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胖貓」背後的單身男青年們,還在被AI手機「性別歧視」?

2024-05-07科技

來源:智慧相對論

文 | 智慧相對論

作者 | 余一

「胖貓」之死,折射的問題太多,而單身男青年的生存境況無疑是其中之一。

人們常說,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

但現在想來,這些「物欲」,很多都可能被定向到了女性群體身上,不斷地以女性為「獵物」進行消費主義塑造,然後某些女性又試圖用各種好的、壞的手段借助男性尤其是單身「舔狗」男性去滿足,某種程度上助長了越來越多的「譚竹」出現。

而長期觀察智慧終端行業,我最終還是無奈地發現,有意或者無意,這裏可能也沒能幸免——各種產品設計中,對女性的「偏愛」或者說「目的性」,越來越明顯。

比如,功能上的「性別歧視」。

最近很火的AI手機,就是如此。

都知道「歧視」這個詞,現在放到哪可是個「重罪」,「種族歧視」就別說了,什麽性少數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地域歧哪個詞單拎出來都是大問題。

沒錯,我被歧視了。是性別歧視,但「歧視」我的不是人,而是當下被廠商們熱捧的「AI手機」。

事情是這樣的,五一期間閑來無事,被朋友們拉去商場硬逛,走進商場就被緊挨著的幾家手機品牌門店所吸引。

OPPO、榮耀、三星每家門口都立著有關「AI手機」的巨大物料,就像倒回去十年,商場所立的「正宗長沙臭豆腐」標牌一樣顯眼。

這極大地勾起了我的好奇,AI手機究竟是個什麽玩意?

進到第一家店面,店員很熱情,劈裏啪啦地說了很多關於他們新機的配置效能,當我問到AI有關的功能時,卻突然啞了口,只是輕飄飄地說了句可以語音查詢,就類似於小度、小藝那種,再問也沒了個所以然。

在第二家品牌門店得到大同小異的回復,除了語音助手,還有什麽智慧修圖、智慧轉譯、智慧搜圖之類的,所實話也都乏善可陳。

在我越發興致平平時,沒想到第三個品牌門店給了我一個「驚喜」,雖然功能還是那些功能,但店員顯然經過更好培訓,1、2、3、4講得非常清楚,可與此同時我也感覺我被「性別歧視」了。

就比如當店員說起,他們手機的智慧摳圖功能,即在拍照時使用者可以透過AI摳去畫面中多余或不想要的內容,再由AI演算法為使用者重新呈現畫面。

我說我不怎麽拍照,店員馬上接了句「你不拍照,你老婆要拍啊。」

我說我沒結婚,店員尷尬一笑又說「總是要結的嘛」,或許是避免冷場,她又馬上介紹起了AI通話功能,簡單來說就是手機能自動辨識通話內容,並形成文件摘要。

我說我的耳機有類似功能,她又搶答「你有,你女朋友沒有啊,再不濟可以給你媽用啊,老人家記性不好,這個功能還是很方便的。」

所以我納悶了啊,怎麽地這些功能都是「女性專用」?在家被父母嫌棄就算了,出門還要被歧視?

怎麽地?單身男青年不配用AI手機?

當然,我知道這或許只是個別店員「太過熱情」或者是「不善表達」,可拋開「性別歧視」不說,這些AI功能怎麽看都那麽眼熟?

就像是一個鹵味拼盤,把市場上已經做好了的幾道菜給炒在了一起,也難怪許多網友都在嘲諷這所謂的AI手機了。 長沙臭豆腐好歹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些AI功能是聞起來臭,吃起來也不香啊。功能整合一下,就變成了全新的「AI手機」了?

我的手機是一款來自2018年的華為Mate 20X,放到如今的手機行業,說是「古董」不過分吧。

就拿這所謂的AI識圖來說,2018年我手機上便有了類似的功能,除了一開始玩玩,後來基本就沒怎麽開啟過。

相信,這也是廣大男同胞的一個「通病」,就是一些花裏胡哨的功能最多就是體驗體驗,長期使用基本不可能,當然如果你被你家老婆硬控,那當我沒說。

智慧轉譯或智慧通話辨識,這種功能包括科大訊飛等廠家在內也早推出了相關產品。

至於AI摳圖、AI寫真,也就是多下一個APP的事, 合著大模型「登機」潮下,只是讓我少裝了兩個APP,這真的有意義嗎?更何況,這樣的APP男性朋友們也不會裝吧?

我原來的幻想,AI手機吧不說要全知全能,至少外形上就該「賽博龐克」一點,而不該還是方方正正的一塊「板磚」。

再加上虛擬界面、AR顯像、「賈維斯」一樣的超級助手,這才是我理想中的AI手機,只能說現實與幻想還是存在蠻大差距的,也難怪即便是行業內部也有分歧。

就比如盧偉冰,不止一次的公開「批評」AI手機。

在今年巴薩羅那MWC展會上,盧偉冰就表示「AI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能力,當感受不到AI的時候,才是AI最大的價值,當天天去談AI的時候,說明是沒有AI能力的。」

更是發微博直接表示「AI手機是噱頭。」

這顯然是對OPPO的開火,不過何止是OPPO,安第斯大模型、魔法大模型、藍心大模型等等在「AIGC光環」下,確實沒有表現出其應有價值,這才是問題。

不過,對於盧偉冰的話網友也不太買賬。

從小米店鋪中能看到,雖然嘴上說著不要,然而在AI能力上機方面,小米的進度卻是一點也不落後,像小愛同學早已由原來的APP形式變成了完全底部輸入框喚起的形式。

最新釋出的14 Ultra,「第一個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口號也在被重點向外傳播。

於是網友們又一次化身嘴替「合著別人的AI是噱頭,你家的就是黑科技了?」

我也知道技術的進步是要時間的,前一秒還是地球科技,下一秒誰也到不了三體時代。

主要就是AI手機實在有點太不靠譜,不說別的,就每家一個大模型這事就多少有點玄乎。

為什麽不能接入通用大模型?為什麽必須人手一個?手機品牌的大模型究竟能做成什麽樣?

這是我最先冒出的三個問題,會有這些疑問是因為現在的AI手機功能基本就一個樣所以何必呢?

一個個來看,前兩個問題或許不難回答。

數據安全、使用者體驗、品牌競爭力這些都是理由,甚至還有價值觀的,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此前接受采訪時的回答是「我們早期做過很多基於開源微調的(嘗試),但是發現有些問題需要自研,比如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自研,價值觀上通不過,所以我們需要從最原始的數據進行訓練自研。」

重點在於手機品牌的大模型究竟能做成什麽樣?

就目前,放眼隨便一看,文心一言、通義千問、星火大模型、日日新大模型這些通用大模型打架都快變成蹦迪了,手機廠商自己插一腳能做好?

這種感覺就像是,突然有一天,米其林宣布他們開始賣「避孕套」了,你說他管得寬吧,但看起來又確實有關聯。話又說回來,如果是小米他賣什麽我都不會奇怪。

都知道大模型的開發、訓練對於「錢力」是個巨大考驗,即便手機廠商們所做的都是端側大模型,對於算力可以加上參數限制,使得在金錢投入上的壓力大大減小,但也是個動輒數十億元起步的投入。

以vivo來說,現在套用一次雲端大模型的成本大概在1.2-1.5分左右,vivo國內3億使用者每天用十次,一年算下來也有百億左右的支出。

當然,就目前來看,各家在對大模型的投入上都開出了「包票」。

vivo副總裁周圍說:「沒有給我設上限,說加人就加。」

劉作虎也直言在AI投入上,OPPO沒有上限。

趙明也表示過去幾年榮耀在AI領域的研發投入已有小100億。在大模型上,算力資源的投入可能會翻著倍漲,榮耀未來在AI領域的投資還會繼續加大。

問題是這種規模投入下,誰也不是王多魚,在沒看到成果後還會有動力嗎?

亞馬遜放棄實體書店擴張、蘋果放棄了造車、騰訊解散XR計畫,這些計畫停擺的背後可不都是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AI手機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或許只有賈伯斯知道。

什麽時候AI手機才會真正成熟?我覺得也還是有風向標的,那就是當雷總開始對著PPT高調宣傳「我們家的AI比友商智慧10倍的時候。」

總之就是縱觀當下的AI手機對於消費者的吸重力真的不強,至少對我這種單身「男青年」來說,完全缺乏購買欲,AI手機或更像是女性朋友們的新玩具,只是如店員所說,很多時候,要男性掏腰包買下來、送出去。

只是,隱約擔心,如果智慧終端產品們都有這樣的「偏好」,人人都為這種氛圍出了一份力,是不是也會不斷助長著面向女性的消費主義,帶來某些不良的後果?

也許,技術改善後,更多、更均衡滿足不同人群的功能會出現,但現在,至少還沒有看到太多。

相信,手機品牌們會做得更好吧。

最終在逛遍了幾個品牌門店,在看完他們的AI手機後,又默默地拿出了我的Mate 20X,心想除了電池壽命短了點,要不再用用?

或者說,我們都可以再用用,包括女孩子,也不用急著去換一個AI手機或者找個男士買了送給自己。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此內容為【智慧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映像。

部份圖片來自網路,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麽】

•【重點關註領域】智慧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裝置)、智慧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端運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演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