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小雄狮成为狮群的王,会发生近亲繁殖的现象吗

2024-06-03动物

在自然界,繁殖是每个物种生存和延续的关键。然而,不同于人类对近亲繁殖的严格禁忌和法律约束,动物在这一方面的行为则显得更加引人深思: 它们是否只保留兽性,交配时六亲不认?

尤其是对于一些群居动物来说——例如, 一只年轻的雄狮成为狮群的新首领 时,它是否会与亲属,甚至是 自己的雌性后代交配呢?

野兽也会规避近亲繁殖

狮群是自然界中最具社会性的捕食者之一,它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在动物王国中堪称典范。狮群通常由几只雄狮、一群雌狮及其后代组成。

而狮王的地位往往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获得的,当一个年轻的雄狮成功击败现任狮王,成为新首领时,它需要承担保护狮群、捍卫领地并享受着群体中的交配权。然而, 新首领是否会与自己的雌性亲属 进行交配呢?

先说结论,在特定条件下,如狮群数量减少或栖息地受限时, 狮群中可能会出现近亲繁殖的情况 。但通常情况下,一个群体内近亲繁殖的可能性非常小。

这是因为 狮群中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它们规避了近亲繁殖 ,从而减少了因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问题,使自己的种群生存得更加长久。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基因的「驱动性」。

那么,狮群到底是如何在基因的驱动下,避免近亲繁殖的呢?

首先,狮子虽然是猛兽,但可不是毫无理智的怪兽。狮子有智慧,也有极为灵敏的嗅觉,它们 通过气味来辨别亲属 ,并避免与之交配。

信息的传递对群居动物来说十分重要,正如 狮子可以通过尿液、粪便和身体气味等化学信号来互相交流 。研究表明,狮子可以通过这些气味识别出家族成员,从而避免近亲繁殖。

这种机制在其他许多动物中也存在,例如大部分昆虫,如蟋蟀和蚂蚁,它们能够在繁殖季节 通过特定的化学信号选择远亲 作为交配对象 ,增加了后代的基因多样性。

一则是外迁 行为 。在狮群中, 年轻的雄狮在性成熟(通常是2到3岁)后通常会被驱逐出母群 ,开始一段独立的游荡生活并寻找新的领地和配偶,这种行为被称为「外迁」。

通过外迁, 雄狮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避免了与近亲交配的可能性 。这不仅增加了基因流动,也促进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类似的外迁行为也见于许多其他动物,在北美洲的田鼠和白足鼠中,幼鼠在成年前会像雄狮幼崽一样离开出生地, 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配偶 。这种行为确保了 基因流动 ,减少了近亲繁殖的概率。

在新的雄狮成为狮群领袖后, 通常会杀死或驱逐前任雄狮的幼崽 ,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雄性幼崽长大后对自己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它们与近亲交配的可能性,确保自己作为新首领的基因得以传递。

不过, 这种雄狮的主导地位并不长久 ,通常在 2到3年内 会被更年轻、更强壮的其他雄狮取代。而这时,自 己的雌性后代尚未进入发情期 ,因此,这种频繁的更替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近亲繁殖的几率。

当雌狮在缺乏合适的配偶时,还会推迟性成熟期 ,等待新的雄狮加入群体。这种行为在某些鹿类和羚羊中也很常见,确保了基因多样性的维持。

此外, 狮群的领地范围通常很大 ,能够涵盖数十到数百平方公里。这个广阔的生活空间为不同狮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机会,进一步降低了近亲繁殖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种种精彩又极具智慧的自然机制,狮群在维持种群健康和基因多样性方面表现相当出色,即使当了狮王也不会兽性大发。

尽管近亲繁殖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狮群中发生的几率非常低 。这些机制不仅是狮群生存策略的体现,也是自然界中动物避免近亲繁殖的一种范例。

近亲繁殖会带来什么遗传问题?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 近亲繁殖会显著增加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这是因为亲属之间共享相似的基因,当两个携带同一隐性有害基因的人结合时,他们的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这种遗传机制在动物界同样适用 。

1971年,科学家在非洲的安伯塞利盆地对狒狒进行了长期研究,人们发现 雄性狒狒对自己的后代表现出极强的保护欲。

这种保护欲甚至延续到后代成年,雄性狒狒不允许其他狒狒接近其子女,最终导致了其 与后代近亲繁殖 。这个后果就是这些近亲繁殖的 后代体质虚弱,寿命比远亲繁殖的狒狒缩短了8年 (正常寿命约20年),患病比例接近40% 。

与此同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研究综合了 88种 动物的近亲繁殖情况 。研究表明,活动范围小、种群数量少或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动物更容易发生近亲繁殖。

这些动物由于缺乏足够的交配选择,不得不在近亲之间繁殖,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和种群健康状况恶化。

濒危动物中,近亲繁殖的现象尤其普遍。例如, 野生大熊猫和华南虎 等独居动物,因数量稀少和栖息地缩小,可供选择的配偶逐渐减少, 被迫进行近亲繁殖

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的种群衰退。大熊猫的近亲繁殖问题不仅体现在健康问题上,还体现在 生育率和幼崽存活率下降 上。

在这项综合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 狗是这些动物中近亲繁殖概率最高的物种 。由于人类对狗的品种进行选择性繁殖,许多品种的基因库因此变得非常狭窄。

例如,产自英国的 查理士王小猎犬 ,它优雅、忠诚,深受英王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的喜爱而得名,却长期饱受基因病的折磨。

由于200多年前的育犬俱乐部为了繁育出纯种而频繁进行近亲繁殖, 查理士王小猎犬中30% 的个体患有脊髓空洞症 。这种病有多痛苦呢?

发病时狗狗的 大脑神经系统会被头部骨骼挤压,引发剧烈疼痛 , 行动失调,严重时甚至只能通过成功率极低的开颅手术缓解。

比起小猎犬,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斗牛犬。 200多年前的法国, 法国人为了培育出理想的犬类,将 英国斗牛犬与巴哥犬进行交配 ,然后让后代近亲繁殖,最终培育出了 法国斗牛犬 。然而,这种近亲繁殖带来了严重的遗传疾病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 脊椎发育畸形 。如果腰椎脊髓的前半段出现问题,会导致 膀胱排尿障碍 。法斗犬如果48小时无法排尿,就 可能因尿毒症而死亡 。此外,法斗犬的盆骨狭小,产道紧窄, 几乎无法自然分娩 ,通常需要在人类的协助下进行剖腹产。

法斗犬的短鼻扁脸也带来了 呼吸道问题 。它们天生身体缺陷,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睡觉时经常打呼噜,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由于鼻子太短,它们的散热能力差,无法进行剧烈运动,容易中暑。这些都是近亲繁殖的恶果,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总之,无数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近亲繁殖所带来的严重遗传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动物本身的生活质量,还使它们面临健康和早逝的危险。甚至,对整个种族的延续都会造成危害!

近亲繁殖是遗传噩梦

欧洲历史 上, 哈布斯堡家族因其近亲繁殖而著名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净和政治利益,这个疯狂的家族内部会频繁进行近亲婚配。毫不意外的, 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遗传问题。

最著名的例子是 「哈布斯堡唇」 ,这是一种由家族成员共同遗传的下颌畸形(地包天)。此外,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还患有多种遗传性疾病,如 血友病和精神疾病

这些遗传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 导致了家族的逐渐衰落 。哈布斯堡家族的例子清楚地展示了近亲繁殖对人类种群的负面影响,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警示—— 近亲繁殖对任何种族的延续 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动物也不例外

比如非洲猎豹具有美丽的外表和敏捷的身姿,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基因多样性极度匮乏!由于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猎, 猎豹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导致高度近亲繁殖

结果,猎豹面临严重的遗传瓶颈,导致 免疫系统缺陷、繁殖力下降和幼崽成活率低下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个体的生存,还使整个种群更加脆弱,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北象海豹在19世纪末由于过度猎杀几乎灭绝,剩下的个体数量极为有限。尽管其数量在保护措施下有所恢复,但近亲繁殖的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遗传多样性低, 北象海豹具有骨骼畸形、免疫系统问题和繁殖困难 等问题。这些遗传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也限制了种群的进一步恢复和扩展。

动物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健康问题,还对整个种群的延续产生深远影响。 近亲繁殖会导致基因库的缩小,迫使种群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也就是说,缺乏遗传多样性的种群在面对新的威胁(如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和食物资源减少)时,更容易遭受毁灭性打击!

近亲繁殖还常常导致生殖问题,如繁殖成功率降低、幼崽成活率低下等。这些问题 直接影响种群的扩展和维持 。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有害隐性基因纯合的概率,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增加了种群的整体病患负担。

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问题,不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动物界同样如此 。好在,聪明的动物们能够依靠自然本能和独特的行为模式来规避风险。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在保护濒危物种和管理宠物繁殖时,则更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需要「美丽的宠物」还是「长久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