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24數博會在貴陽閉幕。歷經十年發展,貴州大數據從無到有。作為全國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的聚集地,正處在數位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的貴州,未來該如何在實施數位經濟戰略上搶新機?
十年數博:貴州大數據從無到有並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2014年,貴州開始從全省層面實施大數據戰略,成立了國內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大數據產業實作從無到有的突破。
2015年,第一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大型國際博覽會在貴陽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6月考察貴州時,在聽取貴州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匯報後,評價說「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之後,貴州大數據產業一路前行,接連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2016年,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貴州開建,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貴州省大數據發展套用促進條例】施行。
2017年,全國第一個省屬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在貴州成立。
……
十年數博,貴州先後引進阿裏巴巴、華為、騰訊、三大通訊營運商等行業翹楚和領軍企業,目前全省投運和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達到40余個。
2014年,貴州省政府、雲上貴州公司與阿裏雲聯合共建了國內第一個省級政府雲平台——「雲上貴州」。以政務大數據為突破口和牽引點,推動了政務服務數位化轉型,使貴州成為當時全國政務服務轉型超前並具有引領性的代表。貴州的政務網站從當時全國倒數幾名一下突進到前5名,後來長期排在前3名,快速成為全國政務數據匯聚度最高的省份。
依托「雲上貴州」系統平台,貴州商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斷提速。為實作快速拿證、減少流程,貴州2015年推出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隨後連續三年推進「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2015年,作為西南片區第一個實作全國ETC聯網的省份,貴州圍繞「智慧交通雲」工程,推動構建了人車路和環境協調執行的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輸執行協調體系。
目前,貴州已成為國家「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之一,貴陽貴安正全力打造「中國數谷」,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十年數博:貴州大數據碩果累累但需更進一步
十年數博,貴州大數據這顆「樹」碩果累累,但想要更加枝繁葉茂,還有許多路要走,比如更加充分地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更加廣泛的數據套用場景、更加豐富的人才儲備。
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秦永彬告訴記者,當前,貴州已建立大量的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倉庫」,但更多的商用化服務還需進一步跟上。盡管華為、騰訊、阿裏巴巴等領軍企業紮根貴州,但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數智化場景,吸引省外和國外的企業到貴州投資。秦永彬同時認為,數位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可以說,想要吸引人才必須得有產業,但產業的發展又必須依靠人才來推動。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前,貴州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和豐富場景套用,吸引更多的數位人才到貴州發展。
十年之後:貴州大數據如何再搶新機、沖出重圍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貴州考察調研,賦予貴州「在實施數位經濟戰略上搶新機」的重要使命。
國發【2022】2號檔將貴州作為中國數位經濟發展創新區,鼓勵貴州先行先試。
肩負歷史重任的貴州,又該從何搶得新機?秦永彬認為,要推動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全行業各領域的轉型升級,以優勢產業的數智化轉型促進產業數位化,以產業數位化推動數位產業化。
如何推動數智化轉型?關鍵在於構建套用場景。利用我省政務、礦業、能源、釀酒、交通、旅遊等領域的場景優勢,積極拓展多元化數智化轉型場景,鼓勵各行業積極探索數智化轉型路徑。同時,透過釋放這些場景去做數智化轉型來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從而實作數位產業化。秦永彬說:「無論是生產過程還是服務環節,總有一個環節可以數智化,釋放場景的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效益。」
貴州磷化集團透過數位技術牽頭搭建的貴磷集采平台,具備磷資源統一調配、磷產品集中供給和以商招商能力。不僅提升了產業鏈上中下遊的耦合度,還提高了磷礦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透過優勢產業的數智化轉型既可以帶動本地企業成長,還能吸引國內外數位經濟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到貴州投資興業。
在積極構建數智套用場景之外,營運服務還需同步跟上。一方面,要打造專業可靠的營運服務團隊,提供快捷、方便的全天候服務;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的商用服務範圍,主動為省內外產業數位化提供全過程服務。同時,還要為所有數據產業顧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服務,包括數據清洗、數據標註、數據語料庫建設、人工智慧訓練場建設等等。無論是三大通訊營運商、政府部門或其他商業機構,營運團隊都必須能夠實作跨域排程、跨機構排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賦能數位產業發展。
此外,貴州還應建構新型教育模式和新型科技體系,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電腦+」的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同時透過政策調整和資源傾斜,適當提升工科特別是數位領域人才的培養比例,推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的高水平科技聯動與產業協同,促進教育、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在創造更多數智化套用場景的同時,為數位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來源:動靜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