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AI頂尖人才爭奪戰加劇,中國企業加「搶人」大戰

2024-07-26科技
(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隨著ChatGPT的出現,全球人工智慧(AI)人才爭奪戰正急速升溫。」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在此前的一篇報道中提到,隨著生成式AI的問世和迅猛發展,AI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麥肯錫公司曾釋出報告稱,預計2030年中國對熟練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達到600萬,而人才缺口可能多達400萬。
而在美國,據Indeed招聘數據顯示,每40個正在招聘的軟體開發人員職位中,就有1個職位需要與生成式AI相關的技能,該比例自2023年初以來已增長100多倍。
去年,亞馬遜公司的研究數據則顯示,有73%的雇主優先考慮僱用人工智慧技術人才,還有93%的企業預計將在未來5年內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顯然,對於AI行業的發展需求,正在令全球各國對於相關人才的爭奪日益加劇。
在港媒【南華早報】7月23日的報道中,中國頭部科技公司也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開啟了對頂尖人才的搜尋,其中,AI領域便是企業關註的重中之重。
據【南華早報】報道,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中國大型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頂尖人才,以加強其對人工智慧、半導體和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的研究。
該報道指出,這些公司承諾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全面的培訓」,以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人才,而西方科技巨頭和學術界也在爭奪這些人才。
【紐約時報】則刊文稱,AI研究人員正成為「地緣政治意義上全球最重要的群體之一」
AI人才從哪來
在企業大規模提升需求前,全球AI人才的分布曾一度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加拿大的AI初創企業「Element AI」曾根據2018年內在21個國際學會上發表的論文調查了作者人數和經歷,統計了頂尖AI人才的分布。
日經中文網
調查顯示,當年全球共有2.24萬AI方面的頂尖人才。其中約半數在美國(1萬295人),其次是中國(2525人)僅占到一成。
頂尖人才的匯聚,也造就了美國在AI行業的寡頭地位。
日經中文網在今年的一份報道中提到,大語言模型等成為生成式AI基礎的技術和服務的層面,開發ChatGPT的美國OpenAI及與該公司合作的微軟的聯盟具有絕對優勢,如果包括亞馬遜和谷歌在內,美國科技巨頭將占據八成以上的市場。向更深層看,ChatGPT則不過是美國在AI領域推向市場的冰山一角。
不過,隨著各國對於AI技術發展的重視,以及全球大型企業對於AI技術在套用領域的推動,由美國獨占AI頂尖人才的狀況,正快速發生轉變。
【南華早報】稱,長期以來,博士畢業生在求職時更傾向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但鑒於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當前全球發展的突出地位,這一平衡正在向企業傾斜。據2023年麻省理工學院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2020年有近70%的AI領域博士加入企業,而2004年這一比例僅為21%。
英國的數據公司zeki今年釋出的【2024年AI人才現狀報告】中表示:「從企業招攬人才層面來看,美國正在失去AI人才競爭中的主導地位。」
zeki
該報告指出,雖然美國吸引頂尖AI人才數量是其向市場供應數量的兩倍,但全球大型企業占據了AI人才市場的60%,遠遠超過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11.4%,包括谷歌DeepMind、西門子、諾基亞、飛利浦、易利信、三星、塔塔等公司都已成為美國以外地區招募AI人才的主要流動方向,這也表現出全球AI人才格局的變化。
除此之外,頂級AI人才的流動趨勢還展現在應屆畢業生中。
專註於人才追蹤技術的網站MACRO POLO則在【全球人工智慧人才追蹤 2.0】中,詳細展示了頂尖AI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及變化趨勢。
2022年不同國家頂尖AI人才,從求學到現在工作地方的流動狀況 MACRO POLO
【經濟學人】曾在報道中表示,「對於美國而言,從其他國家招聘人才是緩解人才短缺的重要方式。」而根據MACRO POLO的報告,美國仍然是頂尖AI人才的首選工作目的地,且全球前2%的頂尖AI研究人員的工作所在國排首位的是美國。
但首選美國的頂尖AI人才比例卻正在下降,該數位從2019年的65%下降至2022年的57%。
MACRO POLO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吸重力在大幅提升。2022年,國內的頂尖AI(前2%)人才在全球占比已經大幅提升至12%。如果盤點前20%的頂尖AI研究人員,上述數據的占比則為中國占比28%,美國占比42%。
MACRO POLO指出,中國在過去幾年大幅拓展了國內人工智慧人才庫,用以滿足國內不斷發展的人工智慧行業的需求。近年對於世界頂尖AI研究人員的培養尤為註重,令中國對於世界AI研究人員的輸出比例從2019年的29%上升到2022年的47%。
人才缺口仍舊巨大
正如前文提及,AI行業的人才爭奪已經成為地緣政治中的關鍵群體。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刊文稱,在美國反華政策的推動,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地位不斷提升的拉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頂尖AI人才選擇了留在中國。文章還指出,從2020年到2023年,AI連續3年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專業,而美國的商科專業則更受歡迎,所以AI人才向中國的流入不足為奇。
但客觀來看,即便目前中國頂尖AI人才的占比在提升,但在業內專家與企業看來,相關的人才數量缺口仍然巨大。
數據儲存和管理初創公司Databricks負責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主管Naveen Rao或許道出了原因,尋找軟體工程師方面並不困難,但對於從頭開始訓練大語言模型或能夠解決AI技術中棘手問題的候選人並不多。
目前企業間的爭奪也恰恰在於該領域。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報道中直接指出,科技公司提供每年數百萬美元的薪酬待遇、加速股票兌現計劃,並願意挖走整個工程團隊,以吸引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
在該報的另一篇報道中,美國AI工程師年薪中位數近30萬美元(約218.3萬元人民幣),非AI領域的工程師年薪中位數則不到20萬美元(約145.6萬元人民幣)。
作為對比,德國【經濟周刊】在相關報道中稱,德國AI專家的年薪為5.2萬—12萬歐元(約41萬—94.6萬元人民幣)。德國AI初創公司Aleph Alpha創始人安德魯利斯表示,「美國公司正在用天文數位的薪水追逐優秀人才。」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AI人才爭奪評論 X平台截圖
今年4月,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在微博上感慨:「AI的人才爭奪戰是我見過最瘋狂的!」
綜合多家外媒報道,今年以來,矽谷在AI人才的爭奪上愈演愈烈。甚至包括OpenAI、谷歌、Meta的老板與創始人們,都親自出面招攬頂級AI工程師。
據Levels數據顯示,OpenAI向一些高級工程師支付的薪酬能達到140萬美元(約1018.9萬元人民幣)。
而隨著汽車智慧化對於AI技術的套用與整合,汽車企業也早早加入了對於AI人才的爭奪。
早在2015年,汽車行業就展開對AI人才的爭奪,彼時,豐田、蘋果、Uber等企業均曾在面向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技術研究領域時,尋求美國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一流院校AI科研人員的幫助。
隨後的多年中,汽車AI團隊之間的「挖角」更是數不勝數,諸如去年小鵬智駕團隊一號人物吳新宙出走輝達;特斯拉前AI總監Andrej Karpathy回歸Open AI,圍繞傳統車企、新勢力、智駕供應商,以及AI廠商之間對於人才爭奪的恩怨情仇不勝列舉。
挖人大戰直觀地展示了車企對於AI人才的渴求。去年年底,據數位公關公司Tank調研,該公司發現汽車行業逾3.5萬個職位空缺中,有1.02%需要AI支持,僅次於時尚、電子、倉儲、配送,以及食品和飲料行業位居第五。
中國企業如何搶人
面對頂尖AI人才的稀缺,與競爭對手面對面「搶人」也成了大型企業必須面對的話題。
今年4月,馬斯克就承認OpenAI已經成功以誘人的薪酬待遇吸引了一些特斯拉的工程師,但透過提高AI工程團隊的待遇,馬斯克也成功挽回了自家的AI科學家伊森·奈特(Ethan Knight)。
不可否認,高薪仍是吸引並留住人才的必備項。
據拉勾招聘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國內AI領域招聘崗位主要集中在工程師,平均招聘月薪均超過2萬元,其中AIGC演算法工程師平均招聘月薪最高,達41796元。但這一數位相較去年美國AI崗位平均年薪14.6萬美元(約106.2萬元人民幣)仍存在不小差距。
招聘平台Zip Recruiter的相關崗位和薪酬,AI相關崗位薪資普遍偏高 Zip Recruiter
除了各國薪酬待遇不同外,中美兩國的AI產業發展也有較大差異。在美國,發表論文仍是AI人才凸顯行業地位的重要方式,而在中國,企業則更關註將AI放在套用層面,並進行商業化。
當然,二者間並無孰對孰錯之分,ChatGPT在全球點燃AI熱潮後,AI技術在套用端的可行性也造就了中國企業以套用為主的思路吸引了更多AI人才加入。
除此之外,由於目前頂尖AI人才的稀缺,加之AI領域的轉行門檻高,高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將成為企業未來人才儲備的關鍵力量。
正是因此,本文開頭提到的百度、字節跳動等中國企業,也迅速將相關領域的人才搜尋的目光擴大至全球範圍,並更確切地指向AI領域的應屆博士畢業生。
由於在高校及科研機構外,目前社會性培訓對於AI人才的培養還相對不算完善,所以頭部科技企業借助產業背景,以團隊力量幫助畢業生快速在技術套用層面成長,也能夠有效獲得全球AI人才的青睞。
對此,【南華早報】認為,百度等公司的招聘活動旨在尋找AI領域的頂尖校園人才,培養AI技術領袖。
在此背景下,中國頭部企業對於頂級AI人才的爭奪也正迅速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