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OpenAI釋出Canvas:警惕「自我截除」風險!

2024-10-05科技

OpenAI推出「Canvas」:使用者需警惕「自我削弱」風險

在台北時間10月4日的淩晨,OpenAI在其官網宣布了一個新功能「Canvas」的推出,此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新的工作界面,以便編輯和改進AI的輸出。(來源:10月4日【新京報】)簡而言之,這個功能在ChatGPT的基礎上增添了一個人機協作的「工作台」,使用者可以在這裏與AI進行對話,同時還能夠共同撰寫文件或進行編程,即時調整和修改生成的內容。這與以往的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過去如果使用者對AI生成的結果感到不滿意,通常只能從頭開始,或者進行繁瑣的人工修改。而有了「Canvas」,使用者能夠隨時在AI輸出的內容上做調整,直到心滿意足為止。

那麽,「Canvas」究竟意味著什麽呢?在過去,AI的套用主要局限於文本生成、數據分析等簡單任務,而在需要高精度和高頻次修改的場景中,尤其是在寫作和編程時,創作者們常常需要對內容進行多輪的完善和修訂。而「Canvas」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即時編輯的界面,使得使用者與AI的互動不僅僅是生成內容,而是更為深入的合作。毫無疑問,「Canvas」的推出會顯著提升內容創作和技術研發的工作效率,但同樣也潛藏一些風險。

早在上世紀,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就深入探討了技術對人類的深遠影響。每一種技術的問世,雖然是對人類能力的拓展,使得我們在城市中可以快速移動、隨時共享資訊,或是透過虛擬現實體驗那些真實中無法實作的場景,但與此同時,過度依賴科技的副作用也顯而易見。比如,過多依賴交通工具讓我們的身體日漸虛弱,社交媒體可能降低了面對面的情感交流,而虛擬現實往往讓我們對現實的體驗變得遲鈍。在這種背景下,「Canvas」可以幫助使用者在編程和寫作上更迅速地產出初步結果,從而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

可是,若對AI生成的內容過於依賴,使用者的一些基本技能也可能因此受到削弱,比如獨立思考和從零開始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時間一長,使用者可能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不僅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還可能會損害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面對這一技術發展及套用的趨勢,我們不能因為存在潛在風險就放棄探索,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規避風險,讓技術真正為人類服務,而不是讓人類臣服於技術之下。

OpenAI的「Canvas」功能不僅是工作方式的一次變革,也讓我們走上了人性與技術之間賽局的舞台。借助麥克盧漢的理論,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技術進步所隱藏的復雜關系。「Canvas」象征著技術的突破,但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掌控能力。正如比爾·蓋茲曾經所言,「技術只是工具」,它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如何使用。我們需要在技術的輔助下,保持自己的思考與創新能力,定期鍛煉核心技能,進行不依賴AI的創作訓練。

當然,「Canvas」功能可以作為我們高效的得力助手,但使用者使用時應謹慎,將其視作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完全依賴。透過持續保持創造性思維,使用者既能從技術的進步中受益,也能夠防止重要能力的流失。每個人都應該謹記,科技是人類的助手,而非主宰,只有把握好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創新的路上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