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不想被當作「花肥」的網文作者們,開始反抗AI

2024-07-25科技

當AI學會了創作,網文作者們是否還能堅守陣地?

/魏霞

/王芳潔

王元有了危機感。

7月中旬,他收到一則番茄小說發來的系統通知,提醒自己簽署一份補充協定。這是一份與AI有關的協定,其中提到,若甲方(番茄小說)使用簽約作品訓練、開發新技術並生成文字內容進行傳播、使用,乙方(網文作者)不得向甲方或其他經甲方授權使用新技術的第三方主張任何違約或侵權責任。

也就是要把自己的作品當做養料餵養給AI唄,王元是這麽理解這段話的。然後呢?然後AI將變得更聰明,更智慧,等到AI具備獨立寫文的能力時,他們這些網文作者的飯碗可就被直接威脅到了。

很快,王元發現,這種危機感並不是他一人獨有,在一個由上百名番茄小說作者組建的QQ群裏,很多人都表達了類似的感受。大家甚至會覺得,危機其實早在這件事之前,已經悄悄接近自己了,有人發現,平台上出現了疑似AI創作的帳號,「200+作品,每天更新幾十章,創作字數超過百萬……」這樣的戰績,哪怕43天寫完50萬字【生死疲勞】的莫言看到,也得甘拜下風。

目前那些疑似AI創作的帳號作品均被刪除。但網文作者們的警報並沒有解除。

當技術以莫耳定律的速度向前發展,無論是法律還是社會上的約定俗成,都會因為滯後產生混沌。站在這種混沌中的人們,難免心驚,將來和自己競爭讀者、競爭流量、競爭稿費的,可能連人都不是?

互聯網剛剛誕生時,比爾·蓋茲曾說過:「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對方,是一條坐在電腦前會敲擊鍵盤的狗。」看起來,這句話可能更適用於被AI浪潮席卷的今天。

01

王元當然不算是一名頭部網文作者,但在這個小圈子裏,他可以算得上是個意見領袖,他是這個QQ群的管理員。在王元的組織下,作者們開始了一系列「抵抗番茄AI授權條約」的工作。

這些工作的開展堪稱有條不紊,他們甚至借鑒了「飯圈」的做法,群內的作者們被王元分為幾個組,比如材料組的工作,就是收集AI文,準備對比材料;比如沖榜組,每隔一小時帶話題沖榜;還有一些群員去私信聯系律師界的大V,希望他們能為此事件發聲,從而增加該事件的熱度。在王元們的努力下,相關話題#作者聯合抵制番茄小說AI協定#沖上了熱搜。

甚至還有人組織起了「斷更節」,希望以此表明抵抗「番茄小說使用AI侵犯作者合法權益」的態度。2020年,閱文的作者們就曾發起過55斷更節,以此來和平台談判,爭取自己的權益,並且他們成功了。

但對於「斷更節」的倡議,群裏的作者們反應不是很積極。他們深知,當年 「55斷更節」之所以能引起閱文的重視,是因為有諸多頭部和腰部作者們也參與其中,斷更的影響可想而知。但在「番茄AI授權」事件中鮮有「金番」和「殿堂」作者發言,也就是平台上的頭部作者,這也讓大家心裏沒了底。

「金番」和「殿堂」作者選擇作壁上觀,原因顯而易見。2020年,閱文的頭部作者之所以參戰,是因為當時爭議的核心是網文著作權的歸屬,而這涉及到了所有網文作者的權益。但此次AI授權條約則不同,因為AI其實是根據已有數據進行學習的,所以至少在一段時間裏,AI很難實作高品質原創,何況頭部作者都是大IP,自有其粉絲效應,這也是AI難以比擬的。

但這塊「石頭」落在尾部網文作者身上,壓力就不同了。

社交軟體上常常會有這樣的聲音,不同於以前的「一眼AI」,現在想要區分出是否文AI文,對於有多年看文經驗的編輯們來說都不是易事。吳娜是常年在小紅書上收書的編輯,現在的她也沒有自信直接下判斷,她常常會遇到「不確定」的稿件,只能找同事協助甄別。也有編輯借助查重軟體甄別AIGC,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這說明很多人寫的網文,和AI寫的,在水平上根本沒有什麽差異。反正大家都是什麽火寫什麽,到最後都是爽文、流量文。

去年年代文火了之後,熱門小說榜就被年代文霸屏,這些年代文的設定也非常接近,幾乎都是帶著「穿越」、「肥妻」、「知青」/「軍官」、「擺攤創業」等爽點,無非是重新排列組合而已。

就連網文作者於湘自己也承認 ,現在很多網文就是一大抄,其實到最後就是「人抄人」還是「機器抄人」的問題。

大家當然會擔心,機器也來抄,甚至比人抄的還要好,還要快。好在趨勢在向後者發展時,又有了變化。7月16日,番茄小說開通解除「AI授權協定」的通道,給已經簽署授權協定的作者們,發了一張「後悔牌」。

但那些被裹挾在時代中的網文作者們,他們所有人心裏都很清楚,自己手上並沒有一張可以扭轉浪潮方向的牌。這朵浪花下去了,還會有下一朵來。

是的,一定會有下一朵。所以,「番茄小說AI授權」的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讓這些尾部作者們恐慌的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AI時代的浪潮,不論是內容還是效率上,他們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優勢。他們從「番茄小說AI授權」事件中看出一個訊號,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02

其實,已經有段時間了,AI沒有被網文作者看作敵人,而是當作了朋友。

每天,鹽言故事的作者李梅都會去「扒榜」,也就是看榜單文,並在其中找到流量密碼。在這個過程中,「拆文」是必經之路,也是打造爆文的第一步,簡單來說,就是模仿學習榜單爆文的爽點、賣點和節奏等。

這些當然都是非常繁重的工作,但幾乎是中尾部網文作者們的必修課,他們很清楚,在流量平台上,沒有流量的文章,是沒有意義的。

但拆短篇還好說,要拆解一部長篇小說,尤其是那些長篇累牘的種田文,可太費時費力了。

動輒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字的內容,僅閱讀就得花費好幾天,更別提還要從中提煉出節奏和賣點。

於湘發現,AI是拆文的「奇兵」,整個工作可以在幾秒鐘時間完成。她試過用AI對一本更新了99.8萬字的熱門小說進行拆解,AI很快就給出前100章的綱要內容,這讓她的拆文速度大大提升。「開頭是一篇小說重點,對我來說也是難點,我拆解了十幾本類似的書後,現在已經不怕寫開頭了,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李梅也越來越依賴AI了,盡管她並不想這樣。現在,在寫年代文時,她會更傾向於讓AI來協助。比如只要輸入「80年代物價」的指令,AI不僅會快速給出當時食品和常見生活用品的物價,而且還會給出當時各行各業的薪資水平,以及當時的票證制度等。在傳統的搜尋引擎裏,想要得到這個答案,需要輸入多個關鍵詞才可以實作。

但在使用過程中,李梅也多次發現AI尚有不完善之處。除了搜尋資料外,李梅還常常用AI給小說的主角取名,她會用性格或特長限定詞等方式給AI指令,但AI輸出結果超過10個就會出現「BUG」。李梅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她用的是免費版,所以系統才會經常給出「冗余」的結果。

毫無疑問,盡管結果未必盡如人意,但總體來看,今年的AI比去年的聰明太多了,這是相當一部份作者認同的一個觀點,目前AI已經深度參與到部份作者們的創作過程中,幫大家更多快好省地去「恰飯」。

自稱網文界「小透明」的琳琳,大方地承認自己寫的東西就是沒有人看,但幾日前,琳琳得到了一個好訊息,她寫的短篇小說在知乎上一次過稿了。

琳琳在一個作者群裏分享了自己的過稿經驗,AI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自己總結出一套給AI的指令,從「型別」、「寫作方向」、「故事話題」、「故事創意」、「人物小傳」等方向去輸出故事梗概,就能得到一個故事框架,而琳琳就是在「骨架」上給小說填上「血」和「肉」。

同一個群裏的小黃也分享一個投稿趣事,小黃的寫作弱點在於文筆,所以他常常會讓AI進行潤色,一篇稿子被拒後,網站編輯回復小黃的理由是「節奏不行,但是文筆還行」。她在群裏打趣,這都是AI的功勞。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認可AI的價值。「AI沒有腦洞」,這是反對派作者討論最多的話題。在正常的思維裏,公主就應該配王子,但在開啟腦洞的情況下,公主的另一半可能是動物,還可能是其他生物,這是AI不會「想」到的。

但番茄小說的「AI授權」事件,讓這些原本對AI有著分歧的作者們,迅速站到了統一戰線上。

03

「番茄AI授權」事件其實給尾部作者們敲響了警鐘,在時間積累的養料裏,AI正在茁壯成長,當AI足夠「聰明」時,最先搶占到的就是他們的流量,也許有一天,尾部作者們的生存空間將被擠壓到所剩無幾。

在網文界的這只AI巨獸尚未完全成年之前,打造屬於自己的強IP,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但這幾乎是一場荒野逃生,最終能夠通關的人寥寥無幾。其實在金字塔型的網文生態中,原本向上流動的機會就不多,這些網文作者們心知肚明。只是AI將成功的機率又進一步壓縮了。

離職後專門從事寫作的決定,李梅是在一年前做下的,但現在她已經懷疑這是否是個正確的決定。自從成為了網文作者,她就很少走出那間出租屋,每天,要花5到8個小時去寫東西,生物鐘也紊亂,睡覺的時間幾乎都在淩晨兩三點。

在成名以前,這是一場無人喝彩的戰鬥,一個人就是一個軍團,總打「敗仗」的軍團。拒稿是家常便飯,後來摸到一點門路後,李梅終於在知乎上發表了幾篇小說,但到目前為止,她的收入還是零。

現實加劇了李梅的焦慮感,好幾次,她打電話給好友哭訴,被合租的室友敲墻提醒。這當然無可厚非,原本人類的悲歡就並不相通,何況生活在出租屋裏的人,誰不在承受生活的重量?但李梅還是進一步感到挫敗,已經快三十歲了,竟然連個可以放聲哭泣的空間都沒有。

和李梅一樣,在番茄小說上寫長篇網文的劉寧也經歷著至暗時刻。在剛剛過去的幾天裏,劉寧寫了20萬字的網文書測失敗了,期間她的收入不到200元。按照相關規則,在小說字數達到20萬字或100萬字時,番茄小說會給簽約時書名起的不好的小說一次換名推薦機會。如果書測失敗,則意味著後期大機率也不會有更大的流量了。

無奈之下,劉寧只能切書,即放棄這部小說的寫作,從頭再起一部。劉寧將小說「夭折」的原因歸咎於缺乏核心賣點,為了不犯同樣的錯誤,她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核心賣點」上,也就是模仿爆文的「爽點」。

至於「爽點」符不符合邏輯,劉寧並不關心,相對於寫出一部代表作品,她更希望自己的小說有流量。畢竟,劉寧當下的夢想就是能拿到「全勤」。

劉寧計算過,自己的積蓄只能支撐到明年,這也意味著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像劉寧這樣的長篇作者很多都是靠「全勤」生活的,但想要拿到「全勤獎」並不容易。

按照番茄小說的規則,作者的稿費由廣告分成、會員收益以及「全勤獎」等創作補貼構成,想要拿到「全勤獎」首先要滿足簽約作品過審字數滿10萬等條件,在此基礎上每日更新字數要滿4000字或6000字,這樣才能拿到600元到800元的全勤稿費。

這也是李梅不選擇長篇賽道的一個原因,她覺得,有靠低保全勤生活的精力,還不如去找份工作。就李梅了解到的情況,網文作者並沒有外界眼中那樣光鮮亮麗,收入兩極分化非常嚴重,95%的作者月收入可能都在3000元以下。在一個有400余名網文作者群裏,一位每天能拿到100余元稿費的作者,是所有群友羨慕的物件。

其實,李梅的推測也不無道理。七貓小說釋出6月稿費的數據顯示,有387位作者稿費大於1萬元,有160位元作者的稿費大於2萬元。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中國網文作者已經由2015年的848萬上升到2023年的2405萬。

這是一個斜率巨大的漏鬥,開口很寬,出口卻窄的要命。為了順利透過流量機器的篩選,作者們拼命讓自己更接近機器偏好的範式。這也是他們害怕AI的地方,機器可能比人更懂得機器。

李梅時常會想,既然都是寫不喜歡的東西,為何不找一份工作,至少還有薪資可以拿。有一天,李梅也這樣做了,她在招聘網站上溝通了92份工作,發了14份簡歷,爭取到一次面試機會,但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其實,只要遊戲的機率不是零,就會一直有人下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