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南大第一!高校月壤樣品發放統計公布

2024-07-09科學

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精準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經初步測算,嫦娥六號任務采集月球背面樣品1935.3克。在樣品安全運輸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月球樣品實驗室後,地面套用系統的科研人員將按計劃開展月球樣品的儲存、制備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壤樣品成功返回地面至今,共計有7批月壤樣品被分發至了100多個科研團隊,研究範圍涉及月球地質演化歷史、月球資源分析等。 根據統計,南京大學共申請獲得了3165毫克的月壤,領先眾多高校,位列第一! 其中,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得了超過2500毫克的月壤。

表格來源:top大學來了

南京大學鄒誌剛院士、姚穎方教授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發現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中,一些成分可作為催化劑,在太陽光作用下,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氫氣、甲烷和甲醇。團隊詳細分析嫦娥五號月壤的元素組成和礦物結構,從光伏電解、光催化和光熱催化三個方面對嫦娥五號月壤的人工光合成效能進行了評估,並基於月壤人工光合成效能提出了可行的月球地外人工光合成策略,為實作「零能耗」的月球生命保障系統奠定了物質基礎。 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提出,未來或可利用月球自身資源建設月球基地,支持深空探測、研究和旅行。




除了在月球探測方面的突出成就

南京大學在太陽探測方面

做出的貢獻也卓逸不群

☟☟☟

作為中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科學與套用系統的建設單位, 在方成院士的帶領下,南京大學一批年輕教師和學生全面參與了「羲和號」工程從論證、立項到研制、發射和試驗的全過程,圓滿完成了「羲和號」在軌測試和試驗工作,取得了首批重大成果, 是中國政、產、學、研、用通力合作的典範工程,在「逐日」之路上不斷邁進。

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背後

是南大深厚的學科底蘊與

「頂天立地」的強勁學科實力

☟☟☟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原地球科學系基礎上於2008年1月正式成立。目前學院設有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水科學系和地質工程與資訊科技系三個系。學科瞄準地球科學前沿,加強地球演化學科方向建設;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加強戰略性資源和重大災害防治等學科方向的發展;承擔國家深空探測重大任務,支持行星科學方向發展;支持原創性新理論、新方法研究方向的發展,以國際前沿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戰場的學科方向帶動一流學科建設。

歷經百年不懈努力,至今已培養大批優秀地學精英,其中兩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人數處於國內高校前列。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前身天文學系建立於1952年,是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天文學一級重點學科。天文系於2011年正式擴建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增設了空間科學與技術新專業。本學科素以專業設定齊全、學歷層次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治學態度嚴謹而享有盛譽,在歷次學科評估中位居國內高校天文學專業第一,領跑中國大學天文學科。 學院除了擁有天體物理和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之外,還是國家第一個天文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第一個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的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學家閔乃本院士建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9年,祝世寧院士擔任組長,借鑒世界一流大學工學院模式籌建了本學院。 學院的宗旨是瞄準現代工學前沿,面向人類和國家對材料、資訊、健康和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透過建設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師隊伍,開展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研究,滿足現代工程與套用科學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培養領軍人才。

來源:南京釋出綜合南大招生小藍鯨、TOP大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