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大數據:跨域協同作戰的基石

2024-05-06科技
原標題:大數據:跨域協同作戰的基石
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條件下戰場空間拓展,作戰力量高度分散部署。分散部署在不同空間、區域的作戰力量,共同理解態勢,緊密配合支援,基於威脅行動、面向目標聚焦,形成整體作戰效能。多維空間的任務部隊,必須實施跨域協同作戰。統一的作戰企圖是跨域協同的基本依據,同時需要利用大數據形成即時戰場態勢,依托大數據驅動任務規劃系統執行,打通不同空間任務部隊跨域協同的鏈路,在統一的任務規劃下自組織協同作戰。
保障跨域部隊共同理解態勢
分散部署的作戰要素、單元和系統跨域協同,需要共性認識、共同理解戰場態勢。利用大數據技術實作戰場態勢數據化,可以透過統一的格式、標準對數據進行規範,部隊可以利用相同描述的參數、方式和格式的態勢數據,分析、預測和利用即時戰場態勢。通常,部隊在數據上報或共享前及時轉換成統一的參數和格式,確保獲得的目標敵我內容、威脅等級、辨識情況等數據的一致性,確保生成的戰場態勢準確、真實地反映戰場實際,並在不同級別和用途的戰場態勢中保持相同顯示。這樣,各種態勢數據都可透過大數據雲服務平台共享和顯示,實作大數據技術和戰場各種偵察預警終端的融合,把不同渠道獲取的孤立數據透過大數據技術的加工,形成視覺化結果呈現,即時、直觀地反映戰場敵、我即時態勢。
作戰過程中,戰場態勢資訊,按照作戰指揮、部隊行動和武器平台使用中的不同需求,陸、海、空、天、網、電跨域實分時發和共享。此外,大數據儲存技術顛覆了傳統數據儲存方式,數據資訊儲存主要透過「雲端儲存」,戰場多後設資料就可以即時聚集到「雲端」,指揮員可根據作戰需要,在廣闊戰場的任何點位,即時按需調取所需數據。這樣,各級指揮人員就可以根據許可權使用雲平台上的數據,各級指揮機構可以統一處理、分布儲存和集中管理多源的數據,構建時空基準統一、標準規範一致的聯合戰場態勢圖。部隊在遂行本級任務時,能透過泛在網路清晰地掌握上級意圖、友鄰行動、敵方情況,同時向上級、友鄰傳遞相關數據,共性認識、共同理解戰場態勢,就能做到緊密配合、有序聯動。
打通跨域作戰協同鏈路
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中,作戰協同空間廣、維度多,要求有很高的整體性和時效性,實作不同空間作戰要素跨域行動。多域部隊協同聯動,基礎在機制規則,手段在硬體聯通,核心在數據共享。大數據背景下,透過統一處理、分布儲存和集中管理戰場的敵情、我情、戰場環境數據,形成時空基準統一、標準規範一致的戰場態勢資料庫,建立完善指揮員與共享數據、數據與指揮鏈之間的對應機制,制定數據自動標識規則等,實作數據廣域共享。作戰籌劃時,利用大數據快速計算、動態配準、分層理解和橫向驗證等功能,合理確定不同作戰力量的行動範圍,合理區分時域頻域、劃分作戰區域,設計開局時機、行動時序、打擊方式和關聯關系。
作戰過程中,大數據在不同指揮層級、指揮要素和作戰力量間的流動共享,達成各級指揮機構和部隊對戰場態勢的共享感知、共性認識,使指揮協調和作戰協同在目標上更集中、行動上更精確、反應上更靈敏,形成「數據共享—協作同步」的聯動機制。透過大數據流轉和共享,分散部署在不同作戰空間的任務部隊,與其他作戰單元互動認知,準確掌握戰場即時態勢,更好地理解當前任務和友鄰行動,實作自下而上的自我同步,作戰行動的協調變得更加密切、科學。這樣,處於不同空間的作戰力量、武器平台,誰合適、誰主導,誰有利、誰發射。透過分散的自主式行動,廣域分散部署的作戰單元,依靠智慧資訊系統及大數據即時流轉,圍繞統一的作戰企圖進行自我控制和行動,自下而上控制作戰行動,逐級向上聚合效能,形成整體作戰優勢。
支撐跨域行動的精確規劃保障
戰時,為實作分散作戰力量的高效配合與支援、協調一致行動,必須對不同作戰空間、不同任務部隊的行動進行統一規劃,透過統一的規劃和任務,促使跨域行動協調有序、相互增效。作戰任務規劃過程中,科學確定部隊的不同任務和行動,需要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數據的全過程支撐。小數據背景下,由於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的不足,難以即時獲取任務規劃所需的各種數據,也很難做到精算細算。
大數據背景下,在源源不斷的海量即時態勢數據的支撐下,指揮員及其參謀機構能對不同空間作戰力量的任務和行動,進行統一籌劃和科學安排。還可以發揮大數據分析預測優勢,準確預測戰場態勢發展和戰局走向,設計多種可能的發展行程和預期目標;對某一作戰任務,設計多組行動,形成多套行動方案,並對利弊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這樣,依據統一的作戰任務規劃,戰場上分散部署的各種作戰力量和單元,不僅可以圍繞各自的作戰任務組織自主行動,而且透過即時共享數據,達成作戰行動的一體聯動,進而實作戰力的綜合整合,透過協調一致的行動對敵作戰體系關節點實施「聚能」打擊,透過體系對抗、集能聚效,發揮體系對抗優勢。此外,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主導的任務規劃能空前提高作戰任務規劃的效率。根據有關資料,規劃20分鐘的空中作戰行動,通常需要40至50人花費12小時完成,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支撐的自動作戰規劃系統只需要1小時。
實施跨域協同作戰過程中,分散部署在不同作戰空間的任務部隊,通常需要作隨機性跨域機動,對伴隨式的技術保障、後勤裝備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小數據背景下,由於數據獲取、傳遞和利用技術以及數據規模的限制,很難做到伴隨式精確保障。大數據背景下,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快速獲取、處理數據資訊,不僅能為保障分隊提供即時的保障需求,而且能為網路化保障系統提供即時數據支撐。
此外,透過大數據的高效流通和處理,可有效融合各級、各種保障力量,以及地方相關保障力量,快速協調軍地、各軍兵種以及各保障層次和各專業的關系,實作戰略、戰役、戰術保障要素一體聯動;實作戰略偏好設定、前進保障基地、前伸機動保障力量等有機結合,形成三軍一體、軍民融合、平戰結合、立體綜合的綜合保障體系,實作保障資源的配置和使用空前最佳化。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指揮員可不間斷地掌握全部保障資源的動態變化,全程跟蹤「人員流」「物資流」「裝備流」,適時指揮和控制保障行動,讓最近的保障力量,以最佳的方式精準保障相應的作戰力量,根據保障物件的不同需求,在適宜的地點和時機,以最佳的數量和品質,快速及時地提供物資供應、傷員救護、裝備維修和運輸勤務等保障。(王永華)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