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賣琴的倒了,教琴的跑了,學琴的哭了:鋼琴崩盤後,中產父母發懵

2024-10-08科技

與中產相關的一切都在崩塌!

剛剛上市的蘋果16遇冷,首周銷售不過3700萬台,連備貨量的50%都達不到,比蘋果15上市時少了12%,一大半還囤積在黃牛手中。

蘋果手機的熱度不是剛剛才退減,一部份當然是國產手機不斷崛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蘋果手機的主力消費者-精英中產們不願為之買單了。

無獨有偶,精英中產還有一個不願為之買單的就是「鋼琴教育」。

僅2023年,國內就將近三分之一的琴行和培訓機構關門大吉,與之相關的兩大主體鋼琴制造廠商的銷售額都有大振幅降低。

仿佛一夜之間,賣琴的跑路,教琴的失業,學琴的失蹤,「鋼琴行業遇冷」也一下子沖上了熱搜。

其實,無論是鋼琴行業的低迷,還是蘋果手機的滯銷,種種跡象都和一個群體有關,那就是「精英中產」,而他們正在慢慢消失。

何為精英中產?

某位經濟學家曾這樣解釋過,中產是一群遇上了好時代的人,他們趕上了經濟騰飛的快車,在學歷最具含金量的時候,要麽進入了一個好的行業,要麽就是進了大廠,身價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水漲船高。

他們模仿著富人穿名牌,貸款買高級的學區房,拼命雞娃只為了想把孩子托舉到更高的階層,為此不惜砸錢、耗精力,為的就是想把雞娃教育變成精英教育。

網友寧先生就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為了不讓女兒落在起跑線上,四歲就將孩子送去學鋼琴,七歲時,孩子能獨立看譜彈琴,他一度以為女兒是不輸於郎朗的天才,可是隨著學業的加重,女兒似乎也失去了鋼琴的天賦和喜愛。

五萬多的鋼琴,七年的陪伴,寧先生也曾心有不甘,但隨著學琴造成的矛盾越來越大,再加上又置換了學區房,巨額的貸款又成了壓在寧先生身上的巨大枷鎖。

寧先生收入並不低,口罩前他是業務骨幹,輕輕松松年薪過百萬,可一切都隨著公司業務的縮水而改變。

妻子是家庭主婦,沒有合理的收入。

寧先生也想過重新找工作,可是人到中年,再加上目前的就業狀況並不好,他知道,家庭的體面都靠著他的薪資在支撐,一旦他的收入受到影響,貌似幸福的生活就輕易被打碎。

這也是很多中產家庭面臨的現狀,他們享受過時代的紅利,擁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物質條件和幸福和諧的家庭。

但把他們放入時代的洪流中,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弱的,一次失業就能讓外表花團錦簇的生活打回原形。

家長費錢,孩子費時間,最後卻落得兩頭埋怨,思慮再三,寧先生還是叫停了女兒的鋼琴課,誰知退費時,竟被機構告知只能退費60%。

寧先生有些生氣,可是機構的負責人說道:能退費60%已經很好了,我們很多同行直接鎖門宣布倒閉,根本不會處理顧客的尾款,

寧先生知道負責人講得是事實,小區附近曾經有數家鋼琴教育機構,多的時候走個兩三步就能看見一家。

每逢夏日,琴行還會在小區的廣場搭上演出台,孩子們穿著禮服和西裝,一個一個輪流認真地演奏著,而台下也會滿滿當當擠滿陪同的家長。

可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起,琴行一家一家倒閉了,而這並不是偶然現象。

據【每日新聞報道】,僅2023年,一二線城市倒閉了將近7000家琴行,接近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而根據國內制造業巨頭珠江鋼琴的年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營收同比減少了31.47%,凈利潤下跌了近九成。

同期的海倫鋼琴更慘,前三個季度9個月不僅沒有凈利潤,反而還虧損了9000萬。

鋼琴賣不掉,老師也招不到學生,2016年從普通師範院校音樂系畢業出來的馬老師對此深有感觸。

剛畢業那些年,她隨便一天都能招三五個學生,一周能上滿25個課時,按照和機構四六分成,她輕輕松松就能月入六千以上。

雖然她不是正經的音樂學院畢業,但比起一些幼師出身、略通樂理,花個三五千包裝一下學歷就開始教課的老師要好太多了。

馬老師很快成為了機構的王牌老師,很多時候想約她需要靠「搶」,可是今年大半年過去了,她一個新學生都沒有招到,連老學生也因為各種原因流失了不少。

「大家不願意來試課了,或者試完課以後很焦慮,一直在問課時費能不能打折,還怕影響學習,也怕學了最後考不了級別。」

馬老師不太能理解家長們的顧慮,她還記得有一年,一個家長試完課直接在琴行裏定了一架3.2萬元的鋼琴,而這樣的好運,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發生了。

一手鋼琴太貴,那二手市場呢?

寧先生也考慮過賣掉鋼琴,可是開啟二手網站,五萬多的鋼琴一折掛在網上,還無人問津。

寧先生就是典型的中產父母,他們自身借助時代的機遇完成了財富的初步積累,過上了衣食無憂甚至還有閑余的生活。

於是他們又想妄圖追尋、模仿上流社會的消費習慣。

他們砸鍋賣鐵買高價學區房,送孩子上私立名校,他們還認為鋼琴是「樂器之王」,學會彈奏它,就能變得高貴、優雅,擁有貴族的氣質。

他們妄想以整個家庭為代價,為孩子博一個璀璨的前程,可砸錢式的教育真的能走出一條階級躍層的大道嗎?很多時候結果未必盡如人意。

雞娃的路上荊棘密布,彈一手好琴需要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練習,奈何天賦型的選手本就不多,更何況十年成功路,又豈是那麽容易走的。

於是在打罵、哭泣、委屈之後,國家又取消了加分政策,既然學之無用,不如棄如敝履,大家反而輕松。

再加上疫情後,經濟下滑,大廠裁員,失業人口逐漸增多,中產的焦慮也隨之而來。

人們的消費觀開始逐漸改變,「不選貴的,只選對的」的新消費觀念也成了中產階級的新寵,那動輒上萬的鋼琴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奢侈品。

與之相反,一些國樂樂器反而流行起來,古箏、古琴、琵琶等,同樣是培養音樂興趣,國樂比鋼琴更便宜,攜帶更方便,更有表演性,果然價效比才是王道。

鋼琴教育事業的寒冬,其本質就是中產階級可支配收入減少了,消費更加趨於理智,這在某種意義上並非是壞事。

資深鋼琴教育專家認為:音樂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本心,教育大洗牌,也可以淘汰掉劣幣,告別功利的心態,讓真正熱愛音樂的人靜下心來,聆聽音樂的美好。

相較於國內鋼琴制造業的低迷,歐美百年高端品牌施坦威的利潤卻在不斷攀高,五年時間,復合增長率高達20.4%,由此可見,高端市場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而中產父母們,也在這場經濟寒冬中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雞娃一時並不能培養出真正的天才,不如理性面對,多多傾聽,當然也要考慮錢包的承受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潛力和特長,這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說對嗎?

-END-

*文章內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安然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