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難道真是技術差距?為何日本瀝青路常年如新,而我們卻常年維修?

2024-07-14科技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註意過,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道路都已經變成了 瀝青柏油馬路 以前常見的水泥公路已經逐漸消失

可是一次修路並不能保證永遠的暢通無阻,想必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遇見過,因為 道路修繕而對行程造成麻煩吧

那為什麽總是 修了建、建了修 呢?難道我們都是些「豆腐渣」工程嗎?

其實這些才是真正的原因。

以好換次

瀝青其實主要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自然界存在著天然瀝青,以前一些地方的人們也會用其來修路。

不過 天然瀝青產量很少 ,現在道路上面使用的幾乎都是當代工業產物,即適當性質的原油透過減壓蒸餾獲得,或是減壓渣油經過淺度氧化得到。

因為 瀝青在高溫下具備良好的流動性、持久的黏著性, 冷卻凝固後又具備電絕緣性、抗水性和彈塑性 ,所以現在大部份的路面都選擇使用瀝青來鋪設。

特別是相較於我們傳統使用的水泥路面,瀝青路面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可以說是「完勝」於前者。

上面我們說過瀝青路面有著良好的彈塑性和抗水性,這是瀝青路有著更長壽命的關鍵。

一方面,它可以 抵抗車輛重量和行駛速度對路面造成的沖擊 ,磨損和變形減少了,使用年限自然也就變長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雨雪滲透到路面下層,對地基造成破壞,使得壽命降低。

而且就算是道路長久使用出現損壞了,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大問題, 瀝青路就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用瀝青「縫縫補補」就可以了。

可是因為水泥不具備這樣的相容性,但凡路面出現問題,就只能將其整段拆除,重新鋪設。浪費財力物力不說,還非常的影響交通。

此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從交通安全方面來說, 瀝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摩擦力更強 強光下也幾乎不會發生反射 。這不僅減少了輪胎打滑的可能,也降低了司機的視覺疲勞,大大增加了安全性,也是其成為道路修建首選材料的原因之一。

上個世紀中國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和強國,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修路造橋讓人們走出來,相互之間有貿易往來。

瀝青雖好,但 造價卻比水泥貴出了好幾倍, 為了盡快聯通各地的交通,將錢花在「刀刃上」,國家自然就選擇了更加便宜的水泥路。

而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也 有了富余的錢來重新整頓路面 ,所以水泥路就慢慢被替換成了更好的瀝青路。

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 為了不影響整體交通 ,就像我們常見到的那樣, 政府只能一段一段地修。

以新換舊

瀝青雖說是工業化後的產物,但是其的使用歷史可謂是相當久了。

早在十五世紀時,就有印加帝國使用天然瀝青鋪設道路的記載;十九世紀初期,英國人就開始修建煤瀝青鋪設的碎石路; 二十世紀瀝青就被各個國家廣泛運用了

可是那個時候的中國尚處於戰火硝煙中,一直到了1949年以後,我們才漸漸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重要道路和公路幹線上鋪設瀝青。

並且因為沒錢, 使用的工藝和瀝青種類也幾乎是別的已開發國家已經淘汰的「上一代」 了

就拿我們的「對頭」日本來說,因為二戰時期乘上了美國這股「東風」,一躍成為了那時候的強國。

他們向英國借鑒了道路修繕規範,在 1878年時就掌握了瀝青鋪路的技術

在1911年時,他們花了三年時間對原先的路面大規模更新改造,換成了新的瀝青路。而我們在 1920年時才在上海鋪了第一條瀝青路

到了 1975年,日本從美國借來了新的技術, 開始研究新的瀝青混泥土再生技術,接著對路面進行 第二次改造升級

可我們那時候不過才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別說普通路面了,有的高速公路甚至都還是水泥路面。要知道中國1996年深汕高速通車時,其大部份路段都還是水泥路,直至 近20年中國才大面積修建瀝青路。

所以現在被一些人拿來說事的,日本道路比中國的平整品質好的歷史原因也在於此。

不可否認的, 他們的確比我們更早掌握這項技術,「版本」更新也更快。

但後來者也可以居上,現如今中國的發展得越發好以後,也就更加註重人們的生活舒適度。

所以原先那些補了修、修了補的老舊的瀝青路也漸漸地被淘汰了。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發展,我們的瀝青技術也不再是「瘸腿」, 更多的新型路面材料被不斷投入到實際的使用中。

中國近幾年也在慢慢對原來的瀝青道路進行二次升級,此時就不必像以前那樣「紮緊褲腰帶」,而是可以選擇更好的材料完善我們的道路。

情況復雜多變

有的人可能還有話說, 日本好像很少會看到路面維修的問題, 可是我們的路上好像三天兩頭就會看見有工人在修修補補,這又是為什麽呢?

總結來說的話,原因主要就在於 中國的幅員遼闊,人口和土地面積基數大 。即便再小的問題,當乘以14億人口、乘以960萬平方公裏,都會變成一個難題。

無可否認,日本的公路建造方法的確比我們堅固,他們改進技術後會在 一層地基之上再加一個加固層 ,以此延長道路的壽命。

可日本的國土面積僅僅 才37萬平方公裏 ,還沒有我們部份省的面積大,若是我們也這麽幹,那再多的財力物力也經不起這麽耗啊。

再說另一方面,因為地理和人口的限制原因,日本實際上人們大多出行依賴的還是火車和地鐵,並且他們的重工業相對來說也並不發達,所以他們不僅 私家車的使用率少,重型貨車數量也少,道路損壞率自然也低了。

對比中國來說,我們正是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於路上公路運輸的需求量大,幾乎每個城市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大型貨運車。

此外,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根據統計的 在使用的私家車數量,我們就遠超於日本, 所以我們對於路面的損耗高於日本也不足為其。

更何況,他們並不是沒失真耗,而是將需要維修的路面標記了, 晚上進行施工 ;而我們一般是隨時發現問題, 隨時進行修繕, 因此才出現了我們好像隨時隨地都在修路的錯覺。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 中國復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

中國因為版圖的跨度巨大,我們幾乎 擁有世界上絕大部份的地形地貌 ,也涵括了從南到北幾乎所有的氣候情況,這從另一方面成為了我們布設交通網路的挑戰。

所以我們修建瀝青路時, 需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氣候情況 ,以保證路面的使用年限可以更長。

但是 日本 不一樣,他們無論氣候還是地形都相對來說較為簡單, 修路時全國上下按照統一標準建造就行了, 不用考慮那麽多。

結語

就目前來看,中國的公路建設情況的確離一些已開發國家還有段距離,但是近年來中國在公路建設,以及建設材料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進步, 在國際上也漸漸迎頭趕上。

並且中國也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道路的基礎建設上面,我們追求的不是盲目的速度,而是需要針對自身國情制定合適的發展策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公路建設水平也將能夠傲視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