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曾被人們向往的行星:有雲層卻「不下雨」,幹掉了人類9個探測器

2024-08-05科學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向太陽系內的多個行星發去了探測器,了解了這些隔壁鄰居們的基本情況。而在這之中,人們發現有顆行星異常的恐怖,它是太陽系內唯一有雲層卻「不下雨」的行星,先後幹掉了人類派去的9個探測器。

那麽,這顆行星到底是誰?它為什麽能夠輕易的摧毀探測器呢?

從前人們更向往金星

在地球資源被消耗得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人類急於尋找新的家園。但由於咱們的飛行器速度十分有限,所以人類便比較看重身邊的行星。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火星成為「香餑餑」之前,其實距離太陽更近的金星,才是人們的向往之地。

金星在古代被稱為太白或是啟明星,在西方則被冠以維納斯之名,從這些稱呼就不難看出人們對金星是非常喜愛的。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由於距離地球較近,並且反照率很高,金星在夜空當中顯得十分亮,亮度僅次於月球,視星等達到了-4.7等,這使人們很容易就發現了它。

金星和地球在物理特征方面比較相似,比如以平均半徑來說,金星的平均半徑為6051.8千米左右,而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其品質為4.8676×10^24千克,大約是0.815個地球。

不過,它在某些方面也很怪異,比如這家夥的自轉方向與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相反,是自西向東旋轉的。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應該是與其他小行星相撞以後的結果。此外,它自轉一周需要243天,公轉周期約為224.7天。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距離地球很近的行星,金星要比火星離得更近一些。咱們以霍曼轉移為例,金星的航程為5.8AU,這個距離比前往火星少了1.5AU左右,在時間上足足少了約4個月。

而相較於火星的稀薄大氣,金星的大氣層更加的濃厚,這也是上世紀人們青睞它的主要原因。畢竟大氣層不僅有著保溫作用,還有一定的防放射線作用,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保護罩,可以將在該星球地表生活的生物們保護起來。

正因如此,在探測器揭開金星濃厚大氣下的真面目之前,許多人一直覺得金星應該是另一個地球。大家幻想,在金星的表面分布著大量的雨林,這裏比地球更加的潮濕,降雨也異常的多。

可是,隨著探測器抵達金星,並且一個接一個地被它幹掉,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金星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那麽,探測器發現了什麽?人類對金星的探測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幹掉了人類的多個探測器

在探測器傳回的數據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對於金星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原來這家夥的表面根本沒有雨林更沒有河流,因為它的表面溫度在460攝氏度左右,濃厚大氣層之下是恐怖的大氣壓力,其大氣壓甚至達到了地球的90倍。

簡單來說,金星濃厚的大氣層將溫室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因為它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占比大約為96.5%,這就導致白天陽光可以透過大氣層照向地面,晚上卻又阻礙紅外線向外放射線。長此以往,就將金星徹底變成了一個蒸籠,準確點來說應該是高壓鍋,畢竟還有恐怖的氣壓。

當然,能夠拼湊出以上這些詳細的資訊,還要歸功於探測器的頻繁造訪,並且需要註意的是,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其實也是從金星開始的。因為它不僅離得近,與地球的會合周期還達到了19個月,這使其發射視窗也更長。

自1961年蘇聯發射「Venera-1961A」開始,人們就徹底開啟了探索金星的大門。在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都針對金星探測制定了詳細的計劃,當然,蘇聯對金星顯得更加偏愛,因為他們在1961年就啟動了全面的金星探測計劃。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世界各國共發射了43顆金星探測器,包含金星飛掠/環繞/大氣層進入任務33次,著陸任務8次,漂浮任務2次,其中蘇聯33次(成功15次),美國8次(成功6次),歐盟1次(成功),日本1次(成功)。

由於蘇聯在載人登月競爭中已經失敗,所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們就更加關註金星,並且將探索的重心轉移。過去只是飛掠金星或是在大氣層上空探測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需要著陸才行。

因此他們在1975年發射了金星九號探測器,並讓它成功著陸。經過特殊防護和處理的金星九號探測器,傳回了大量的資料和照片,在工作了不到一小時之後失聯。

在這之後,金星十號、十一號、十二號等等相繼登陸金星,不過它們最終的結局都是報廢,畢竟金星地表的高溫和高壓實在是太恐怖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執行著陸任務的探測器被金星「折磨死」了以外,此前人們能在不了解金星內部情況時,發去的一些無防護措施的探測器也在半路夭折,前後約有9個探測器被絞殺。這樣來說的話,金星算的上是真正的「探測器淪陷機器」了。

總之,隨著探測器傳回的資訊越來越多,人們對這個那裏的地獄之景了解的也越多。不少報道開始瘋狂渲染金星上的恐怖情形,比如說這裏會下恐怖的「硫酸雨」。可是也有人認為,金星太陽系裏唯一有雲層卻「不下雨」的行星,兩方為此爭論不休。

那麽,金星到底會不會下雨呢?

金星到底會不會下雨?

在上文中,咱們提到了金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但這並不能說明它就無法「降雨」了。現有的研究顯示,金星的雲層總厚度在20千米左右,雲層可以分為三層。

最高的那一層大約14千米,溫度為13攝氏度。第二層則薄一些,大約6千米。雖然這兩層的厚度和溫度有所差異,第二層要比第一層的溫度高,但是主要成分卻相似,那就是都飽含硫酸。

最下面的一層是最薄的,只有24公尺左右,其中不但有液態硫和固態硫,溫度也更恐怖,達到了200攝氏度。當然,不論處在哪一層的雲層都不透明,能見度極低。

以上的特殊之處,並不會影響到金星降雨,比如此前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最新研究就指出,太陽系內其他行星都會降雨,只不過「雨」是由不同物質組成的,比如說金星上就下硫酸雨,火星上下二氧化碳或者幹冰。

由此可見,金星「會下雨」,只不過這個「雨」在未落到金星地面之前,就已經蒸發殆盡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雨」確實就好像沒有下一樣,或者說下不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人類再繼續瘋狂排放溫室瓦斯,增加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那麽我們可能也有機會體會到高壓鍋和硫酸雨的滋味,因為金星的現狀可能就是地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