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發現月壤新用途,老美聯合40多國,意圖搶先為月球制定規則

2024-08-25科學

近日,中國釋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訊息: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中國科學家們成功開發出一種從嫦娥五號返回的月壤中提取大量水資源的新技術,一噸月壤能夠產出超過50千克的水。

在全球對中國此項科研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之際,美國卻又開始攪局。最近,白宮指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提出計劃,與簽署【艾爾忒彌斯協定】的40多個國家一道,推動制定「月球統一時間」,並試圖將其定為「國際標準」。然而,兩大航天強國——中國和俄羅斯,並未參與此協定。

顯然,美國提出的「月球統一時間」不過是一個幌子,其真正目的是試圖繞過中國和俄羅斯,確立自己在月球上的優先地位,率先制定月球規則,迫使世界各國承認美國在月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一旦美國如願以償,其下一步很可能涉及到月球資源的分配,因為【艾爾忒彌斯協定】的核心就是關於月球礦產資源的開采權。

諷刺的是,盡管美國的月球野心不斷擴張,但其太空能力卻在持續衰退。五十年前還能登月的美國,現在卻難以再次登陸月球,甚至有太空人因技術問題被迫在國際太空站逗留數月,美國未能及時將其接回,解決方案甚至被推遲到明年。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不斷強化對月球的控制欲,實際上是對中國科技快速進步的一種壓力。

不得不提的是,美國在1969年至1972年間共執行了六次登月任務,帶回了382千克的月壤樣本,並基於幾十年的研究推出了「月球無水論」。而中國僅用三年時間就證實了月壤中含有水分子,推翻了美國的理論。加之【沃爾夫條款】的限制,中美無法進行太空合作,美國無法前往月球,只能眼看中國在深空探索領域取得更多成果。

更令美國不悅的是,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無私分享。例如,嫦娥六號登月任務不僅攜帶了中國的裝置,還帶上了法國、義大利、歐洲航天局和巴基史坦的四台國際載荷,幫助它們實作太空探索。中國太空能力的增強,不僅代表了全人類的共同進步,也使得圍繞中國的國際合作夥伴日益增多,這無疑使得美國更加尷尬。

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對中國的態度仍然高傲。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太空發展,早年推出【沃爾夫條款】,未曾想到如今中美在太空領域的角色發生了顛覆。盡管美國施展各種手段試圖恢復其在太空的領導地位,但已經無濟於事。嫦娥七號的未來任務已經確定了六台國際載荷,而嫦娥八號至今已收到超過30份國際合作申請。

這表明,當中國在推動全球太空探索時,美國仍在進行政治操作。曾經旨在防範中國的【沃爾夫條款】,如今反而成了束縛美國的枷鎖。如果美國不願放棄其傲慢和偏見,最終只會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