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沃爾瑪「分手」
八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足以讓一對戀人從熱戀走向婚姻,也足以讓兩家巨頭公司從合作走向分道揚鑣。
京東和沃爾瑪,這對曾經的「跨國CP」,最終還是選擇了在2023年的夏天,為彼此的「蜜月期」畫上了句號。
8月21日,一則訊息像一枚深水炸彈,在互聯網圈和資本市場炸開了鍋:沃爾瑪清倉式減持京東股票,套現37.4億美元,徹底結束了與京東長達八年的合作關系。
訊息一出,京東港股應聲下跌超過10%,引發了外界的各種猜測和解讀。 有人說,這是沃爾瑪對京東發展前景失去信心的表現;也有人認為,這是沃爾瑪迫於自身經營壓力做出的無奈之舉。
真相究竟如何?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八年間,兩家公司各自的經歷和選擇中,找到答案。
沃爾瑪的困境與抉擇
沃爾瑪,這家零售業的「老大哥」,曾經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和低價策略,在全球範圍內攻城略地,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購物天堂」。
然而,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隨著電商的崛起和消費升級的浪潮,沃爾瑪也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2022年,對於沃爾瑪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受美聯準加息等因素影響,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沃爾瑪的股價也未能幸免,從年初的148.2美元一路下跌至122.4美元,跌幅高達17.4%。
突如其來的股價暴跌,讓沃爾瑪意識到,曾經的「躺贏」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它必須做出改變,才能應對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
然而,外部環境的惡化只是沃爾瑪面臨挑戰的一部份。 在內部,沃爾瑪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經營壓力:
美國通貨膨脹高企,供應鏈成本持續攀升,利潤空間被壓縮。
作為一家以低價著稱的零售企業,沃爾瑪的利潤率本來就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而持續高企的通貨膨脹,更是讓沃爾瑪的成本控制面臨巨大壓力。
為了保持價格優勢,沃爾瑪不得不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這無疑進一步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商品降價促銷的力度低於預期,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銷售額下滑,為了應對電商平台的競爭,沃爾瑪也不得不加入到「價格戰」的行列中來。
然而,由於供應鏈成本的上漲,沃爾瑪的降價空間有限,難以像電商平台那樣進行大振幅的促銷活動。
同時,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有所下降,這也導致了沃爾瑪的銷售額出現了下滑。
疫情後員工返聘潮推高用工成本,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壓力,疫情期間,為了降低營運成本,沃爾瑪裁減了不少員工。
然而,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需求逐漸回暖,沃爾瑪不得不重新招聘員工,以滿足門店營運的需求。
然而,由於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沃爾瑪的用工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這無疑給其本已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沃爾瑪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布局,並做出一些「斷舍離」式的抉擇。
2022年,沃爾瑪開始陸續出售其在印度電商平台Flipkart和英國超市集團Sainsbury's的股份,回籠資金超過40億美元。
而此次清倉式減持京東股票,則是沃爾瑪又一次「斷舍離」式的戰略調整。
對於沃爾瑪來說,出售京東股票,不僅可以回籠大量資金,緩解自身的財務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更具發展潛力的業務領域,例如電商、會員制商店和科技創新等。
京東的底氣與布局
與沃爾瑪的「中年危機」不同,京東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這家成立於1998年的電商平台,在經歷了早期的「價格戰」和「物流戰」後,已經成長為中國電商領域的巨頭之一,並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與沃爾瑪長達八年的合作關系中,京東從最初的「小弟」逐漸成長為可以與之平起平坐的合作夥伴。
尤其是近年來,京東在供應鏈、技術研發和新零售等領域的持續投入,更是使其在電商領域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構築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從成立之初,京東就將自建物流體系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京東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倉儲物流網路,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快速、便捷的配送服務。
在2023年,京東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已經超過了1538億元,這使得京東的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在行業內遙遙領先。
持續加碼技術研發,打造「技術驅動型」電商平台,與其他電商平台不同的是,京東始終堅持「以技術為本」的發展理念。
從2017年開始,京東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都超過了1000億元,其研發人員占比也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透過持續的技術投入,京東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營運效率,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例如京東雲、京東數科、京東物流科技等。
積極布局新零售,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隨著電商行業進入「下半場」,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了新的趨勢。
京東也積極布局新零售領域,透過投資並購、戰略合作等方式,將線上的流量和技術優勢與線下的實體資源相結合,打造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消費體驗。
正是憑借著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持續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積極的新零售布局,京東在與沃爾瑪的合作中,逐漸擺脫了「依附」的角色,成長為可以與之平等對話的合作夥伴。
當然,京東也並非沒有弱點,例如,與阿裏巴巴相比,京東的平台生態體系相對薄弱,對第三方商家的吸重力不足,與拼多多相比,京東在使用者規模和下沈市場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然而,對於京東來說,沃爾瑪的「分手」或許並非一件壞事,一方面,沃爾瑪的撤資為其他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京東的市場價值仍然被看好。
另一方面,沃爾瑪的離開也意味著京東可以更加獨立自主地發展,不必再受制於大股東的意誌。
道不同不相為謀
沃爾瑪與京東的「分手」,並非一朝一夕之間發生的,而是雙方在長期合作中,逐漸積累的矛盾和分歧最終導致的結果。
表面上看,沃爾瑪的撤資是因為自身經營壓力巨大,需要回籠資金,最佳化戰略布局。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在於雙方在戰略目標、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向上的差異和沖突。
戰略目標的錯位:沃爾瑪作為一家傳統零售巨頭,其核心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擴張線下零售版圖,線上業務只是其線下業務的補充和延伸。
而京東則是一家以線上業務為主的電商平台,其目標是打造一個覆蓋全品類、全渠道、全場景的「零售基礎設施提供商」。
雙方在戰略目標上的錯位,決定了它們難以在合作中找到共同的利益增長點。
經營理念的差異:沃爾瑪奉行「天天低價」的經營理念,註重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而京東則更註重使用者體驗和服務品質,願意在物流、售後等方面投入巨資。
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的差異,導致它們在平台營運、商品定價、行銷策略等方面存在諸多分歧,難以形成合力。
發展方向的分歧: 隨著中國電商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京東和沃爾瑪都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京東將目光投向了技術賦能、供應鏈輸出和新零售等領域,希望透過構建「零售生態系」,實作自身的永續發展。
而沃爾瑪則更加註重線下門店的數位化改造和會員制商店的發展,希望透過提升線下購物體驗,來應對電商的沖擊。 雙方在發展方向上的分歧,使得它們在未來的合作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或授權以用來形容沃爾瑪和京東的「分手」。 當雙方的戰略目標、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向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時,「分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各自奔赴星辰大海
沃爾瑪與京東的「分手」,對於雙方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於沃爾瑪來說,撤資京東可以使其獲得大量的現金流,緩解自身的財務壓力,並將更多資源集中到其核心業務——線下零售上。
同時,沃爾瑪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中國市場進行布局,不必再受制於與京東的合作關系。
然而,沃爾瑪也需要意識到,「分手」後,它將失去京東這一重要的合作夥伴,這可能會對其在中國市場的線上業務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尤其是在中國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沃爾瑪如何保持自身的有利競爭,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對於京東來說,沃爾瑪的撤資雖然會對其股價造成短期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或許是一次「輕裝上陣」的機會。
沒有了沃爾瑪這個「大股東」的制約,京東可以更加獨立自主地制定和實施自己的發展戰略。
同時,京東也可以利用收回的「1號店」等自營業務,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零售生態系。
例如,京東可以將「1號店」打造成一個專註於生鮮電商的平台,與京東超市形成互補,或者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線下零售品牌,與京東便利商店、京東之家等線下業態形成協同效應。
「分手」後的京東,需要更加專註於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例如供應鏈、技術研發和使用者體驗等,不斷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京東也需要積極探索新的增長點,例如海外市場拓展、下沈市場、企業級服務等,以應對來自阿裏巴巴、拼多多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總結
沃爾瑪與京東的「分手」,是近年來中國電商市場競爭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 隨著電商行業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平台之間的合縱連橫、分分合合也成為了常態。
未來,隨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湧現,中國電商市場將會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個人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2024-08-21【沃爾瑪清倉減持京東股份:套現37.4億美元!京東港股跌超10%,雙方回應!】
新浪財經2024-08-21【沃爾瑪,沽清「京東」股權,套現3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