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颐和园里四季的飞鸟

2024-01-12动物

我对鸟类的观察以及爱好源于少年时代曾读过泰戈尔随心的作品的"飞鸟集",里面的一句诗至今记忆犹新"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颐和园是我一年四季经常跑步的地方,不论刮风、下雨、飘雪都会找合适的时间避开旅游旺季去昆明湖跑上一圈,有时候跑完步恰逢人少的时候就顺着西堤在团城湖和藻鉴堂湖(都是昆明湖的一部分)转一转,放松的同时还能观察到不同的鸟类…因为这边历史景点少所以游客也较少同时植被茂密、水域宽阔,整体的自然生态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颐和园的西堤也就成为北京市区内难得的观鸟圣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在颐和园内总共看见过大约32种鸟类…

我们大家最常见的也是北方水域容易见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野鸭子(绿头鸭)、喜鹊、乌鸦、鸳鸯、大天鹅、黑天鹅(不是野生的)、麻雀、鸽子、灰头绿啄木鸟 ,这9种鸟类可能不用多说大家都认识,在颐和园里也很容易见到....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能大家听说过但没有留意过或不容易见到的的鸟类,需要朋友们到颐和园的西堤附近可以招一找...

先说一下白头翁(白头鹎bei) ,这是容易被当成麻雀的一种鸟,文献上说主要生活在长江以南,但实际上在北方也经常见到,号称"果林三宝",它与麻雀最大的区别就是头部在两眼上方有明显的白色枕环,仔细观察的话体型也略微比麻雀大一些,更重要的是它的叫声清脆而悠扬, 因为群体比较多,在颐和园只要有树木的地方应该不难看见...

白嘴黑鸦(白骨顶) ,其实不是鸭子,最明显的特征嘴部是白色而细坚的而不是像鸭子那样扁的,以前见的不多,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很容易见到,它是一个不折不扣地潜水高手,一次能够下潜10米以外的距离,在颐和园西门位置的石桥上经常能看见几十只白骨顶与黑天鹅一起畅游并喜欢游客们投喂,场面壮观.

布谷鸟(杜鹃), 也叫子归 ,它喜欢朝着北方鸣叫,而且声音听起来虽然动听但有些凄切,所以有杜鹃啼归的说法,古人也常在诗词中以此来抒怀悲苦哀怨,比如李商隐 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温庭筠的"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白居易的"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据说杜鹃从来不搭窝也不育雏,一般它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其他鸟类的巢中,让别的鸟来孵卵,也就是生物学中的巢寄生繁殖...杜鹃口腔上皮和舌头一般都是红色的,所以从古达今都误以为它「啼」的嘴里流血,以此就有了「杜鹃啼血」的说法...在颐和园练桥那段得高大树枝上会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翠鸟,又叫翡翠 、钓鱼翁、拍鱼郎 ,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平时喜欢栖息在水旁树枝上,可以很长时间不动,等待小鱼小虾游过... 翠鸟体型与麻雀大小差不多,但尾巴很短,仔细观察觉得有点像缩小版的啄木鸟,文献上说翠鸟全球共有15个大种,中国与三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颐和园里见到的就是普通翠鸟,一般开春时颐和园西门往南步行大约3、4百米的京密引水渠的对岸,经常能看见很多摄影爱好者在拍迎春花上的翠鸟。

风头鸊鷉(pi ti) ,典型的冬季候鸟,栖息于浅水处的水草茂密的地方,善于游泳和潜水但不善飞行,它不像鸳鸯或野鸭那样不怕人,一般它们喜欢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漫漫的游荡着,在颐和园西堤很容易发现它们,也许它们优雅从容的姿态更加的可爱,所以总是博得游客们更多的喜爱.

黄鹂(黄莺) ,在颐和园只见到过两次,颐和园西门往北高墙外边其实紧挨着玉东郊野公园和北坞公园,因为绿化的非常好同时也有不同大小的水域,确保了整体颐和园区域的生态的多样性....两次见到黄鹂都是大概在4、5月份,就在这条路上的高大杨树和柳树上,先听到叫声才仔细的寻找确认是黄鹂,只是它们一般比较胆小,所以总在高处...黄鹂的羽毛非常艳丽,鸣声悦耳而动听,古人经常在诗中体现对黄鹂的偏爱,最著名的就是杜甫的"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及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都是脍炙人口描写黄鹂鸟的佳句.

秋沙鸭也叫中华秋沙鸭 ,在颐和园的团城湖中可以见到,据说我国能够确认的秋沙鸭繁殖地只有两处即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号称"鸟中大熊猫",它实际上也是野鸭的一种,但它们的飞行和游泳能力都非常强,每年长途跋涉几千公里,从东北飞到江南以及广东、广西,之前有报道过连续三年秋沙鸭在广东南水湖自然保护区发现过冬...

黑头鳾(shi) ,它有着细长的嘴,身体呈灰褐色,最突出的标志就是白色的眉纹和黑色的过眼纹,也是区别麻雀的主要特征,经常在颐和园里高大的树上或电线上鸣叫,声音清脆、多变、悦耳,另外一个辨别它的特点就是它是很少的能够头朝下、尾朝上,往下爬树的鸟类...如果你在野外或公园见到这样的往下爬树的鸟,大概率是黑头鳾。

斑头雁也叫白头雁 ,在夏秋时节颐和园团城湖保护区里时常能见到斑头雁,身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的两侧是白色的,头顶有两道黑色带斑,所以称呼斑头雁...据说它更喜欢咸水湖,在青海湖鸟岛上的种群更多...

赤麻鸭也叫黄鸭或红雁 ,全身橙黄色,头和颈羽色比较浅,翅膀以及尾部通常是黑色,非常好看、可爱也容易辨认,同样在团城湖里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大多时候白天息栖在冰面或水面上,据说晚上才觅食。

鸬鹚也叫鱼鹰或者水老鸭 ,在颐和园西堤有芦苇的地方比较容易看到鸬鹚,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它们捕鱼...全身基本上是黑色,它们是食鱼类的游禽,非常善于潜水,但是需张开翅膀在太阳下晒干后才能很好的飞翔,以前误认为只有南方有,其实大江南北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白鹭俗称白琵琶 ,浑身雪白,体态优雅,天生丽质,身材修长,仿佛鸟中的贵族,郭沫若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散文"白鹭",通过团城湖的栏杆上的观测口能经常看到在湖中心游荡的白鹭,相信很多人都对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印象深刻.

东方大尾莺俗称苇串儿 ,简单的说比麻雀大一圈,身体发淡淡的黄褐色,它们非常警觉并且好动,经常在树上跳来跳去,不容观察,但在颐和园整个西堤区域还是很容易看见的,另外它们的叫声很有节律,歌喉婉转,曲调悠扬,有人称它们是鸟类的高音歌唱家.

夜鹭俗称水洼子、夜游鹤 ,喜欢夜晚活动去捕食,但现在白天也偶尔在西堤能看见,可能是长期以来有人喂食从而吸引了它们,它们体型有些粗胖,脖子较短,上身一般为灰黑色,肚子部分为灰白色,它经常办完或夜间一动不动盯着水面,一旦有鱼游过就迅速出击,是个潜伏高手。

苍鹭也叫灰鹭 ,可能是因为全身青灰色,还有一个形象的外号-老等,是因为在野外捉鱼时它可以一动不动的在水边站立很长时间观察着,除了颐和园团城湖经常可以看见以外,在北京永定河流域也比较容易观测到,以前在王平镇之前的河段就可以看到,但现在随着环境整体的开发,大致过了落坡岭水库后才能找到.. 它比较怕人的干扰,喜欢宁静、舒适的栖息环境.

黑水鸡又叫红骨顶 ,与白骨顶外形很像,最大区别就是头骨上方一直到嘴都是红色的,颐和园里也经常可以看见,有时也跑到路上来觅食,它同样善于游泳或潜水,一般喜欢在芦苇里穿梭游荡。

鸥鸟又叫河鸥 ,是我们可以在江河湖海都能见到的可爱的白色的精灵,海边的叫海鸥,内陆的叫河鸥或江鸥,颐和园整个昆明湖经常会遇见他们飞翔的影子,他们也善于游泳但不会潜水,据说它们不像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其实它们比较聪明还会记仇,在人多的时候还会争抢游客手里的食物。

灰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雁 ,顾名思义它的头顶、脖子、背部以及两肩基本上是灰褐色,但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条纹,一般10-11月在北方经常能看见它们往南方迁徙的身影,大概在4月底或五一时在颐和园不难见到它们,而且似乎不怕人,有时还跟着人走,或许是要吃的...据说目前最大的种群在云南的洱海。

戴胜外号山和尚 ,头戴羽冠,色泽鲜明,叫声深沉而悠扬,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啄木鸟,其实啄木鸟头顶没有羽冠而是只有红色羽毛,另外啄木鸟飞行是波浪形的,而戴胜是直线飞行,颐和园整个西堤不难看见它们的身影

珠颈斑鸠 ,是最容易被误会成鸽子的,其实它比鸽子稍微小一点,羽毛基本上是带条纹的棕色的,而鸽子有白色、褐色、棕褐色等,鸽子的尾巴较长而斑鸠比较短,这些年生态越来越好,每个人的保护动物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甚至在小区里也能见到斑鸠跟麻雀一起在地面觅食... 在古代斑鸠十皇帝封的福星鸟,也被寓为长长久久、幸福祥和的吉祥鸟。

雨燕(北京雨燕,又叫楼燕) ,春夏之际,在颐和园的古建筑之间总能看见这些精灵们的影子,但它们似乎总是在飞来飞去,很难看到静止时候的样子,前些年因为大量的城市改造一度让北京雨燕的种群少了许多, 但这几年各方的努力保护似乎又可以经常见到了,据说目前种群已经大于10000只了...其实它属于夜鹰目的鸟,比常见的燕子体形稍大,羽毛为黑褐色,飞行速度极快,它们喜欢栖息在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所以颐和园、雍和宫、前门、天坛等地均是它们的重要繁殖地,反而我们在郊区却很难见到它们.

鹰鸮(xiao)也是猫头鹰地一种 ,在颐和园不是很容易或者不是每年都能见到鹰鸮,运气好的话专门找可能有树洞的大树,因为它们喜欢在树洞里搭窝育雏,我上次看见是在23年6月的某天傍晚小雨中跑步后在颐和园的半壁桥附近看见的,不知道它们是否要去觅食...它们喜华安静的地方而且一般在树冠层活动,总体上昼伏夜出,所以不容易见到它们,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隼也叫红鹰 ,通常背部棕红色,尾巴长、翅膀尖,还能在半空悬停,大小跟鸽子差不多,有时在城市的空中也能见到,在颐和园的玉带河附近的大杨树上曾看见红隼袭击过喜鹊,是个不折不扣的猛禽.

...实际上颐和园里的鸟类远不止这些,因为我多年来只是在跑步后驻留时通过肉眼观察并细心辨认,但现实中有很多雀类以及水禽因为距离远而没有带相应设备从而没有亲自见到过...在2022年的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为止在颐和园共有至少65种以上的鸟类在此繁衍生息,仅在迁徙季节来颐和园停留的野鸭就达十几种之多,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所有的野鸭种类...个人认为除了颐和园自身的水体纯净、植被丰富、浆果众多以外,它的西北整体上接壤玉东园、北坞公园、中坞公园、影湖楼公园,一直到国家植物园乃至香山,区域上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所以这里已经成为整个京津地区生态环境最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所以,尤其外地的朋友们当你来颐和园访古问今时,别忘了颐和园其实还是一个在整个华北地区难得的鸟类栖息地,并值得你的更长时间的驻留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