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多方協作築牢個人資訊保護的「生態圈」

2024-07-12科技
掃碼點餐時,消費者要向商家提供微信昵稱、電話號碼、地理位置等資訊;網上沖浪時,某些APP卻需獲取手機通訊錄登許可權;朋友聊天時,剛談完購物計劃就收到相關商家的推播……近年來,個人資訊保護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註。
大數據時代,在人工智慧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在享受數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資訊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個人資訊「防火墻」還需進一步築牢。近日,眾多專家學者、行業嘉賓在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個人資訊保護論壇上,圍繞個人資訊保護多方面話題建言獻策,共探個人資訊保護的治理環境,助力網路空間治理和公民權益保障。
從源頭監管規範個人資訊收集亂象
為充分保護個人資訊,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快立法行程,已陸續出台、修訂了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相應政策標準,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路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關於開展資訊通訊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提升行動網際網路套用服務能力的通知】等。
在這些法律法規的監管約束下,為何還會有不少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個人資訊侵權行為發生呢?這裏面,既有技術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技術方面,犯罪分子手段愈發隱蔽、專業,比如虛擬貨幣交易支付、全鏈條式「挖坑」「演戲」,都使得查處難度有所增加。而在主觀方面,公民維權意識不強,被侵權後選擇「常態化」預設也令人擔憂。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訊管理局副局長邵道新介紹,在技術方面,相關部門透過推動建設APP檢測及認證公共服務平台,不斷提升APP監測檢測、風險預警、溯源認證、資料探勘等技術能力;釋出個人資訊保護「智禦」AI大模型,為APP開發營運、檢測防護、政策解讀等提供智慧化服務,助力APP治理和個人資訊保護工作紮實推進。
透過技術支撐,相關單位正逐步把法律條文轉變為實際監管行動。「我們加強與網信、公安、工信等部門協同配合,強化政策的協調銜接,切實形成監管合力。」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司二級巡視員李東衛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從「加強體系保障,最佳化市場生態」「持續提升數位化監管水平」「匯聚多元社會主體協同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網路交易平台監管,開展互聯網企業合規管理,不斷推進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工作,努力營造安全放心的網路環境。
不只是政府部門。作為互聯網行業組織,中國互聯網協會一直致力於提高網民網路安全意識與防護技能,提升網民數位素養水平。透過開通12321便捷投訴視窗,保護網民權益,形成防控聯動;倡導行業自律,呼籲行業在對資訊開發和利用的同時,保障個人資訊保安,履行社會責任,凈化網路環境。
「下一步,協會將繼續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做好政府、企業、網民的橋梁和紐帶。」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裴瑋說。
借政策條例推動個人資訊合理使用
當下,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給各行各業帶來顛覆性變革,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個人資訊保護的風險。政府在探索個人資訊保護的路徑中也推出相應法律條例和保障機制,各研究機構也在探索中做出良好表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當前個人資訊過度收集使用等突出問題,完善「告知—同意」等個人資訊處理原則;回應「大數據殺熟」、跨境提供個人資訊等熱點問題……翻開個人資訊保護法,不難發現,個人資訊權益的基礎保護架構已然搭建。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主任馬鑫,就「以人為本智慧向善AIGC快速發展背景下使用者權益保護的思考和實踐」主題分享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一方面,治理要縱深推進,引領帶動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機遇與挑戰並存,要統籌布局迎接產業新變革。
談及當前個人資訊保護工作可能存在的突出問題時,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臧磊表示,可以從第三方服務的選擇和管理、個人資訊後端的加工和使用、使用者服務的權利和感知等方面來看。「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不是自己本身的問題,而是幾個環節關聯在一起的問題,需要加強各環節協同治理,才可能得到解決。」
個人資訊的保護工作是需要全社會不同角色、主體的協同共治,不但公民需要自身意識的覺醒,還需要企業安全管理的保駕護航,更需要建設綜合治理平台,構建長期穩定的不良資訊投訴受理和處置機制。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副主任史曉霞,就「個人資訊保護的協同共治」主題,從個人資訊保護的投訴受理工作、行業自律的推進工作等五個角度做分享。她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將以12321受理中心為視窗,響應網民訴求,利用技術手段提升數據的分析能力,深挖數據價值,助力行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業界在保障使用者知情權、選擇權方面持續努力;向各界征集個人資訊保護創新實踐案例,在個保論壇展示推廣;開展普教宣傳工作,提升公眾個人資訊保護意識和水平。
把個人資訊保護社會責任落到實處
作為個人資訊處理者的企業,在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下,在開展業務的同時又履行個人資訊保護的義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地理位置數據可以使企業根據使用者的位置客製訊息傳遞和體驗,也觸及個人私密的敏感地帶。因此,確保個人資訊的安全成為了地理位置數據開發利用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團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高宏表示,以外賣產業為例,位置數據的高效合理利用,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要在開發中保障安全,只有在開發利用中才能更好地實作保護、更好地讓使用者分享開發利用得到的增益。」
如今,雲通訊已經成為千行百業數位化、智慧化的重要底座。基於使用者在雲端匯入的大量數據資料,需要充分考察和衡量各平台的安全保障工作,以此保證個人資訊不被盜用與侵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iTA雲通訊總經理姬國朋建議,業內企業要嚴格遵從各國法律法規,加強行業合作與標準制定,提升使用者私密安全,全面實施數據加密,強化內容風控,透明化操作和資訊披露。
「個人資訊保安是企業在AI時代發展的戰略基石,必須將其置於核心地位。」上海淇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吳業超表示,面對個人資訊保安威脅,必須保持對法規政策的敏銳意識,不斷升級安全防禦體系,並引領行業防護標準,以共同打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網路環境,確保使用者個人資訊的安全。(記者 雷渺鑫)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