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似乎有意卸下「新零售」包袱。
近日,有市場訊息稱,阿裏巴巴集團將考慮出售旗下的百貨和購物中心營運商銀泰商業。據媒體透露,早在2023年底蔡崇信出任阿裏董事會主席時,上述出售計劃就已啟動。
有知情人士透露,阿裏已經接觸了幾家擁有潛在收購意向的公司,並評估對方對收購銀泰的興趣程度。目前,雙方暫未對此回應。
對於阿裏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壯士斷腕般的割舍。2014年,阿裏斥資 53 億港元入股銀泰成為第二大股東,隨後3年時間,阿裏不斷增持銀泰商業的股份,最終以198億港元啟動銀泰私有化,並成為了銀泰的控股股東。
2019年,阿裏加速推進新零售戰略,更是喊出「未來五年再造一個銀泰百貨」的口號。而如今,從核心戰略到及時止損,風向轉變不過數年。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九派財經表示,若訊息屬實,阿裏出售銀泰百貨可能是出於最佳化資源配置、聚焦核心業務的考慮。「隨著電商行業的競爭加劇,阿裏可能需要更加專註於其核心業務和新興領域以保持有利競爭。」
【1】阿裏沒能「再造」銀泰
阿裏步入零售業的轉折點,是馬雲2016年10月在一次演講中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彼時,馬雲還斷言,「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在此之前,阿裏已經躍升成為銀泰商業最大的控股股東,隨之阿裏更是對銀泰商業私有化收購中給出了極高溢價,並交由時任阿裏CEO的張勇親自接手。
2016年6月,銀泰商業集團宣布接受阿裏巴巴透過子公司The Libra Capital Greater China Fund Limited的換股,阿裏持股比例上升至27.90%。2017年—2018年,阿裏將銀泰商業私有化,並將持股比例增加至73.79%以上,坐穩銀泰的第一大股東。
有相關報道稱,2017年,在阿裏牽頭的私有化交易中,銀泰獲得了大約40億美元的估值。在私有化前,銀泰總收入約為60億元,股東應占利潤為13.2億元,而阿裏的收購價為10港元/股,相較銀泰當時的收盤價溢價約42%。
圖源|銀泰集團官網
2023年12月,阿裏宣布,為了最佳化資本報酬率,提升股東價值,集團資本管理委員會授權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據小摩釋出的研究報告,阿裏成立資產管理公司預示著阿裏潛在加快非核心資產貨幣化或處置。
「阿裏擁有的線下零售資產可能會被貨幣化或出售,截至2023年12月,阿裏持有的這些線下零售資產的市值總計達20億美元。」上述研究報告稱,此舉帶來的財務影響包括提高投入資本報酬率,收回現金,不太可能顯著增加利潤。
曾經,不論是對於阿裏,還是張勇而言,銀泰商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收購銀泰商業時,張勇直言,「銀泰在阿裏生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銀泰承擔的使命是幫助我們的實體商業和數位的經濟結合,探索出一條道路來。」
曹磊認為,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強調線上、線下、物流融合。張勇在擔任CEO期間,也積極推動阿裏向新零售領域發展,銀泰百貨作為阿裏新零售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這場收購可以視為張勇戰略布局的一部份。
而如今,若阿裏出售銀泰,在曹磊看來,可以認為是推翻了張勇的標誌性收購交易之一。
【2】阿裏「新零售」十年
一開始,阿裏重構傳統百貨並非易事。「銀泰有太多存量,類似於舊城改造。」張勇曾這樣比喻銀泰在新零售改造中面臨的挑戰。
成立於1998年的銀泰商業,目前在全國擁有100多家商店和購物中心。2004年,銀泰百貨銷售額超過25億元,躋身國內零售巨頭行列。2007年,銀泰百貨順利在港交所掛牌,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傳統百貨。
在阿裏的構想中,銀泰需要一場由內到外的數位化革新,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百貨公司。有業內人士分析,銀泰百貨主要透過阿裏商業作業系統的賦能,試圖實作「人貨場」的重建,同時在技術、供應鏈、會員體系和物流等領域進行改革。
據36氪報道,阿裏助力下的銀泰百貨從2015年開始進行改造,2016年—2019年間,銀泰百貨每年投入上億元,每年數位化升級的預算只增不減。
在新零售戰略的支撐下,2018年,銀泰商業全年增速到達了30.5%,同期門店增長率為23.5%;到2019年,銀泰百貨數位化會員一度突破1000萬。
這期間,阿裏一度傾其所有資源進軍線下零售業。有媒體報道曾稱,幾乎每一家規模達到一定體量的線下零售商都收到了阿裏的投資邀約。
其中,另一個大手筆收購是,2020年,阿裏斥資280億港元成為高鑫零售控股股東,將持股比例從36.16%提升至72%,而阿裏前後對高鑫零售的投入已超500億港元。
有資深零售人士曾直言,阿裏意圖透過並購幾家典型企業進行試點,一旦這種模式被驗證為成熟且有效,便會考慮更大規模上復制和推廣。
後續多年,阿裏持續擴充新零售版圖,先後入股蘇寧雲商、聯華超市以及三江購物、新華都等零售百貨及線下商超,並親自打造新零售「試驗田」盒馬。
不過,阿裏似乎並未真正找到最佳的模式復制路徑。以銀泰商業為例,新零售專家、鮑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認為,銀泰百貨近年來做了很多努力,如門店改造、集市零售、社群零售等,但並未解決根本問題。
另一方面,即便是阿裏最拿手的線上渠道,對銀泰的助力也十分有限。曹磊舉例,目前,銀泰與阿裏之間的線上、線下導流效果並不顯著,如在淘寶「銀泰百貨旗艦店」上,月銷最高僅有1000單左右。
【3】實體零售敗給價效比時代
2018年至2020年,阿裏不斷加註「新零售」,一度吸引了各大資本進場角力。
例如,緊跟其後的騰訊迅速布局諸多實體零售,先後對永輝超市、家洛夫、步步高進行戰略投資;而京東陸續線上下開設7fresh生鮮超市和3C零售體驗店,同樣入股了永輝超市、沃爾瑪等,加速開啟新零售「爭奪戰」。
市場波瀾下,一陣寒意正在逼近。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2.4萬億元,比2019年下降了7.2%;連鎖超市企業同店可比銷售增長整體放緩,平均增長率僅4.1%。
零售業的盛況不復存在。不止銀泰,阿裏旗下高鑫零售的轉型同樣並不順遂,而聯華超市、三江購物、新華都等均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虧損或業績下滑,曾經眾望所歸的盒馬也在「自降身價」,被外界稱「失去光環」。
在整體環境影響下,行業紅利進入收尾階段。鮑躍忠認為,當下消費市場環境十分復雜,整個零售行業都要做出改變,「不變革肯定是死路一條」。他進一步稱,阿裏需要找到新的零售轉型方向。
而難以與頹勢抗衡的不止是阿裏。剛過去的2023年,家洛夫中國、步步高、永輝超市等零售商超仍在壓力中尋出路,當下未擺脫虧損狀態。其中,永輝超市三年連續高額虧損,虧損額超80億元。
一位出身傳統大賣場的零售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如今的零售行業而言,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大部份消費場景始終都無法忽略一個需求——產品價效比。
「基於此,零售商最終要在滿足消費者的基礎上,比拼最高的價效比。」上述零售人士稱,如何提效是零售商超未來經營的重點,這需要保持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更好地控制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
九派財經記者 塗夢瑩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信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