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人工智慧玩的就是發電

2024-04-02科技

在當前的科技風潮中,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隨之而來的是對電力資源的巨大需求。輝達的創始人黃仁勛曾以誇張的比喻強調了這一點,如果計算能力的提升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人類可能需要14個行星級的能源來支持。OpenAI的創始人Sam Altman也表達了相似的擔憂,指出AI的能源需求將遠超我們的預期,而解決之道可能在於核融合或更經濟的太陽能及其儲存技術。

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究全球電力供應的現狀時,會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盡管有著迅猛發展的AI和對高效能計算的需求,許多國家的電力基礎設施卻顯得過時且不堪重負。美國的電力系統,多數建於上世紀60至70年代,以及歐洲在新能源投入上雖有所作為,但面對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似乎杯水車薪。

這種矛盾的背後,是新能源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之間的脫節。盡管新能源技術,如風能、太陽能等,被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由於電網老化、並網難度以及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其穩定供電能力受到了挑戰。而AI及其背後的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等所需的巨量電力,使得這一問題愈發凸顯。

面對這一挑戰,部份行業領袖開始反思當前的能源戰略,指出在追求新能源的同時,不應忽視傳統能源的價值。例如,沙烏地阿美的CEO提出,世界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充分的能源投資,而不是一味追求能源轉型。這一觀點在能源界引起了共鳴,暗示著在當前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傳統能源仍然是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支柱。

事實上,能源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平衡。在短至中期內,傳統能源,特別是天然氣、煤炭乃至核能的利用,可能仍將是支持全球電力需求,包括AI發展的關鍵。長期來看,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條件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性和經濟性將逐步提升,最終實作能源的永續發展。

總之,面對AI時代的到來,全球能源戰略需要在新舊能源間找到平衡,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永續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支持AI技術的持續發展,同時確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永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