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故事、使用者、漂移,雷軍「造車」的盤外三部曲

2024-07-23科技

前不久,網上有種說法,「小米 SU7 的熱度減退,網紅效應退去了」。事實證明,只是雷軍低調了一陣子而已。

7 月 19 日,又到了一年一度雷軍年度演講,又到了雷總跟你掏心掏肺聊夢想、話當年的時刻。這次的主角就是小米汽車:不被看好的小米汽車,這三年是怎麽過來的?從造車的起源,到要造一輛什麽樣的車、怎麽造車,再到「One more thing」裏征戰紐北的野心。

這場將近 80 分鐘的演講,幾乎可以叫「雷總爆款造車記」。不過,要是真想跟雷軍學造車,你就輸定了,雷總的成功秘訣可不只是「造車」。

當然,已經坐上牌桌的小米汽車,甚至開始將下一步的目光瞄準的賽道——小米 SU7 Ultra。明年的年度演講上,雷總是不是再來分享下征戰紐北的經驗和心得呢?

故事——

小米汽車的最全復盤

——「蘋果造車十年都幹不成,憑啥小米三年就能幹成?——那你們去問蘋果啊。」

每一家功成名就的企業,總會有一段回首往事坎坷歲月的紀錄;對於小米汽車來說,「憶當年」還點為時過早,不過這次算得上最全的一次復盤了。

小說主角們總有相似的「天胡」開局,手機廠商們也總有相似的汽車起源。在雷軍的回憶演講中,小米造車源於一次意外——2021 年 1 月 15 日,小米被美國制裁。

考慮到如果手機業務被制裁後該怎麽辦,「造車」的想法誕生。於是,有了 70 多天、200 多人的訪談、85 場調研,以及雷軍破破釜沈舟地最後一次創業:造車。

在雷總的描述中,小米汽車的起源頗有點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交織的色彩:

李斌和何小鵬的力勸造車,給自己拉來了強大的「友商」;

李田原、胡崢楠的主動加入,早期員工的雙向奔赴;

21 天的馬拉松會議,就為了討論怎麽造車;

疫情期間困線上上的研發,大家隔著視訊開紅酒慶祝;

跟自家工程師一個個聊天、試駕,為了造一輛「小米工程師想買的車」;

再然後,就是我們熟悉的造車流程,如何自研、如何打磨產品、如何在產品上市前孤註一擲的相信銷量能跟 Model 3 比肩……

拋開這些往事的浪漫色彩和英雄主義情節,在 2021 年選擇造車並不是一件稀奇事兒。

那一年大家對於造車的熱情之高漲,讓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手機廠商、家電企業、地產企業,甚至白酒企業紛紛下場跨界造車,不過目前依然留在市場上,依然有競爭力的,小米是為數不多的幾家之一。

如果說差別,大概是小米汽車在幾次大方向的取舍,現在看來都無比正確。

比如,當年大家都覺得小米會延續自己熟悉的輕資產模式,畢竟汽車產業鏈足夠成熟,但小米還是堅持了參與自研和生產。事實證明,當年想依靠供應鏈「攢」一台車的車企們,很難走到今天;

又比如,雷軍剛宣布造車,就收到了幾家 VC 給出 100 億美元的估值,但還是拒絕了。「造車的周期很長,如果我們拿了別人的錢,想在長時間內保持一致,幾乎不可能。」後來的小米 SU7,的確是「米味兒」十足。

當然更關鍵的是,2021 年那些跨界造車的玩家們,沒能像小米這樣蕩氣回腸地講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故事。

使用者——

造手機當銷冠,造車當賽車手

——「別浪費時間了,一百份報告也替代不了和一個真實使用者面對面的溝通。」

還記得 2022 年的年度演講上,雷軍講過一個「促銷員七天速成」的故事:作為技術研發人員的雷軍,7 天體驗站店賣貨,了解使用者需求,不僅速成了銷冠,也幫助他打造出更接近使用者的產品。

在小米汽車上,雷軍又來了一次「Pro Max」版本。「Pro Max」版本的故事起始於小米要造一台什麽樣的車:一個個跟小米工程師聊天、去地下車庫借車、去 4S 店試駕,在小米 SU7 研發期間,雷軍成了一名野生汽車媒體老師,試駕超過 170 款車,寫了 20 多萬字的試駕筆記。

在其他車企,這些工作會由不同的工程師、產品經理承擔,但是老板下場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接近使用者,體察使用者需求,是雷軍和小米過往產品成功的秘訣之一,也用在了小米汽車上。

結果就是,小米 SU7 釋出時,很多細節設計看起來也不算新奇,也不算高科技,但消費者就是莫名買賬。造車沒有捷徑,科技沒有捷徑,但走近使用者的路有捷徑。

所以,當小米 SU710 萬台交付目標能提前完成的時候,雷軍又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角色」:賽車手,這次的產品是小米 SU7 Ultra 原型版;畢竟無法駕馭賽道的人,怎麽能造出在賽道上奔跑的賽車呢?

漂移——

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車也是

去年年底,小米汽車的技術釋出會上,亮相過一款轉速超 27000 轉的 V8s 超級電機,這款並沒有用在小米 SU7 上,被不少人調侃「實驗室產品」。

不過,這個「餅」可能很快能兌現了,小米要用這款電機去沖擊紐北,那就是「One More Thing」的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

先看一下這車的參數: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搭載的雙 V8s+V6s 的三電機設計,最大功率 1548 馬力,0~100km/h 加速僅有 1.97 秒(含起步時間),0~200km/h 加速 5.96s,最高時速超過 350km/h。

電池方面,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全球先發寧德時代麒麟Ⅱ電池,是賽道專用高效能電池包;最大放電功率 1330kW,20%電量放電功率仍有 800kW,峰值電壓 897V,充電倍率 5.2C。

在整車輕量化方面,碳纖維一直是減重的法寶,既減輕重量,還能提升車身強度。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的車身采用「全碳」設計,車身覆蓋件 100%使用碳纖維材料,整車減重超過 500kg,整車減重到 1900kg。

整套空氣動力學套件,固定式賽用大尾翼、超大尺寸尾部擴散器等能提供最大 2145kg 的下壓力。

此外,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還采用了賽道專用 AP Racing 制軔系統,前六後六活塞鍛造固定卡鉗,百公裏剎車距離 25 米,加上動能回收最大減速度 2.36G。

作為對比,可以看一下在紐北能刷出 7 分 05 秒的「國產第一純電超跑」蔚來 EP9:最大功率 1360 馬力,最高時速 313km/h,0~200km/h 加速 7.1s;能提供 24019N 的下壓力(約 2448kg 下壓力)。

當然,賽道對汽車的極限挑戰無法單純用參數衡量,還有更多參數之外的在設計和工藝上的考驗。解決這些問題,是小米汽車展示實力、秀肌肉的一種方式。盡管如今的電動汽車似乎已經不再執著於賽道,但讓年輕的汽車品牌擁有自己的汽車故事,賽道顯然是一條已經驗證過的道路。

不過,你要問小米 SU7 Ultra 多少錢?還是算了吧,雷軍都說自己買不起。

最後

從宣布造車至今,三年;從第一款車上市至今,三個月。

其實小米汽車還很年輕,年輕到「歷史回顧」還有點兒為時過早;但選擇小米汽車的人,內心也同樣年輕,所以他們願意相信小米造車的「勇氣」;也是因為他們的堅定選擇,小米 SU7 成了今年最大的爆款,讓小米成功坐上了造車的牌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故事、使用者、漂移,這些能讓小米擁躉們熱血沸騰的情節,才是雷軍造車真正的「成功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