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更大的災難還沒來臨?高溫100年或變20年一遇,但地球將變冷一下

2024-07-04科學

導語

「高溫對生命的威脅程度在極端時期會增加數倍,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地球正在走向低效率和低穩定的方向,而我們的社會體系卻追求高效率和高穩定。」

一位氣候專家發出了這樣的警告,究竟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過去100年級別的高溫,如今可能變成了20年一遇,直到2024年或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專家警告稱:「我們需要擔心更大的災難。」

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刷高溫歷史紀錄,而高溫的頻率似乎也在逐年上升,各地都開始頻繁出現40度甚至更高的極端高溫。

雖然很多人依舊會將這種情況歸結為階段性的氣候事件,但科學家卻明確的表示,全球暖化趨勢並沒有消失。

盡管受到了反聖嬰現象的影響,但全球暖化的大趨勢卻沒有發生改變,而「史上最熱的一年」或許在近5年內就很快到來。

近幾十年來,中國十分重視環保和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但全球範圍內越來越頻繁並且持續時間越來越久的高溫,卻提醒了我們氣候改變對於人類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影響。

我們的生活、經濟發展、生態系等幾乎都和氣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氣溫改變的趨勢不僅會加速,出現在不同地區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

那麽在這種趨勢上,究竟會有哪些不可回復的後果出現呢?

高溫100年一遇變成20年一遇。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範圍內,近年來高溫的狀況都在頻頻重新整理歷史紀錄,而這種情況的發生也逐漸影響到了經濟、生命和生態方面。

前段時間,中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從未出現過的高溫紀錄接連被重新整理,更是有的地方居然一度出現了45℃左右的極端高溫,而當地居民們也明顯感受到了高溫天氣對生命的威脅,多名市民在戶外大太陽底下中暑暈倒甚至死亡。

來到今天,近日中國西北部地區再度重新整理歷史最高溫紀錄,連續高溫天氣很長一段時間讓這裏的氣溫再度破紀錄,40℃以上的氣溫也再度籠罩在西北大地之上。

而不單單是中國這種情況,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並不是唯一感受到高溫的地方,在歐洲、北美等多地也很快籠罩在了40℃以上的高溫之下。

國內外的高溫事件中,不光有「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這種記錄被打破,更讓專家們擔憂的是這種事件的頻繁出現,科學家甚至透過分析認為這種頻率或許也在逐年增長。

而就在最近,這種擔憂已然成為了一種警告的呼聲,專家們指出明年的高溫情況很有可能會超乎想象地頻繁。

專家們對明年這樣的說法,就是因為今年全球範圍內的高溫表現就已經超乎尋常,只要再在這基礎上重新整理一點點,明年就有可能創造出更加極端的高溫天氣。

也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都開始團結起來為大家談論全球暖化的情況,大眾也如此開始越來越關註這樣的問題。

每當高溫表現非常高的時候,討論「全球暖化」問題幾乎變成了熱門話題。

不過高溫事件和全球暖化事件並不一定完全相關,因為前者更多的應該歸為大氣層中的日常氣候現象,而後者則應該看作是一個持續時間更長的氣候變遷過程。

盡管如此,但現如今科學家和媒體依舊會選擇用高溫事件的發生來提醒大眾註意全球暖化問題,這也符合「近墨者黑」這一規律。

而這種提醒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的確要開始擔心全球暖化趨勢造成的更大災難。

是否會在2024年出現「史上最熱的一年」。

一般來說,全球暖化現象更容易發生在大陸地區,而海洋的氣候變遷則相對平穩一些。

不過最近,關於全球暖化事件的發言人卻曾在一次發言中說到:「全球暖化的警鐘已經敲響,我們也在漸漸感受到這種變暖的影響,不過有一件事值得慶幸,那就是未來的2024年可能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

這種話是在開啟的國際全球氣象組織這一項議程的時候說的,那麽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實這一說法來自於科學家們對2019年的溫度做出的判斷。

2019年的全球氣溫並沒有被認定為「史上最熱一年」,因為那一年受到了反聖嬰現象的影響導致溫度較為平穩,但是2020年就不同了。

特殊的全球暖化情況和數十年來的氣溫數據讓科學家們判斷,隨著時間的推移,2020年很有可能會被判定為「史上最熱一年」。

為了能夠詳細地評估這一說法的可信度,國際全球氣象組織為亞太地區的氣象站點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

這些標準對於如何設定一個合理的氣象站點,以及如何在局部地區正確獲得氣溫數據等問題都有著詳細的規範。

透過這些規範的落實,國際全球氣象組織希望可以大大降低氣象站點數據的失真程度,從而更加準確地了解全球的氣候變遷情況。

在全球暖化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的情況下,為什麽還要窮力氣去找證據呢?

大家知道,如果地球變暖的現象得到證明,那麽這對所有生物和人類都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將發生巨大轉變。

為了能夠更好地應對氣候變遷,科學家們希望可以借助大數據來更好地了解全球氣候的發展規律。

透過這些規律的總結,我們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的氣候變遷趨勢,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政策,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不利影響。

地球將會「一下子」變得更冷。

盡管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全球暖化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大家就能夠正確理解這一情況的本質。

不少人或許會認為「變暖」不就是氣溫升高嘛,那麽對於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的我們來說,現在的氣溫是不是就已經屬於變暖現象呢?

其實並不是,這可以和我們家的水壺類比。

如果燒水壺的熱量一直加大,那麽水裏的溫度其實也不會一直升高,甚至會有一個拐點,經過這個拐點之後,溫度反而會急劇下降。

其實地球上的氣候也有天然的「空調」,海水就是其中一個。

例如現在正處於反聖嬰現象期間,因為反聖嬰現象的出現,海洋中的大量溫暖水汽就暫時消失了,而海溫也因此下降。

這也就是為什麽很多人會認為即使有全球暖化這個說法,但為什麽還會有寒冷的冬天出現。

事實上,雖然有反聖嬰現象的出現,但全球暖化的趨勢並沒有消失,因為地球表面的溫度只是氣溫的一個短暫變化,而大部份的變化情況其實都發生在了地球表面下方。

這也意味著地球表面僅僅是一個冰山尖尖,如果地球作為一個整體被放到水壺中,那麽地球深處更為重要的溫度上漲還遠遠沒有到達拐點,也就是說目前雖然人類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全球暖化的影響,但也並不代表人類看見的事物就是全部。

地球深處的情況則值得人類更多的關註,因為這和地球未來可能出現的氣候非常相關。

科學家們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他們從地球六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溫度變化的趨勢。

他們發現盡管目前的地表溫度還沒有達到5℃左右的變化,但地球的氣溫卻已經上漲了0.2℃,而在地核中,這個數位就高達了1500℃。

那麽地球表面我們暫且可以看作是2℃的溫水,而海洋這個天然的「空調」則是0.2℃的冷水。

那麽如果由溫水的地球表面和冷水的海洋中的溫差來看,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一個趨勢,那就是未來地殼中的溫度會持續上升。

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們才會表示,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的大氣氣溫中用來衡量變暖程度的海溫指數終將停留在一個不再上升,甚至是下降的拐點上。

那麽地球氣溫的急劇下降又會為地球生物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5大生態「臨界點」的崩潰將會引發不可逆轉的災難。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態系非常復雜,生物之間相互依賴,每一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態席位,一個生物的消失可能會對整體生態系帶來不利的影響。

但如果我們把地球的生態系比作一台時鐘的話,那麽在這台時鐘的復雜工具裏面一定會有至關重要的零部件,它能夠決定整台時鐘的準確執行。

類似這樣的東西也存在於地球生態系中,科學家將其稱為「臨界點」。

在地球的生態系中,有著5個最為重要的「臨界點」,分別是臭氧空洞出現、南北極融化、亞馬遜森林消失、地球的降雨量和氣溫上升、地球消失半數物種絕滅。

如果這些事件真的真的發生,那麽地球的生物一定會受這些負面影響,有些影響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但幸運的是,這些「臨界點」目前並沒有發生,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阻止這些事件的發生。

要擺脫這5種可能帶來的巨大災難,唯一的方法就是減緩全球氣溫的上升趨勢,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生態系的發展。

不過減緩全球氣溫上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

擁有不同文化、宗教、國家的人們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減少溫室瓦斯排放量的任務才能更好地完成。

只有透過不懈的努力,我們才有可能保護好地球上多樣的生物,也才能讓地球在我們的努力下永遠繞著太陽穩定地執行下去。

結語

要想減緩全球氣溫的上升趨勢,就必須要加大對綠色能源的投入和研發,只有透過技術創新,才能夠更好地應對氣候變遷。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個人的努力是無用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盡量減少能源的浪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除了個人為環保付出的努力之外,政府和企業也要加大力度,制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政策,推動綠色發展和永續生產方式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