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动物界全系列】蚜总科—斑蚜科(上):子楝台斑蚜

2024-06-06动物

蚜总科—斑蚜科(上):子楝台斑蚜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胸喙亚目

蚜总科

斑蚜科

斑蚜科(学名:Drepanosiphidae)是蚜总科下的一个科,曾经被称作斑蚜亚科(Drepanosiphinae),分在蚜科下。2009年被认定为一个新科。

1.子楝台斑蚜

子楝台斑蚜(学名:Taiwanaphis decaspermi)是斑蚜科台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体椭圆形,玻片标本头部、胸部深色,腹部淡色,无斑纹,单眼及眼瘤显著大型,黑色,触角节Ⅰ、Ⅱ黑色,节Ⅲ淡色,其余淡褐色;喙淡色,顶端黑褐;足各节淡色,腹管及尾片黑褐色,尾板及生殖板淡色。体表光滑,头部背前方有微隆突起,腹部背片Ⅰ-Ⅶ黑色馒状大型缘瘤,各瘤由粗刻突布满,腹部背片Ⅷ背片隆起。气门圆形关闭,气门片黑褐色。体背毛极短不甚显著,毛长均不大于毛基孔。中额及额瘤微隆,呈浅W形。触角微瓦纹,触角毛极短,节Ⅰ、Ⅱ有毛,其他节毛不显,节Ⅲ有半环及椭圆形次生感觉圈。喙不达中足基节,节Ⅳ+Ⅴ盾状,有次生毛。足光滑,股节淡褐色,股节端部外缘有微瓦纹。前翅翅痣及径分脉明显,前后翅各脉镶宽边。腹管圆锥体状,有皱纹,无缘突。尾片长瘤状,中部收缩,瘤状部有小刺突布满,有较尖毛。尾板分裂为两片。生殖板半圆,光滑。

(2)生长习性

在幼叶下面或枝条上取食。寄主为桃金娘科 Myrtaceae植物,如:五瓣子楝树 Decaspermum fruticosum(台湾)、番樱桃属的 Eugenia minutiflora 和Syzygium buxifolium(香港,广东)。

(3)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

2.斑长斑蚜

斑长斑蚜(学名:Tinocallis platani)是斑蚜科长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体椭圆形,活体淡黄或淡绿色,有黑色或棕色斑。玻片标本头部和前胸背板缘域及中侧域不规则骨化,中、后胸背板暗褐色;触角节Ⅰ、Ⅱ各节端半部、节Ⅲ-Ⅴ各节端部、节Ⅳ端半褐色,其余淡色,喙端暗褐色;腹管、尾片、尾板淡褐色,足基节、转节、跗节褐色,其余节淡色;腹部背片Ⅰ-Ⅶ各节有缘斑。触角节Ⅲ-Ⅵ、胫节端半及跗节有稀疏小刺突横纹,尾片和尾板有稀疏小刺突。中、后胸背板有「O」形疱状突起。体背毛粗短,钝或尖,各毛有毛基斑,头部背毛有明显的毛基瘤。节间斑褐色明显。气门卵圆形,开放或关闭,气门片卵形,褐色。中额微隆。触角毛短尖,节Ⅲ有条形次生感觉圈,分布在基半。喙端达中足基节,节Ⅳ+Ⅴ粗,有次生毛。后足各节断裂。胫节端部毛分化,与该节其他毛不同;前翅中脉分叉,径分脉不显;翅痣中部外侧淡色,其余褐色;中脉有较宽翅昙,肘脉有翅昙,端半部翅斑大;肘脉基部和端部有翅斑;有较细的翅昙。腹管截断状。尾片瘤状。尾板内陷为倒「U」形。

(2)生长习性

本种蚜虫在榆树叶背面取食。

(3)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新疆。

国外分布:中亚,蒙古,俄罗斯,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西班牙,匈牙利,英国,德国,波兰,北美。

3.竹纵斑蚜

竹纵斑蚜(学名:Takecallisarundinariae)是斑蚜科凸唇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15-2.24mm,长卵圆形,淡黄色。头光滑,具较长的头状背刚毛8根,唇基有囊状隆起,喙短;复眼大,红色,具复眼疣,单眼3枚;触角灰白色,6节,约为体长的1.1倍,触角疣不明显,中部疣发达;足细长,灰白色。

有翅孤雌蚜:体长2.32-2.56mm,长卵圆形,淡黄至黄色。头光滑,具背刚毛8根,中额隆起,额瘤外倾;喙短粗、光滑;复眼大,有复眼疣,单眼3枚;触角细长,6节,约为体长的1.6倍,灰白色。第1-7腹部背面各有纵斑1对,每对呈倒八字形排列,黑褐色。前翅长3.42-3.74mm,中脉2分叉。足细长,灰白色。

(2)危害

危害斑竹、金明竹、乌哺鸡竹、红竹、早竹等竹种。被害嫩竹叶出现萎缩、枯白,蚜虫分泌物粘落处滋生煤污病,特别是污染竹叶,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性。

(3)分布

北京、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4.印度侧棘斑蚜

印度侧棘斑蚜(学名:Acanthotuberculatus indicus)是蚜科侧棘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体卵圆形,活体绿色。玻片标本头部及前后胸淡色,中胸淡褐色,腹部淡色,前胸背斑与节间斑愈合,腹部背片Ⅱ、Ⅲ有中斑,胸部背板及腹部背片Ⅰ-Ⅴ各有缘斑,缘斑与缘瘤愈合。触角节Ⅰ两缘及ⅢⅥ各端部黑色,喙顶端黑褐色,后足股节端部及胫节基部,跗节黑褐色,其他淡色,腹管、尾片、尾板淡色。体背有明显背瘤,各瘤小刺突布满。气门圆形关闭,气门片淡色。中额瘤微隆,额瘤隆起。触角节Ⅰ内缘突起,节Ⅰ-Ⅲ光滑,Ⅳ-Ⅵ有微瓦纹,节Ⅲ有圆形次生感觉圈,分布于基部。喙不达中足基节,节Ⅳ+Ⅴ楔状,有次生毛。足光滑,胫节端部有小刺突密布。前翅狭长,翅痣呈U形,有黑昙,有一排毛,径分脉两端粗黑,中部不显,翅脉基部镶黑边,基池翅脉淡色。腹管短筒状,光滑,有缘突。尾片瘤状,有长曲毛。尾板分裂为两片,有长短毛。生殖突黑色。生殖板淡色,有尖毛。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浙江、山东。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印度。

5.白新桦斑蚜

白新桦斑蚜(学名:Neobetulaphis alba)是斑蚜科新桦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卵形,玻片标本体淡色,无斑纹,触角节Ⅲ-Ⅵ各端部及节Ⅵ鞭部黑色,其他淡色;喙顶端及足跗节黑色,其余各足节、腹管、尾片及尾板淡色。体表较光滑,有皱曲纹,各节分布明显,腹管后几节小刺突微细瓦纹,腹面横瓦纹。气门小圆形关闭,气门片淡色。-体背刚毛各有一隆起淡色的毛基斑,体背毛长粗大,顶端圆,腹面毛短,尖细。中胸腹岔淡色无柄。中额及额瘤不隆呈平顶状。触角节Ⅲ-Ⅵ明显瓦状纹,触角毛短,钝顶。喙粗短,达中足基节,节Ⅳ+Ⅴ短圆锥状,有次生毛。足各节光滑;足毛尖锐。腹管短筒状,光滑,端部两缘皱曲纹,有明显缘突。尾片长尖瘤状,基部宽大,中部收缩,顶端尖锐,背、腹面有长短尖锐毛。尾板分裂为两片,呈W形,各片顶端尖锐。生殖板淡色,卵圆形,有明显小刺突瓦纹,有尖毛。

(2)生活习性

寄主:白桦。

(3)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北京。

国外分布:日本。

6.水竹斑蚜

水竹斑蚜(学名:Chucallis bambusicola)是斑蚜科竹斑蚜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有翅孤雌蚜体卵圆形,活体黑褐色,有黑斑,背瘤黑色。玻片标本头部及前胸褐色,中胸黑色,腹部淡色;体背中瘤、缘瘤全黑色;触角节Ⅰ、Ⅱ黑色外,其他各节淡褐色;喙顶端黑褐色;前足全淡色,中足股节基部及基节黑色,后足胫节基部和基节黑色,其他部分及各跗节淡色;腹管黑色,端胫及基部上缘淡色,尾片、尾板淡色。体背有明显背缘瘤,各节背瘤基部与中侧斑融合,头部及胸部无背瘤。体表光滑,背中缘瘤有小刺突组成的横纹。体背毛尖锐。气门圆形开放,气门片黑色。中额及额瘤隆起,呈「W」形。触角细长,节Ⅲ基部膨大,有微瓦纹,触角少毛短尖锐,节Ⅲ有大圆形次生感觉圈,位于基部膨大处。喙短粗,达前胸后缘,节Ⅳ+Ⅴ盾状,有次生毛。足长大,前足基节宽大,大于中后足基节;各胫节端部有淡色小刺突分布。前后翅脉淡色,无昙;径分脉基半部不明显或缺。腹管截断状,光滑,无缘突,有切迹,基部有长刚毛。尾片瘤状,有小刺突组成横纹,有长短毛。尾板分裂为两片,呈「W」形。生殖板帽状有一宽横带。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浙江、四川、甘肃、台湾、香港。

7.短毛毛斑蚜

短毛毛斑蚜(学名:Symydobius brevicapillus)是蚜科毛斑蚜属 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椭圆形,活体淡褐色。玻片标本头部、胸部黑色,腹部淡色,有黑斑,腹部背片Ⅰ-Ⅶ各独立缘斑,Ⅰ-Ⅷ各背中大斑,Ⅰ-Ⅵ各有侧小斑,Ⅶ侧斑断续与缘斑相溶,Ⅷ有横带,横贯全节;触角褐色,节Ⅲ、Ⅳ-Ⅵ各端部黑色;喙淡褐色,顶端及各缘域黑褐色;足深色,后足各节黑褐色;腹管淡色,尾片、尾板及生殖板黑褐色。体背斑有小刺突组成瓦纹,淡色处光滑。气门圆形开放,气门片黑色。节间斑褐色。体背毛尖锐,腹部腹面多毛于背毛。中额不隆,额瘤隆起外倾。触角粗糙,有密粗瓦纹,节Ⅲ有肾形次生感觉圈,分布于基部;原生感觉圈有睫。喙达中足基节,节Ⅳ+Ⅴ楔状,有次生毛。股节有瓦纹,胫节微皱纹。中胸缘域骨化,分节明显,背中缘分裂,不形成盾片,中胸腹岔明显长柄,与背中相溶呈骨化。腹管短筒形,无缘突,由粗刺突组成横纹。尾片馒状。尾板末端圆。

(2)生活习性

寄主:桦木属。

(3)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分布于河北。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