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雙11預熱期爭議:京東請楊笠代言,引發男性使用者抵制潮

2024-10-18科技

文 | 指月

雙十一預熱期已經開始,各家電商平台都摩拳擦掌開啟新一輪行銷動作。本次雙十一購物節疊加著促進社會消費的大環境預期,也是各家平台極為重視的一個視窗期。

但硝煙未起、爭議先行,這次是京東在代言人選擇上引發了部份使用者的強烈抵制。

10月14日晚8點,京東11.11現貨開賣,這次雙十一的戰線繼續拉長。在同日舉辦的「京東11.11又便宜又好」釋出會上,脫口秀演員楊笠來到現場參與了活動啟動儀式,同日,京東官方微博也釋出了「這個11.11跟著楊笠來京東買藥」的海報微博,楊笠也在微博釋出了京東11.11相關的推廣微博。

除了楊笠外,京東這次11.11還與同樣喜歡男性話題的脫口秀演員顏怡、顏悅等也有合作。於是這兩天,質疑的使用者把京東官方微博的評論區沖到「開啟評論精選」,隨後使用者們紛紛跑到京東更早釋出的微博裏表達不滿:

「上兄弟東,做普信男」、「請問普信男有沒有資格用京東」、「賺兄弟們錢,給楊笠代言費」、「已解除安裝,記得退PLUS會員」、「感謝京東一下子治好了我的選擇困難癥」……

這些情緒在網路空間迅速發酵形成對立聲音,目前京東已經刪除了京東買藥的楊笠海報,但網友並未就此罷休,事件還未結束。對於京東來說目前的情況十分尷尬,騎虎難下。並非是刪除微博就能解決的問題,而一旦發聲對相關話題進行解釋,又可能招致其他使用者群體的抵制。

作為國內頭部電商平台,在雙十一預熱期出現這樣的輿情事件有些出乎預料。有網友調侃說:「某貓某多: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看到某東一進來就往自己身上捅了兩刀。」

僅從品牌行銷的角度來說,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時面臨的復雜情形。在當前社交媒體環境下,任何決策都可能迅速放大並影響品牌形象。

從普信男到普信酒、普信車,楊笠與品牌波瀾不斷

楊笠以一句「為什麽男人明明那麽普通,卻又那麽自信。」奠定了「普信男」這一流行名詞,也進而成為了近年輿論場裏性別對抗的最大標誌之一。這也造成了此後無論楊笠做什麽,說什麽,都會在品牌行銷活動中成為男性抵制的標簽式靶子。

在本次代言京東11.11活動之前,楊笠已經多次在消費產品市場中引發抵制。2021年,因特爾釋出了一條楊笠的代言廣告,引發男性使用者群起抵制,隨後英特爾撤下了在微博釋出的相關廣告;同年奔馳微博轉發了一則有關楊笠坐在奔馳車的視訊,最後也是刪博結局;

2022年,舍得酒業的一檔節目【舍得智慧人物】邀請楊笠作為嘉賓對談,網友紛紛發揮想象力表示「喝舍得酒、做下頭男、走下坡路」,「喝舍得酒,品普信人生」,舍得酒直播間裏全是「你這酒普通又自信」的彈幕……隨後舍得酒緊急澄清「【舍得智慧人物】是公司贊助的人物訪談類節目,公司對節目邀約受訪嘉賓不持特定立場。公司與楊笠女士無商業合作關系。」

此外還有海瀾之家、小鵬汽車等品牌也發生過同樣的抵制事件。

比較奇怪的一個現象是,舍得酒、海瀾之家、小鵬汽車、因特爾、奔馳這些品牌的產品,都是比較典型的以男性受眾為主的產品。可以明確的一個事實是,楊笠絕非這些品牌受眾喜歡的人,這或許是也是一些男性使用者以極大力度抵制的心理——代言女性用品就算了,還要在白酒男裝電腦這些領域來「騎臉輸出」?

而這些品牌方的思路就很難理解了。明星多如雲,楊笠雖然有內建的流量熱度,但顯然並不意味著能夠流量百搭,在明星個人標簽明顯與自身受眾基本盤不符的情況下,此類品牌方的公關思路是有待商榷的。

男性抵制越發輕車熟路,品牌行銷需更慎重

比如京東這波操作,既得罪了一批男性使用者,也未必能夠讓女性使用者買單,已經有不少女性使用者在評論區談及劉強東事件,最終是兩邊不討好。

而從2021年到現在,男性使用者也越來越對抵制早已輕車熟路了。他們已經熟知「購買力的價值」,「市場經濟用腳投票」,並試圖從一切能夠傷及品牌的渠道反映自己的憤怒。

如在知乎的「如何看待本次雙十一京東請楊笠代言?」問題裏,大量的使用者在其中分享自己如何退款、退貨,如何取消自己的京東PLUS會員等,其中不乏已經使用PLUS會員多年的平台核心使用者。

更有知乎使用者分析認為,「公司敢請她,說明公司裏有人在公款追星,而罔顧公司利益。」

知乎答主pansz表示:「高端的商戰,就是把一幫間諜派往英特爾,長城,小鵬,海瀾之家,舍得,京東入職。然後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作用。我看,京東是時候該查一查相關部門究竟被滲透到什麽程度了。能讓這種代言透過,管理團隊內部或可能出了不小的問題。」

這種說法似乎不無道理。從常理思考,在11.11這種全民性的購物狂歡節中,京東作為大型平台的代言選擇顯然要更具普適性,即使無法討好所有群體,也要盡量不直接得罪勸退一個群體。

如何平衡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同時傳遞積極的品牌形象,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京東需要重點關註的方向。

而從男性使用者抵制行動的速率和決心來看,此類事件也是一個觀察品牌與公眾之間互動模式變化的縮影。隨著消費者對於自我購買力價值意識的不斷提高,品牌方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與公眾的關系,尤其是在代言人選擇方面,流量本身很重要,但流量與品牌的匹配度、帶來的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更重要。

這不僅反映了當下社會輿論環境中的復雜性,也為品牌如何在多元化社會中尋求共鳴提出了新的課題。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