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外灘大會3.0:AI+的新故事

2024-09-06科技

9月5日開幕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已經舉辦三屆,國內外學術界大拿和行業代表人物,圍繞「科技,創造永續未來」的主題,探討科技趨勢以及AI+的未來模樣。

「科技預言家」【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認為,年輕人畢業後將從事一些上學時還不存在的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裏雲創始人王堅提出,AI基礎設施是技術滲透的終極形式;復旦大學電腦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肖仰華關註的人機共生是公認的未來,AI倫理等風險挑戰雖是老話題,但常談常新才能找到最優的解決路徑……

三個預言

2023年9月,凱文·凱利在上海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2024年9月,他以視訊的形式參與了在上海召開的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帶來自己對人工智慧之於經濟和文化的預測:全球主義、創新加速和AI驅動生成。

「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巨大的、全球性的、如行星般規模的機器。」他認為,盡管人們可能對裝置和內容有不同的偏好,但這些差異只是互動方式上的不同,根本上它們都歸屬於同一個平台。世界上的所有數位技術,包括AI,都執行在這個新平台上。

具體到創新的加速,凱文·凱利指出,「如今,我相信許多年輕人透過ChatGPT等AI工具學到的東西,已經超越了他們在學校所學」。他認為,當答案變得唾手可得時,真正有價值的反而是提出正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正確思維方式的能力。年輕人在兩年後的工作甚至還沒有被創造出來。「學會如何學習」將成為未來畢業生的核心技能。

談到AI驅動生成,凱文·凱利的觀點是,AI不僅將幫助人類擺離線械、枯燥的工作,完成人類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甚至可以生成超乎人類想象的全新事物,「這正是AI帶來的真正巨大革命」。

三個提醒

「機器學習泰鬥」、美國「三院院士」麥可·喬丹是外灘大會的老朋友,這是他第二次分享自己的思考:AI發展不能忽視集體性、不確定性和激勵機制。

「ChatGPT,你確定你剛生成的是對的嗎?」麥可·喬丹的提問代表了大部份人的心聲,當前的AI系統很難表達它真正學到哪些知識,也沒有能力表達它有多確定,而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表現出色,尤其是集體協作共同應對時。

麥可·喬丹建議,不僅單獨裝置要具備一定智慧,AI更要透過協同體現在整體系統層面。在他看來,僅僅將人類的智慧融入超級智慧電腦中是不夠的,現代資訊科技在醫療、交通、金融科技和商業領域的套用,需要集體性、去中心化的智慧系統。微觀經濟學視角也是當前AI研究的一個缺失。

「AI擁有海量的數據,但有些不能生成價值,透過設計激勵機制才能驅動AI智慧體貢獻和協作。」為此,麥可·喬丹提出了「三層數據市場」模型,其中使用者、平台和數據買家透過「出讓數據」「購買數據」「提供服務」形成了閉環。他強調,數據購買者也就是企業可以結合「數據和服務」建立與使用者的激勵機制,從而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一種解讀

AI和產業的結合是經濟視角的關註點,王堅從另一個角度做解讀。

在他看來,「ChatGPT=GPT+chat」,三者分別對應著套用平台、基礎模型、套用場景。王堅認為,當我們講「人工智慧+」的「+」時,不是加什麽東西,而是怎麽加,更重要的是一個機制創新。這個創新就是數據、模型和算力的組合。當數據、模型、算力的規模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這時就一定要引入新的東西,那就是AI的基礎設施。

「AI基礎設施是技術滲透的終極形式」,王堅丟擲這個概念,什麽技術會對人類產生最長遠的影響?就是它變成了基礎設施。他援引紅杉資本的觀點,在雲時代、移動時代、AI時代,基礎設施就是雲端運算。

「當你看AI、AI+、AI基礎設施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不但技術在革命,機制和基礎設施也在革命。沒有比這三項革命在同一時間發生更令人激動了。我想這些革命正在創造未來。」王堅總結。

四大挑戰

科技的發展不應忽視人文關懷,24歲的獨臂男孩周鍵在開幕式上,借智慧仿生手演奏鋼琴就是科技帶來的溫情時刻。

「隨著腦機介面與AI技術的廣泛套用,機器已經成為人類的外腦、人類的四肢,人已經不再是傳統生物意義上的人。」肖仰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也將隨之發生變化,AI將成為人類從事各種生產和活動的代理。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將不可避免地納入我們對社會關系考察範圍。」

「AI大規模套用對人類生活有四大突出挑戰。」肖仰華表示,首要挑戰在於,我們的生產關系等社會發展上層建築,如何適應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已經需要以月為單位進行記錄。但是人類的情感、價值、倫理觀念調整是十分緩慢的。如何調和這個矛盾,是我們需要直面的挑戰之一。」

還有技術普惠問題、防範技術成癮,在肖仰華看來,AI的大規模濫用是可能損害人之為人的本性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凡傷害人之為人之本性的AI套用,要謹慎,要加以限制。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