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高校需要開設AI通識課嗎?」或授權以從中國電腦學會在杭州舉辦的這場論壇上找到答案

2024-08-30科技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周夏林
「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的目標是什麽,全面推進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是否必要,存在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有哪些相應的解決方案?」「立足人工智慧通識課程,如何將人工智慧更廣泛地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8月25日,中國電腦學會舉辦「全面推進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機遇與挑戰」觀點論壇,共同探討全面推進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在今年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慧+」行動首次被明確提及,這標誌著人工智慧技術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人工智慧不僅是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更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核心動力。此外,各個高校陸續面向全校開展人工智相關課程,旨在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2024年6月19日,浙江大學釋出了【大學生人工智慧素養紅皮書】,成立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創新聯盟,並計劃於2024年9月面向全校開設人工智慧通識課。復旦大學將在2024-2025學年推出至少100門AI領域課程,加快AI+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新局面。是否開設以及如何開展人工智慧通識課程成為各個高校關註的熱點話題。
與會嘉賓合照
此次論壇由中國電腦學會青年電腦科技論壇(CCF YOCSEF)主辦,由CCF YOCSEF杭州學術委員會組織,CCF YOCSEF杭州分論壇主席董建鋒(浙江工商大學)和副主席況琨(浙江大學)共同擔任執行主席,邀請浙江大學浙求是特聘教授吳飛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國家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學教務處處長伍蓓教授作為引導嘉賓。
此次論壇線下線上同步進行,活動討論熱烈,持續4個半小時,線上超過8000人觀看。
論壇現場
浙江大學吳飛做引導發言
浙江大學浙求是特聘教授吳飛分享了電腦101計劃建設實踐和通識教育的思考,101計劃旨在提升本科教育品質,101計劃已從電腦專業起步,現已拓展至其他基礎學科系列。吳飛教授以「厚基礎、強交叉、養品行、促套用」為理念,梳理了人工智慧課程的10大模組63個知識點,編寫了101計劃核心課程【人工智慧引論】。為了向非電腦專業背景的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介紹人工智慧,吳飛老師團隊以科普通識讀物【走進人工智慧】為基礎,錄制了近3000分鐘的視訊,給國家開放大學和其他高校作為通識課程教學資源,全面科普人工智慧歷史發展脈絡、技術手段形態、學科交叉研究以及創新人才培養。
浙江工業大學王萬良做引導發言
浙江工業大學國家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強調了人工智慧大模型對傳統教育的變革影響,提出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的必要性。從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理念思路、通識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王萬良分享了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的經驗。他認為,非IT人員掌握AI技術是創新源泉,AI通識教育應重點講演算法思路和套用,而非技術實作。同時,AI通識課需有廣泛覆蓋面,內容深度、講法及要求應隨學生層次不同而調整。總之,AI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創新思維,助力各行業創新。
浙江工商大學伍蓓做引導發言
伍蓓從浙江工商大學發展角度探討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強調商學在科技開發中的重要性。她認為,浙江工商大學透過「人工智慧+」教育教學建設舉措,旨在透過AI技術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並強調實戰化、實踐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引導報告之後進入思辨環節。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的目標是什麽,全面推進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是否必要,存在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有哪些相應的解決方案?」「立足人工智慧通識課程,如何將人工智慧更廣泛地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三個議題展開了深入思辨。
透過這次深入討論,廣泛思辨的論壇,線上線下嘉賓和觀眾了解到了全面推進人工智慧通識教育的必要性,但確實也存在諸如課程內容設計、學生多樣性、教師培訓、跨學科合作等挑戰,也集思廣益了一系列解決方案。最後一致認為人工智慧通識教育要圍繞培養跨學科新型創新人才,支撐技術轉化成新質生產力展開,將人工智慧更廣泛的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促進中國社會發展。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