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人工智慧時代,新技術賦能中華文化

2024-03-30科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3年前我們對「元宇宙」概念還感到陌生,1年多前還沒有ChatGPT,40多天前沒有人知道Sora是什麽。而當清華大學教授陳昌鳳帶著一首AI作詞作曲演唱的【三月的成都】,出現在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的論壇時,現場座無虛席,連會場門口都堵滿了人。
3月30日,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在成都落幕。本屆大會以「極視聽,強賦能」為主題,「AIGC」「5G」「大模型」「VR」「雲端運算」……一個個極具科技感的詞匯不斷出現在各類演講、展覽中,成為全行業目光聚焦所在。
記者註意到,共有9場分論壇的主題與「科技賦能」直接相關:「AIGC與數位人發展論壇」「新技術賦能網路視聽產業發展論壇」「網路音訊論壇——AIGC引領下的未來聲音探索」「5G+AI視訊彩鈴移動融媒創新論壇」……
在大會設定的新技術與精品節目特色展區,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和創新套用集中亮相。其中,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AIGC)的突破式發展,尤為引人註目。芒果TV展示的AIGC珍寶館、成都廣播電視台「AIGC創新套用工作室」,都透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為網路視聽行業帶來品質與效率的雙重變革。
以科技之美凸顯中華文化之風
不少觀眾還記得,在今年央視春晚,節目【山河詩長安】以科技手段讓【長安三萬裏】的李白與西安分會場「夢幻聯動」,一聲「天生我材必有用」蕩氣回腸。在本屆大會上,科技是焦點,而科技的底色是文化。
AI制作的動畫【千秋詩頌】演繹了統編語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詩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總站技術部副牽頭人陳格平介紹,央視聽大模型深入了解詩詞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內涵,建立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訓練數據集,確保了歷史背景和畫面細節的真實性,如服飾、建築、道具等。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台)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副台長蔡懷軍談到,無論是綜藝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的多地跨屏,還是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的「繪畫+CG」、【超時空尋找】的歷史還原,都讓「科技之美」凸顯了「中華文化之風」。
蔡懷軍介紹,一年前,湖南廣電開始打造「數位文博大平台」,靈感來自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於國風國潮,「我們自研了3D建模技術,解決了文物數位化效率卡點的問題;同時開發了‘智慧工具箱’,鼓勵全球使用者共創,助推文物活起來、走出去」。
2024年,湖南廣電仍在推進這樣的探索。新一季【歌手】將打造12場大小屏互動直播,紀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讓文物「活起來」,讓「主流」成為「頂流」。
新技術與精品節目特色展區。大會組委會供圖
國內首部AI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於最近上線,該劇演繹了6個經典的神話故事,其美術分鏡、視訊配音配樂等,全部由AI完成。央視網黨委書記、董事長過彤介紹,該劇的多語種版本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釋出,神話中的嫦娥與嫦娥五號進行了「跨時空對話」。
國級一級演員、出品人高亞麟談到,時下大熱的微短劇受到以AIGC、虛擬制作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影響,「微短劇本身所具有的劇集時間短、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的特點,使其相較其他視聽形態,可以更好地試驗這些新技術」。
高亞麟認為,從長期看,隨著新技術不斷滲透微短劇制作全流程,兩者的深度融合將會催生出更多機會,「比如,VR、AR等將開啟微短劇的新型創作方式,而類似互動短劇這樣的內容形態,隨著AIGC的叠代發展,使用者體驗過程也會隨之變得更為智慧」。
會編劇也會演戲,AI全面進入網路視聽行業
在本屆大會上,蔡懷軍帶來了「愛芒」——國內第一個綜藝AI導演,雖然出道不久,但正在以幾何倍速成長。「我們很早就搭建了‘芒果大模型’,聚焦套用、專業性強,可管、可控。目前,數千種新技術被廣泛套用在湖南廣電的綜藝節目、紀錄片、電視劇、晚會等,新技術使用占比超過90%。比如,‘AI智選劇本’讓微短劇的劇本評估量翻番,創作效能提升40%」。
愛奇藝創始人、執行長龔宇談到,借助AI的劇本理解系統,可以隨時將劇本、小說濃縮為故事大綱,還可以撰寫人物小傳,提取人物關系圖譜,輔助進行劇本評估;愛奇藝很高比例的宣傳海報也由AI輔助生成,「像聊天一樣提需求,還能批次產出海報,效率大振幅提升」。
新技術與精品節目特色展區。大會組委會供圖
在人工智慧領域,「數位人」受到格外關註,大會第一次開設了「AIGC與數位人發展論壇」,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索性以「數位分身」參與大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博」數位文化藝術博物館總經理馮宇,以少年李白數位人為例,「它與大模型結合後,已經可以和觀眾流暢地進行對話和對詩,進一步提升了數位人的想象空間」。
今年8月,阿裏大文娛的數位人「厘裏」亮相真人劇【異人之下】,開創了數位人參演電視劇的先河。「厘裏」堅持超寫實的方向,其皮膚質感、毛發、眼神、表情都更接近真人,這也讓它和演員們真正有了對手戲和交流感。該劇導演許宏宇說:「技術的背後是創意,創意的背後則需要我們以中華文化為基底激發想象力,而數位人參演電視劇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該論壇釋出的【中國虛擬數位人影響力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數位人、虛擬人」相關企業99.3萬余家,其中年度新增相關企業41.7萬余家,與2022年同比上漲超四成。
能「秀」更要好「用」,突破新技術套用的「最後一公裏」
本屆大會吸引2000多家業內企業和機構、一萬余名嘉賓參會。行業首款影視制作車還「開進」了大會,吸引眾多參會者上車。
該車全長12公尺,分為導演區、制作區、生活區和數據中心4個區域,可以為導演和後期工種提供一站式軟硬體服務和集體辦公環境。主創人員可以透過導演區的監看墻,跨地區遠端監看和指揮排程;制作區的後期機房則可以支持DIT、調色、現場剪輯人員同時工作,輔助導演即時規劃拍攝計劃。
行業首款影視制作車。大會組委會供圖
鄭勇認為,隨著技術套用「最後一公裏」的突破,將會有一套基於AI的全新影視制作流程出現,技術工作者要打造「套用級」新技術,讓影視技術從「秀起來」到「用起來」。
在鄭勇看來,能否提質增效、規模化套用到實際工作中,是衡量「套用級」新技術的重要標準,而「虛擬拍攝」就是典型代表。「透過最佳化AI演算法,優酷讓虛擬拍攝的現場偵錯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多場景的快速搭建、切換,也讓虛拍場次的拍攝效率提升35%以上。」據透露,目前優酷正在拍攝的多部劇集中,虛拍的全劇占比最高已達到10%,未來在科幻劇中有望接近50%。
目前,北京、青島、橫店等多地已建成數位化影棚,全面覆蓋劇組的拍攝需求。「我們與硬體合作廠商客製開發了國內第一個專用於虛擬拍攝的LED屏,在數控燈光、追蹤系統的配合下,解決了光線亮不上去也暗不下來,以及虛擬拍攝不能拍動作戲等行業難題。」鄭勇說。
前不久殺青的【清明上河圖密碼】中,就有8個主要場景套用到虛擬拍攝,包括樹下雪景、日落湖邊、廢船墓場等特殊場面,這些場景如果實地取景將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借助虛拍技術,不僅顯著提升拍攝效率,真實的現場感也讓演員入戲更快、體感更好。」該劇總監制陶昆說,「除了降本增效,虛擬拍攝的更大的價值在於,為影視創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它不僅擴?了創作的空間範圍,還拓寬了創作者的想象空間。」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