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假期收到這種「積分清零」簡訊,是真的嗎?〡 專+幫

2024-04-30科技
【積分到期提醒】尊敬的客戶,您好,您的手機帳戶有3123積分將於2024年4月30日到期,到期後將自動清零,請盡快使用。回復簡訊****開通積分倍享合約,可享更多積分。您可登入積分商城***.***.cn兌換心儀禮品。
余額清零:您****手機卡2023年消費累計157850分將於5月1日全清零,換商品點 ***.cn/kOs, 拒收請回復R。
「五一」假期來了,不少讀者向南方+客戶端專+幫團隊反映,自己收到了類似這樣描述的手機話費「積分清零」簡訊,不知是真是假?
手機話費積分會清零嗎?
專+幫註意到,無論是何種文字內容,這些簡訊的主題都是提醒消費者手機號的消費積分會清零,從而讓消費者用積分兌換權益,避免清零的損失。那麽,第一個問題來了,我們手機號的消費積分會清零嗎?
專+幫查詢發現,中國移動的「積分清零」政策規定,月度話費消費回饋的積分有效期為發放後的第36個月末,屆時未使用的積分將清零。具體來說:2021年5月1日之前獲得的積分:其有效期統一設定為2024年4月30日之前,屆時未使用的積分將被清零。
2021年5月1日起獲得的積分:其使用有效期設定為36個月,從積分發放當月起計算,到期未使用的積分將清零。
中國電信的「積分清零」政策規定,積分有效期是三年,以自然年為計算單位,實行捲動清零。具體來說,客戶在第一年獲得的積分需要在第三年年底前使用,否則將被清零。例如,客戶在2022年獲得的積分需要在2024年12月31日24:00前使用,否則將被清零。
中國聯通的「積分清零」政策規定,通訊消費積分和獎勵積分累計周期為36個月,每月產生的積分可連續累積至第4年同月的前一個月,在第4年同月月初,對第1年當月產生的逾期未兌或兌後剩余積分自動清零。
如此看來,手機話費是否會「積分清零」的答案是肯定的,且目前三家營運商的時限都是3年。
「積分清零」簡訊通知內容可信嗎?
「積分清零」是存在的,但是很多使用者發現,不同的「積分清零」到期簡訊內容各不相同,是否都可信?
對於此問題,專+幫咨詢三大營運商相關人士獲悉,目前「積分清零」提醒簡訊,只有官方釋出的才可信,其他均不可信。這就是說,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手機號使用者,看到「積分清零」提醒簡訊時,要看看是誰發給你的,只有10000(中國電信)、10086(中國移動)、10010(中國聯通)釋出的「積分清零」提醒簡訊,才為真。
簡訊裏的連結可以點嗎?
江門市民楊先生收到簡訊後,點選簡訊內連結,進入一個標題為「掌上營業廳」的頁面,按要求填寫相關個人資訊後,進入了一個標題為「全國銀聯信用卡提額專用」的頁面,繼續填寫資訊後就被要求下載「安全控制項」,當送出資訊後,頁面就進入了一直等待的狀態,不久楊先生收到多筆消費簡訊提示自己的信用卡被消費了7739元。
珠海的張先生此前曾透過積分兌換話費、日用品、視訊會員等等,這回他一看到簡訊並沒有過多的懷疑就用手機開啟了網址填寫了個人資訊,還下載了一個「安全軟體」,最後等來的不是空氣炸鍋,而是信用卡被消費22839元的簡訊。
上述均為公安機關曾經通報過的真實案例。對於此,營運商業內人士向專+幫坦言,對於簡訊連結,一律要謹慎點選,不要貪圖方便,透過這種方式進入網站。
「積分清零」騙人的套路有哪些?
專+幫註意到,「五一」假期來了,利用消費者在假期往往空閑時間較多,並且樂於消費、兌換的心態,「積分清零」詐騙簡訊也在增多。
進一步向營運商企業、安防專家咨詢,專+幫梳理發現,此類「積分兌換」簡訊的套路,首先往往是「廣撒網」,「商家」向海量人群發送帶有積分兌換連結的簡訊,利用消費者不忍積分過期的心理,誘導其購買劣質品,這種商城往往維權困難。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詐騙分子冒充營運商、商城或銀行等給受害人發送「積分兌換」資訊,要求受害人下載客戶端或點選釣魚連結,套取受害人身份證資訊、銀行卡號碼、銀行卡密碼等個人資訊並利用受害人的個人資訊在網路上消費或轉走受害人銀行卡內金額。
值得註意的是,釣魚連結通常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包含官方客服號元素,譬如與10086高度相似的l0086,又或者是在官方客服號元素基礎上,加上字母,如10010m。而所謂的「安全控制項」其實是病毒軟體,與銀行卡資訊相關聯之後,就會把受害人銀行卡裏的余額全部提空。
如何更好地處理此類簡訊?
反詐安全相關專家向專+幫支招,正確對待此類簡訊,要做到「四不」。
一是不要輕信。不是官方客服號發的簡訊,一律不要相信,即使是官方客服號發的簡訊,也要留個心眼,可以致電客服或者營業廳,進行確認。
二是不要點選。對於簡訊中的連結,一律不要輕易點選,他們有可能是木馬病毒或是仿冒的釣魚網站。
三是不要填寫。不要輕易在陌生連結填寫銀行卡密碼、身份證號等個人資訊,更不能填寫信用卡有效期、安全碼或手機驗證碼等資訊。
四是不要猶豫。如果發現不對勁或者被騙,第一時間報警,不要猶豫。
南方+記者 姚翀
【作者】 姚翀
美好生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