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蘋果訂單從印度轉比亞迪,印度放寬簽證想要中國技工,算盤或落空

2024-07-17科技

文/王新喜

還有2個月,iPhone16就要釋出了,根據手機中國援引定焦數位的訊息稱,iPhone16的代工,大部份還是在中國,而不是印度或越南,甚至高端系列不少從富士康到了比亞迪。比亞迪正悄然成為蘋果新一代旗艦手機的重要代工夥伴,分擔了富士康的大量訂單。

早在今年3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以蘋果供應商的身份與蘋果CEO庫克會面,展示了智慧制造技術以及為蘋果生產的零部件和產品。如今這種合作,似乎已經在更進一步。

這背後反映的事實是,華為背後的供應鏈給到蘋果的壓力很大,其次是印度的生產流水線與裝配速度與水平,仍然與中國存在很大的差距。

蘋果訂單從印度轉比亞迪背後

在過去,蘋果一直在把產業鏈轉移到印度、越南、東南亞等。但目前種種跡象顯示,蘋果試圖把重心重新調回中國市場。庫克或意識到,蘋果離不開中國供應鏈。蘋果需要把中國供應鏈做強,與華為競爭。

iPhone16系列今年的出貨指標是9000萬部,這麽高的出貨量預期,意味著蘋果要確保新款手機的萬無一失,並且要在與華為的競爭中,不能容許有產能與品控上的問題。而這些,依托中國的產業鏈才能幫助蘋果做到這些。

去年就有傳出富士康已在印度布局生產iPhone 15系列的計劃,目標是縮短印度與中國的出貨時間差。而蘋果把iPhone16的代工從富士康轉移到比亞迪,意味著印度制造距離蘋果的預期還有差距,與正在重新崛起中的華為競爭,依托印度的品控與生產品質,一旦在產品上出現問題,那對蘋果的打擊會非常大。

因此, 蘋果的訂單轉移,是一個風向標意義,手機制造業的主戰場還是在中國。 而印度面臨的境況並沒有想象中樂觀,印度雖然保留了中國企業在其國內建立的手機產業鏈,也收割了這些年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賺取的不少利潤,但印度也在吃下收割外資的苦果。

印度的收割套路正在引發中國廠商的警惕,部份國產手機廠商已經在收縮印度的業務,據Digitimes 媒體報道,富士康印度生產安卓智慧型手機的公司面臨高管出走、工廠瀕臨關閉尷尬窘境。而富士康集團的印度分公司 Bharat FIH 可能要關閉兩家工廠的一家。

台媒指出 富士康為某家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代工的工廠,訂單已縮減了七成 ,為了維持工廠的運作,富士康的這家工廠正大舉向向電信裝置、電動汽車零部件、電視和顯視器等行業發展,以彌補中國手機訂單縮減造成的損失。

原本印度手機產業鏈的基礎就不行,各種配套設施與工藝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這個階段它是需要依賴中國手機廠商不斷做強它的本土產業鏈,為印度培育更多熟練的技術工人,但隨著中國手機廠商被印度殺豬盤搞得在印度心灰意冷,信心全無。

從種種訊號來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釋放消極訊號,這兩年,我們基本已經很少看到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擴大布局的訊息,而是不斷收縮。一些廠商在印度的資產轉售的轉售,出手的出手,關閉的關閉。而現在代工廠富士康也在向越南轉移,郭台銘加大砝碼再向越南投兩個工廠,今年向越南北部的新工廠投資9.5萬億越南盾,開啟兩個全新的工業園區。

現在僅有9800萬人口的越南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出口國,而印度這些年在大量吸收手機產業鏈,卻輸給了越南,在招商引資的吸重力上不如越南。

這背後有值得反思的東西,就是印度的手機產業鏈與配套還不成熟,技術工人缺乏,營商環境太差,印度貿易保護主義與收割套路讓所有的外資都感到害怕。

印度的套路,把自己玩進死胡同

如今iPhone16的訂單轉移到比亞迪是一個訊號,印度還撐不起高端iPhone制造對技術與工藝的要求,伴隨著大廠的轉移與技術工人撤出, 印度面臨的問題是越來越缺技術人才,制造業高精尖的部份,印度做不來,這源於熟練技術工人缺失以及印度工業在某些關鍵領域一直難以找到合格的人才。

這源於印度在核心技術上還沒有完全掌握就開始急於收割,這導致的結果是越南的手機供應鏈目前在配套裝置上越來越成熟,不斷搶占原本屬於印度的跨國資本與制造業紅利。

印度意識到了風險, 技術工人的缺失,印度要代工最新款iPhone,將面臨麻煩,因此,印度開始想到了新招,就是放寬簽證限制,吸收中國技術工人與工程師來印度。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為彌補技能缺口並促進國內制造業和技術進步,印度政府決定放寬簽證限制,向特定行業的中國工人發放簽證。

但這種策略或難奏效,因為印度殺豬盤對整個全球資本市場與跨國廠商的傷害非常深遠。在過去7年,2783家外企在印度關閉業務,在過去一年,印度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所占份額從2022年的3.5%下降到2023年的2.19%。

外資不來,就沒有配套,技術工人的規模化培養就難以短時間內形成氣候。

因此,印度試圖向中國開放技術工人簽證來挽回不利的局面,促進中國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進入印度,但是這可能只是徒勞。

先不論印度的營商環境與坑外資的聲譽,無論是薪資、印度的發展環境與生存環境還是職業穩定性、上升空間,印度對於人才尤其是中國人才的吸重力並不強,甚至還不如越南,而如今 資本的流失、廠商的戰略收縮,人才的缺失,印度嘗到坑外資的苦果。

庫克現在力挺中國供應鏈,並與比亞迪合作。一方面是彰顯自己重視中國市場、與供應鏈廠商深度捆綁的決心,一方面,也是強化在中國的供應鏈競爭力,確保產品品控與產能不掉隊。

華為現在在搭建全自主產線,做強中國手機自主供應鏈,蘋果過去拋棄掉的一些果鏈廠商,在華為這邊又重新做大做強,因此,蘋果需要再度回到中國,畢竟,蘋果與華為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 印度的制造業供應鏈與品質是無力與中國競爭,在最先進的產品與最關鍵的戰役上,不容有失。

印度,工業發展不起來,工業體系根本都沒辦法建立完善,工業體系無法建立,蘋果就無法依靠印度,而如今中國手機廠商不斷撤退,印度自己無力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正在陷入一個惡性迴圈,目前印度的商譽正處於空前的歷史低點,印度要追趕中國可能越來越吃力,擅長玩套路的印度制造,正在把自己玩進死胡同。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