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中美AI之爭愈演愈烈,兩會代表們怎麽看

2024-05-12科技

中美AI之爭愈演愈烈,兩會代表們怎麽看

從2022年底的ChatGPT橫空出世,到2024年初Sora的驚艷亮相,AI發展真可謂是一日千裏。

有人預言,新技術背景下的AI套用,將對各個領域都產生顛覆式影響,其歷史意義會不亞於瓦特改良蒸汽機。

生成AI展現出來的強大潛力,引起了各個國家的強烈關註,過去兩年,全世界的AI投資接近1000億美元,AI「軍備競賽」可以說是暗潮洶湧。

而按照高盛預測,到2025年,全球AI投資將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過半數都將發生在美國。

中國在這場全球競爭中,雖然僅次於美國,但還是面臨著差距擴大,創新不足,高端算力不足等一系列障礙。

而其中,最嚴峻的挑戰,就是美國為了維持AI獨霸地位,針對咱們所推出的各種技術限制和貿易壁壘。

2022年10月,美國政府禁止輝達A100和p00兩款AI處理器向中國出口,迫使輝達只能提供「特供版」的A800和H800。

這還只是開始,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又連發三份公告,內容包括擴大ASML(阿斯麥)出口機型的限制範圍,將13家中國半導體、AI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甚至連A800和H800這樣的閹割版GPU,都不再允許對華出售。

受此影響,一台包含8張H800訓練卡的標準AI電腦,價格直接從230萬元飆漲到270萬元,單張H800的報價也從21萬元暴漲到35萬到40萬元。

高算力GPU是AI開發的基礎,美國強行斷供,就是想要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徹底扼殺中國AI產業。

面對美國政府的蠻橫打壓,中國科技產業已經沒有退路,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唯一的出路,就是獨立自主地走出一條突破之路。

所以,如何激發國內AI產業的生命力,提升相關研究的水平,已經成為全國資訊科技工作者,所共同關註的重大問題,並在這次的全國兩會上,成為委員、代表的重點提案領域。

比如小米雷軍建議將AI納入義務教育,設定人工智慧通識課程,中國移動的楊傑提出「AI+」行動,要讓AI盡快升級成為整個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360的周鴻祎,他今年帶來的三個議案,涉及了AI開發中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個是「小切口,大縱深」,提出在現有條件下,應該更多地聚焦大模型的實際生產套用。

實際上,現在流行的通用大模型,其實大部份是「中看不中用」。

以ChatGPT來說,很多體驗過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它都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當然,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未來AI會越來越智慧化,但就商業邏輯來說,市場期盼的總是立竿見影的生產力進步。

所以,除了通用型大模型,能夠直接針對到特定場景、垂直化的大模型也應該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重視。

打個比方,我們不會放心讓AI代替醫生為我們治病,但作為一個助手,用AI來檢測CT照上的異常,可行性就非常高了。

更重要的是,垂直大模型求精但不求廣,需要的算力要小得多,開發和偵錯成本更低,這在美國芯片出口不斷縮緊的背景下,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周鴻祎關註的第二個重點,則是日益緊迫的AI安全問題。

今年年初,美國五角大廈就公開表示,正在快速提升美軍AI能力,與此同時,OpenAI悄悄修改了禁止其AI技術用於軍事用途的措辭,兩者合作開發軟體計畫也在穩步推進。

實際上,AI的力量,早已套用到了戰場之上。

2月26日的【時代】雜誌,就以「第一場AI戰爭」為題,做了一期俄烏戰爭封面報道。

文中提到,烏克蘭利用大模型分析軟體,幫助炮兵迅速截獲該俄軍通訊,大大提升了炮擊效率。而原來需要幾百個人才能搞明白的復雜戰場情況,現在只需要「點選幾下滑鼠」,也能快速得到分析。

而如果覺得戰爭離我們還太過遙遠,那麽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的威脅,可是已經近在眼前。

上個月,香港警方公布了一起案件,一名公司職員受邀參加「總部財務長」的多人視訊會議,按照上司要求將轉賬了2億港元。

但實際上,這場所謂的視訊會議,除了受害人,其他「參會者」全是經過「AI換臉」後的詐騙人員。

顯然,AI風險正在不斷增加,並涉及軍事沖突,私密安全,資訊保護等方方面面,如果不加以管控,就必然會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

正如周鴻祎在提案中所言,重視大模型安全問題有著「必要性」和「緊迫性」。

然而因為之前市場的主要關註點都在AI效能上,「安全+AI」的概念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相關研究也比較薄弱。

所以周鴻祎建議,國家應該以「揭榜掛帥」的方式,牽頭扶持鼓勵有相關能力的企業,並盡早出台行業安全標準,預防技術濫用,降低相關風險。

從提案內容來看,周鴻祎確實是對當前AI大模型的痛點,有著非常清晰而獨立的認識。

而在某種程度上,周鴻祎的提案,也已經得到了回應。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共提到「人工智慧」3次,但「安全」卻提了29次。另外還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套用,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位產業集群」,以及「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

顯然,國家同樣在從全域角度,關註著AI產業化與安全問題。

最後回過頭來看,中國AI崛起確實任重道遠,在基礎算力、投資、技術、安全等各個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

但正如周鴻祎在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心得中所說的:「創新需要不怕失敗,需要屢敗屢戰的精神。而創業者又必須要創新,透過創新走出一條獨特之路······企業家要有夢想,要有一種精神,能夠創造出新的產品或者模式並把它做大。這其中最關鍵的驅動力要為社會、為國家解決問題。」

冷叔同樣相信,依靠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勤奮,中國AI產業在未來終將突破封鎖,開創出屬於我們自己的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