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嫦娥六號發射:來回要53天,為什麽美國的阿波羅11號只需要8天?

2024-05-05科技

這個五一假期前後, 中國幹成了三件大事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資訊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首先是 「神十八」升空 ,空間站內部的三名太空人終於迎來了「換崗」的同事。

其次,核子動力航母 「福建艦」 也海試成功 ,中國海防再添猛將。

最後這件大事影響更廣, 那就是我們「嫦娥六號」也發射成功了

並且,一向擅長於抹黑中國、給我們制造負面新聞的西方媒體, 這回竟然罕見「閉麥」了。

不僅「閉麥」, 還全程直播了火箭的發射過程 ,引得一眾外國網友驚呼:原來中國航天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酸言酸語」, 認為我們沒有那麽厲害

畢竟同樣都是登陸月球進行采集任務, 美國的阿波羅11號僅僅用了8天就實作了往返 ,而我們卻要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但事實真的是他們認為的那樣嗎?

這次發射與以往發射有哪些不同, 竟引得西方媒體紛紛換了個態度呢?

「嫦六」登月 展現中國氣度

台北時間5月3日的這天下午,西方大媒體 【每日郵報】 的官方Tiktok帳號 悄無聲息地進行了一場直播。

不少刷到這個帳號的外國網民實在好奇,就點進了直播間。

赫然發現, 【每日郵報】正在轉播央視的「嫦娥六號」發射直播

這可真是新鮮了!這些西方資本控制下的媒體向來對抹黑我們這件事樂此不疲, 很少這樣客觀陳述來自中國的新聞。

不僅我們覺得稀奇,外國網友也覺得罕見,呼朋喚友, 不一會直播間人數就飆升到幾萬人,一起關註中國的火箭發射。

隨著一聲「點火」的口令,火箭正式升空,有眼尖的網友就發現火箭整流罩上 國家航天局的巨大圖示之下,竟然還有幾個小的圖示

這正是西方媒體轉播中國火箭發射的原因。

因為一趟以月球為目的地的太空之旅, 我們的「航班」上還搭載有4名「乘客」

原文刊登於環球網 2024年5月3日 關於「一起加油!嫦娥六號搭載法國科學載荷」的報道

這4名「乘客」分別是來自 歐洲航天局 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 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 的氡氣探測儀、 高層大氣研究委員會 的雷射角反射器,以及 巴基史坦 的立方星。

很顯然,這次「嫦娥六號」的登月計劃,我們開放了 國際合作計畫

特別允許了其他國家和我們共同研究月球的奧秘, 「車票」就是開放研究成果共享

巴基史坦自然不必多說,吃肉喝湯當然不能忘了「巴鐵」,而歐洲這幾個航天單位我們則是第一次合作,尤其是法國。

其實在 2019年,中法就曾達成協定 ,雙方共同進行探月計劃。

這次跟「嫦六」一起升空的法國裝置是法國第一個進行的月球航天計畫。

法國內部也是一片歡欣, 多家電視台轉播了央視的火箭升空直播 ,法國民眾甚至身披自己國家的國旗走上街頭,共同慶賀。

正是因為這次是 國際合作計畫,所以西方媒體沒有惡意打壓, 或者對我們的航天事業「添油加醋」。

國外網友可以更真實地看到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

當然,這也招來了一些國家網民的「不服」,認為 中國的登月技術一般,公布的計劃書上寫著預計返回時間是在53天後。

要知道美國當年僅僅用了8天就實作了返回。

這他們就不懂了, 我們「嫦六」之所以要在月球上待這麽久,是有特殊任務的!

「嫦六」擔重任 意義深遠

在說明這個任務是什麽之前,不妨先看一下他們口中8天返回的阿波羅11號當時都做了什麽吧。

阿波羅11號同樣也是月球探測器, 它升空的時間要早上許多,是在1969年

當時正處於美蘇爭霸的關鍵時期,並且這個時期,蘇聯的太空成績要略好於美國的。

為了爭一口氣, 美國就制定了月球登陸計劃,並且是載人登陸

沒錯!阿波羅11號就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壯乘坐的探測器。

當時美國給出的時間線是,探測器在升空4天後降落到了月球正面, 兩名太空人在完成地面行走兩小時後,就開始準備返航。

並花費了將近4天的時間,實作了太空到地面的降落過程。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阿波羅11號的任務 僅僅是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並采集月壤 ,沒有什麽更為復雜的任務。

但我們的嫦娥六號要做得更多,他們落在月球正面,這裏的距離更近。

而我們降落的是在 月球背面的預定區域

原文刊登於環球網 2024年5月4日 關於「解讀:嫦娥六號任務有哪些新特點和亮點?」的報道

這個區域是太陽系已知的最大隕石坑之一。

從這裏采集到的土壤,可以有助於我們了解月球的形成以及演化過程。

但是,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 月球背面登陸難度比較大 ,就連美國也不曾涉足。

我們之前發射的 「嫦娥五號」登陸的也是月球的正面 ,並且花費了20多天的時間。

正是因為誰都沒有踏足過,也就說明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以參考。

但月背又是人類探索月球繞不過去的「坎兒」, 這裏一定是藏著更多的月球秘密的

所以,這個困難必須突破。

為了解決科研人員沒辦法即時了解「嫦娥六號」在月背飛行登陸狀況的難題, 「鵲橋二號」中繼星應運而生。

它的研制和發射,就是為了解決航天中心和「嫦娥六號」訊號傳輸問題的。

在傳輸過程中, 我們需要考慮「鵲橋二號」中繼星的飛行位置和姿態

要等它到達合適的位置後,才能進行訊號傳輸,指揮「嫦娥六號」的下一步任務。

正是因為這次 任務足夠復雜 ,所以花費更長的時間是有必要的。

結語

前不久,美國國會上就鬧出了一個笑話。

有議員提出了中國航天的問題, 並質問NASA局長,這些年他們在幹嘛

NASA局長慌不擇言,竟然在回答中犯了一個相當不專業的問題。

他說他不明白中國為什麽要去月球背面, 那是一片黑暗的區域

但實際上,即使是背對著地球, 這裏也並非一點光都沒有

連NASA局長都是這樣的水平,不知道他們的重返月球計劃還有多久才能實作嘍!

不過這不重要了, 我們現在只關心「嫦娥」什麽時候住上「廣寒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