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生了近5000個寶寶!上海首次實作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人工繁殖

2024-10-16科學

記者今天從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在崇明的基地近日成功孵出近5000尾中華鱘寶寶。這是上海首次成功實作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填補了該項技術在長江下遊及長三角地區的科研空白。

目前,首批人工孵化的中華鱘寶寶已經長到3厘米長,可以吃食物了。工作人員介紹,剛剛孵化出來的中華鱘寶寶身上帶著卵黃囊,大約五六天之後,卵黃囊吸收,它們就可以開始吃餌料,這時候身體就會加速生長,每過幾天就可以長幾公釐。目前,首批近5000尾中華鱘寶寶成活的有2000尾。

在一旁的大水池中,中華鱘爸爸媽媽正恢復身體,它們是野生中華鱘繁殖而來,經過近20年人工飼養。

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該研究中心正式啟動中華鱘人工繁殖技術攻關,20年準備,4年攻關,終於取得成果。

此前,科研人員遭遇數次因親魚體質不達標而造成的人工繁殖失敗。透過不斷最佳化餌料供給、提供優質蛋白源飼料、改進培育水環境、加強水溫調控等舉措,中華鱘人工繁殖取得成功。

今年9月中旬,科研人員為100多尾中華鱘進行體檢,包括生長檢查、B超檢查、血液檢查等,透過對體檢數據的分析,篩選出可用於開展人工繁殖試驗的親魚13尾,其中雄魚8尾,雌魚5尾。

9月24日,時機成熟,攻關團隊最終選取了4尾精力旺盛的成年雄性中華鱘,和身體健康的4尾雌性中華鱘提取精子和卵子。

10月1日22時,在經歷100多個小時孵化後,第一尾中華鱘仔魚順利破膜孵出,隨後幾天,總計近5000尾中華鱘仔魚陸續孵出。

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人工繁殖成功,為將來大規模繁殖中華鱘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的中華鱘增殖放流提供了種質資源,有助於實作魚類種質的延續,並為野生資源提供持續補充。

中華鱘人工繁殖在滬取得成功,意味著中國又多了一處可以「自給自足」研究和保護中華鱘族群的研究機構。

中華鱘在地球上已存活約1.4億年,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中華鱘還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