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SpaceX天才實習生課余用AI破解上古卷軸,獲Nature頭版關註

2024-02-13科技

克雷西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Nature官網頭版,最新刊發的是最新考古成果,轟動全球的成果——

時隔2000年,上古卷軸(赫庫藍尼姆卷軸) 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

而且,這項研究還是AI完成的,背後的背後則是一名年僅21歲的天才少年,馬斯克點贊的SpaceX實習生。

不同於一般的密碼破解,分析這份卷軸之難,無異於解讀一本「無字天書」——

因為在公元79年,這組卷軸在一次火山爆發中被燒成了碳,1752年才被挖掘出土。只要稍有不慎,脆弱的卷軸就會分分鐘變成殘片,想要透過物理方式展開,難如登天。

直到今時今日,三名大學生,終於借助AI的力量,成功破譯了其中的段落,開啟了全新的考古研究範式。

他們透過給卷軸拍攝CT影像並借助機器學習技術分割辨識,把卷軸中的2000余個字元,揭示開來。

這一訊息也迅速引發了全球轟動,目前為止,瀏覽量已經超過了1500萬次,轉評贊接近6萬。

馬斯克也給三人團隊點了贊,表示這實在是泰褲辣。

DeepMind的創始人Demis也大為贊嘆,還表示自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一讀這段神秘的文字了。

那麽,這份神秘的卷軸是如何一步步被破譯的呢?

不用開啟,也能破譯內容

交出這份成果的,是三名學生組成的隊伍,他們分別是:

  • Youssef Nader,來自埃及,在德國柏林的一家院校攻讀博士
  • Luke Farritor,SpaceX 實習生,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電腦專業讀本科
  • Julian Schilliger,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器人專業碩士
  • 想要在沒失真傷的前提下破譯這團被燒成碳的卷軸,開啟看幾乎是不可能的。

    1865年,有人嘗試用物理方式把卷軸開啟,結果以失敗告終,一部份卷軸直接成為了碎片。

    此後近兩百年,便再也沒有人敢嘗試物理展開了。

    直到2019年,肯塔基大學EduceLab的Brent Seales教授透過粒子加速器給卷軸拍攝了分辨率高達4μm的三維CT影像。

    Seales教授的博士生Stephen Parsons長期致力於使用機器學習模型檢測CT影像中的墨水,他利用已經展開的部份帶有可見墨水的卷軸碎片,建立了一個ground-truth數據集。

    網友們對此事展開了熱烈討論,並透過一場播客中傳到了Luke的耳朵。

    這引起了他極大興趣,開始利用空余時間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以便對墨跡進行分析。

    最終,Luke的模型成功分析出了卷軸中肉眼不可見的符號,並行現了一個完整的單詞。

    這個詞是希臘語的「ΠΟΡΦΥΡΑϹ」(小寫:πορφυ̣ρ̣ας̣,拉丁轉寫:porphyras) ,意思與「紫色」相關。

    這一發現,讓他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從赫庫藍尼姆古卷內部讀出整個單詞的人。

    Youssef是第二個破譯出這個單詞的人,他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得到了內容相同且更為清晰的結果。

    也正是看到Youssef送出的結果之後,專家們對Luke的發現,更加確認了。

    Julian則參與研發了EduceLab的3D模型分割工具 Volume Cartographer

    Volume Cartographer將三維CT影像沿卷軸展開,並對映到了二維平面,為Luke和Youssef的破譯工作奠定了基礎。

    此後,Julian又提出了新的分割方法 ThaumatoAnakalyptor ,透過重新分割的方式對已破解區域進行了驗證,並探索了更多未知片段。

    此後,為了更快破譯出更多內容,三人組成了超級團隊,最終成功解讀出了2000多個字元。

    他們使用了三種不同模型架構進行了分析,之間的結果可以相互印證,墨水檢測程式程式碼還直接在GitHub上做了開源。

    他們分析出的這兩千多個字元,位於其中一卷的結尾,篇幅大約是該卷的5%,內容被認為與 伊壁鳩魯哲學 有關。伊壁鳩魯(Epicurus)是古希臘哲學家,主要關註個人的幸福和心靈的平靜,但講理性、在自然科學領域提出了原子論,對後世的倫理學和心理學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在這個卷軸的兩個連續片段中,作者提及了商品(例如食物)的可獲得性(availability)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它們能帶來的快樂(pleasure)。

    所以這次考古發現,實際上或許能進一步幫助了解古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和探究。

    一場挑戰賽,三名學生,500萬獎金

    而讓這三名學生走到一起的,是一場名為「維蘇威火山」的挑戰賽。

    在Stephen建立了數據集之後,矽谷企業家、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 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出資贊助了這場比賽。

    主辦方於去年3月公布了評選標準,參賽者需要破譯至少4個段落,每個段落140個字元,其中至少85%的字元可恢復。

    當時,專家組普遍認為一年之內有人挑戰成功的機率還不到三成,但結果卻出乎意料——

    據介紹,比賽的訊息釋出後他們收到了許多作品,直到ddl之前幾分鐘還有團隊交出成果。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審查,這份包含了2000個字元的文本,被認定破譯成功。

    這三位獲獎者將瓜分70萬美元的獎金,折合人民幣500多萬。

    此外,還有三個團隊因送出的結果具有顯著可讀性,獲得了二等獎,這三個團隊將各獲得5萬美元的獎勵。

    其中就包括谷歌華人工程師Shao-Qian Mah所帶領的團隊。

    下一步,比賽主辦方希望在一年的時間內破譯四組卷軸的90%,後續比賽資訊也將在3月份公布。

    當然,這樣的挑戰賽獎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如何用AI解決各行各業挑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包括考古這樣的學科。

    或許你也有所耳聞,更早之前,AI對於甲骨文的研究也開始了。你要還知道其他的計畫?也歡迎分享分享~~

    參考連結:
    [1]https://scrollprize.org/grandprize
    [2]https://twitter.com/natfriedman/status/1754519304471814555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註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