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火星或許真的存在生命?探測車發現「不明物體」,難道是外星生命

2024-08-28科技

導語

火星作為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目標之一,受到科學家的廣泛關註。

在不久之前,火星探測車就拍攝到了幾張傳回地球的照片,這些照片顯示出火星上似乎存在一種神秘的、不明的物體,難道這就是外星生命的證據?

如今,我們對火星上的生命是否存在依然感到十分疑惑。

畢竟該紅色星球也曾像地球一樣孕育過生命,那麽時隔萬年之後,它還能夠誕生出生命嗎?

科學家對火星生命的探索。

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和蘇聯等國對火星展開了大規模的探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成果總結,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火星上仍然有資源,或許還適合生命的存在。

首先,火星表面冰冷的溫度和幹旱的環境讓人難以想象,作為一顆石質行星,火星的構成和地球非常相似,而在火星表面也發現了大量的含水瓦斯分子,然後科學家們透過計算並推斷,認為這些水分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發生了一定的水文迴圈,因此才有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斷增加。

其次,火星上也曾有液態水。

著名的「火星溪流」便是一個根據植被生長狀況推匯出來的結論。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從火星發回的探測器傳回了數據與照片,在這些照片中並未發現植被生長的痕跡,所以科學家們推斷出:「在很久以前,火星表面的確有過液態水,並可能有植物在生長,但是此後它們便消亡了。」

不僅如此,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們進行深層研究分析,一些發現更是表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巨大的水資源,並且這些水資源可能非常接近地表。

而這些發現更是讓我們對外星生命抱有更大的希望,因為當時卡森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稍微偏暖一些的條件下,根本不需要放置陽光照射,植物還是能夠生存,而解析顯示出火星大氣主要為二氧化碳,這正適合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看到這一成果,無疑讓我們對火星上外星生命存有更大的期待。

由於這些研究成果,一些美國商人在2016年利用這一成果制作出了「火星漢堡」,並在2017年期間被大量售賣,同時還在美國打造出了「火星之路」的主題公園。

他們邀請我們在主題公園中體驗一番「火星探索之旅」。

令人興奮的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著陸火星的探測器——好奇號,就是透過復雜無比的自動著陸系統降落到紅色星球上。

該探測器在2012年8月5日成功著陸於火星表面的蓋爾隕石坑。好奇號探測器主要執行兩項任務:

一是搜尋曾經是否存在過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

二是研究當今火星是否適宜生命存在。

好奇號探測器揭示火星過往。

那麽,在已經被好奇號探測器進行了深入探測分析之後,到底得出了什麽樣的重要結論?

首先,在隕石坑底部發現了古湖床和湖邊的沈積物,隨後進行了一系列綜合分析,好奇號探測器最終判定出火星曾經至少曾存在過37億年前適合生命存在的一段漫長歲月。

其次,在其他多個地點采集到類似大地球沙石一般的鹽分礦物,這種鹽分在液態水蒸發後形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古湖曾經存在過,只能佐證上面所說過古湖至少曾經存在過很多次。

最後,在隕石坑內發現了許多形成於不同年代的平坦沙地。

這些沙地是由質地較軟的小石粒組成,由於在其中心點和周圍都形成了較高較低密度不同的山丘,這個大圓形中心凹陷程度較大,被稱作「倒塌坑」,這種現象也被發現有其他地點存在,由此證明了這種現象與湖泊密切相關。

但是我們依然無法確定這些倒塌坑僅為古代湖泊原因,也有可能是水割蝕引起的,因此我們對於火星生態依然無法得出準確結論,只能夠透過已有的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

此外,中國也加入到了這個偉大的探索事業中。

中國在2021年成功發射到達了紅色星球上「祝融號」探測器,祝融號探測器不僅具有豐富多用途,而且它所具備的分析能力也很強,在其登陸的烏托邦平原找到了附近三處可能含有大量水的礦物,這一重大發現無疑為將來的載人探測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但是有關這三處特殊地點同時發現了「冰礦」和「粘土礦」,不少科學家對這一訊息感到驚訝,因為這三處冰礦深埋土壤下,而且周圍環境也不適合液態水存在,但是卻同時發現了大量粘土礦,其中粘土主要是由某種鹽類沈澱下來的物質。

如若按照地球上的法則,這一現象符合冰凍和解凍反復交替情況,但若按照人類已知物理法則來看,這種情況似乎並不太可能達到。

因此,有科學家提出了新說法:「這三處地點或許是冰礦與粘土礦廢棄礦脈所形成,但是冰凍和解凍反復交替,這三處位置則是最近一次交替過程當中的結果,所以那些粘土礦實際上只是從較深層埋藏上來的冰礦。」

這種觀點只有等將來有中國隊員踏足其土才能夠得到證實。

人類如何探索火星 ?

況且,即使人類能夠成功踏足火星,我們也是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還之於火星上十分惡劣的環境。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食物主要來源於光合作用,但是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後,會有約三分之一被反射掉,另有約分別被大氣層和雲層各吸收掉一部份,而其余的大部份則透過大氣層雲層進入地球內部。

因此,可以說太陽光照亮不了全部地球表面,但足以支撐起地球上幾乎所有植物生長狀態。

然而,如果說要把地球一部份植物移植到火星上,那也許就不那麽簡單了。

因為太陽距離火星比起距離地球來說近得多,由於距離較近,所以照射到火星表面的光線強度會更高,但是卻不能使植物光合作用維持正常,而那樣做甚至會導致植物徹底淪陷。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將陸生植物引入到火星,那麽首先必須要透過一些遮擋物減弱一定程度太陽光照射強度,並且還需要透過控制溫度和濕度等方式創造適宜植物生長環境。

當然,這也只是人類對的一小部份植物種子進行實驗性種植,那麽未來人類如果要常駐於此,又該如何計劃呢?

首先,人類需要找到合適建設基地的位置。

由於火星表面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荒原和幹旱地區,有七分之一被冰覆蓋,還有海洋和下雨稀少,所以可以推測出很多地方都有水資源,大氣中也含有水蒸氣。

因此,在氣候變遷極端劇烈或者沙塵暴頻發地區,人類就不能在這裏建造基地,而溫度適宜、降雨充沛、沙塵暴頻發少,也能夠盡可能找到地下水資源豐富地區,這是建造基地最優理想選擇。

其次,不同建造基地之間必須保持很近的距離,一方面這樣能夠使人類獲得及時補給保障,一方面防止宇航器失去聯系方式或者通訊崩潰,這樣人類就不能跟其它基地保持聯系,還會成為宇航器孤獨太空中的犧牲者。

最後,要想讓基地保持長期穩定運作,就需要將更多技術引入進來,同時還需要將人們學到更多知識,對這些知識再進行總結並進行改進最佳化,以此推動科技發展和進步。

所以說,只要人類結合外部條件和技術科學力量,我們就能夠實作移民他處並與其他人類建立起新社會的新生活模式。

結語

我們人類在探索過程中如果能夠找到新的認知生命,我們自然會感到非常驚喜,因為我們的歷史會因此重新書寫,但如果我們真的確認這裏從來沒有什麽生命,那麽,我們就只能好好研究這個世界如何形成,會有怎樣的發展,並會將這些規則套用進來推動我們自己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

所以說,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如願以償從探測到的資訊當中發現一些外星性智慧生物遺存,對我們的意義重大,但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什麽事情是絕對準確肯定的,那就不斷探索,不斷發現新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