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打破「直轄市不能設地級市」桎梏在重慶渝東北設白帝城地級市研究

2024-03-22科學

重慶市的東北區域叫渝東北,渝東北位於秦巴山區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生態責任重大,在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全重慶市高品質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渝東北相比重慶市大都市區,則經濟和社會發展嚴重滯後。尤其是三峽庫區核心區靠近湖北省、陜西省和四川省的「川渝鄂陜」四省市交界處的奉節縣、城口縣、雲陽縣、巫溪縣、巫山縣五個縣可能是重慶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最低的區域。

但是這五個縣又極其重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歷史上這五個縣所在區域就被稱為「控帶二川,限隔五溪,據荊楚之上遊,為巴蜀之喉吭」和「西南四道之咽喉,吳楚萬裏之襟帶」。因此,城鎮規劃君何方洪認為,重慶市可以解放思想,打破「直轄市不能設立地級市」的限制,以這五個縣為範圍設立一個地級市,地級市名稱可以叫「白帝城市」。如果重慶市無法打破「直轄市不能設立地級市」的桎梏,那麽也可以考慮將白帝城地級市劃給湖北省或四川省管轄。反正曾經國家差點就以湖北省宜昌市為省會設立「三峽省」,三峽省範圍就包括這個區域。而還給四川省,也可以說是名正言順,因為這個區域在重慶直轄之前,這裏都屬於四川省萬縣市管轄。

為什麽要將這個地級市取名為「白帝城市」呢?因為白帝城不僅有名氣,還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留下大量詩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難攻,成為古代歷朝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楚奪此地而得以西進,西漢公孫述據此地而割據一方,蜀漢劉備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漢室得存,南宋築山城而抗禦蒙元,故白帝城有鎮守三峽、拱衛巴楚之稱。因此,新地級市取名「白帝城市」可提升這座地級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帶動這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一、白帝城所在的奉節縣基本情況

(一)奉節縣概況

重慶市奉節縣土地總面積4098平方千米,全縣戶籍人口105.06萬人,但是全縣常住人口卻比較少,目前奉節縣常住人口為74.48萬人。下轄4個街道、18個鎮、11個鄉。

奉節縣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是歷代路、府、州、郡治所在地。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為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忠君愛國、奉公守節的品質,賜名為「奉節」,沿用至今。奉節是長江三峽的起點,千古詩詞勝跡白帝城傲立峽口,中華山水之門夔門雄踞兩岸,8公裏瞿塘峽宛若畫卷,這裏還是大家熟知的第五套十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奉節山雄川秀、處處入畫,水靈石奇,步步成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最長的地縫、最長的暗河均在這裏。

奉節屬四川盆地東部山地地貌,長江橫貫中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境內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8.3%,中山(海拔1000公尺以上)占總面積80.01%,最高海拔奉節貓兒梁為2123公尺,三峽工程蓄水前最低海拔瞿塘峽口為86公尺。奉節北部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份,東部和南部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份,長江橫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峽。地貌總體為東南、東北高而中部偏西稍平緩,南北約為對稱分布,以長江為對稱軸,離長江越遠海拔越高,有少量平緩河谷平壩。境內長江幹流41.5公裏,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筍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

經初步核算,2023年全縣實作GDP同比增長5.8%,地區生產總值約為418.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58億元。

奉節縣的名字是如何而來呢?根據【今縣釋名】:唐改今名。蜀先主終,諸葛亮受遺詔於此,有武侯八陣圖。縣名蓋旌武侯,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故雲奉節也。奉節老城建在長江北岸一處寬闊的古洪積階地上,下臨長江,背依龍崗山,東傍梅溪河。其下遊即為瞿塘峽上口天險夔門,為扼守三峽上口和川東的軍事重地。被淹沒前的奉節古城,在古代,曾是西周魚復國的都城,是諸葛亮奉劉備「托孤寄命」、水八陣退敵之地,也是歷朝歷代蜀東的軍事重鎮。

(二)奉節縣區劃歷史沿革

奉節歷史悠久,在6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6000多年前,境內人民就與三峽地區、鄂西南和湘北地區人民一起共同創造出聞名全國的大溪文化。奉節據荊楚上遊,控巴蜀東門,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漢代起至20世紀初,奉節為巴東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關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為蜀東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夏商時,今奉節為所謂荊、梁2州之域。奉節古稱魚復,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於巴國之地置巴郡,魚復縣隨巴郡同置。東漢建武元年(25年)。公孫述據蜀稱帝,在瞿塘峽側山頭築白帝城。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夷陵之戰後敗退白帝城,改魚復為永安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恢復魚復縣名。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魚復為人復。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改人復為奉節。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軍多次轉戰夔州,張獻忠死後,起義軍余部組成「夔東十三家」,與清軍大戰於川東。戰亂延續多年,人民叠遭兵焚、饑饉、病疫,出現「村不見一舍,路不見一人」的荒涼景象。

清康熙年間,采取輕徭薄賦、免其編審、永不加賦等措施招民墾荒,外省貧民紛紛遷移入川,奉節人口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至嘉慶元年(1796年),奉節增添男女共118854丁口。這就是奉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而現今大多數奉節人溯祖尋源都是外省移民的後代。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寧縣(今巫溪縣)並入奉節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設定大寧縣。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奉節縣人民響應辛亥革命,宣布獨立。民國24年(1935年),川政統一,四川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區署設在奉節,後改設在萬縣。

1949年12月3日,奉節和平解放。12月19日,成立奉節縣人民政府。1950年起奉節屬四川省萬縣專區,1968年屬萬縣地區,1992年屬萬縣市。1997年3月隨萬縣市隸重慶市,後直屬重慶直轄市。

截至2024年3月,奉節縣幅員面積4098平方公裏,轄2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314個村,78個社群。即永安街道辦事處、魚復街道辦事處、夔門街道辦事處,夔州街道辦事處,興隆鎮、吐祥鎮、竹園鎮、公平鎮、草堂鎮、新民鎮、甲高鎮、朱衣鎮、康樂鎮、白帝鎮、汾河鎮、大樹鎮、羊市鎮、永樂鎮、青龍鎮、安坪鎮、五馬鎮、石崗鄉、青蓮鎮、馮坪鄉、鶴峰鄉、巖灣鄉、紅土鄉、平安鄉、康坪鄉、雲霧土家族鄉、龍橋土家族鄉、長安土家族鄉、太和土家族鄉。縣政府辦公地址位於夔州街道。

二、關於建立以奉節「白帝城」為支撐的三峽腹地城鎮體系是實作地區經濟騰飛的關鍵所在

(一)實作生產力布局均衡化、科學化的需要

長江沿江經濟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其經濟支撐主要依托於沿江以大中型城市為主所構成的城鎮群,城鎮作為生產力的聚核點,以點帶面拉動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發揮著巨大的幅射作用。因此,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區域內以大中城市為主的城鎮群的支撐。然而,以奉節為中心的三峽庫區是全國18個集聚成片的欠發達地區之一,包括重慶市所轄的雲陽、巫山、巫溪、城口、奉節以及湖北所轄的興山、秭歸、建始、巴東、恩施、利川、宜昌縣等在內的國家級貧困縣以及相鄰的8個省市級欠發達縣區,近4.5萬平方公裏的面積,總人口達到了300多萬。

這裏的城市化水平低,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市場發育不完善,一些地方還存在著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地方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的農業。由於農產品商品率低,價格彈性差,盡管有豐富的特色資源,由於市場資訊不靈,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缺乏生產要素的支撐系統,當地長期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要實作三峽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重新調整城市布局,發展和培育起對生產力布局起支撐作用的城鎮網路體系,構建經濟增長的依托點。

(二)改變三峽庫區腹地城鎮體系空間布局的斷帶性和單體性的需要

重慶市以東的長江,猶如一個水平軸,沿江分布的城市密度由東向西遞減,庫區沿江城鎮呈明顯的「串珠」型分布,在東西長達600多公裏,南北向各400至500公裏的庫區,只分布著兩座不成規模的中等城市(萬州、涪陵),沿江平均每220多公裏才有一座中等城市,最大跨度達327公裏,其間的小城鎮(縣府所在地)分布也比較零星。城鎮之間除了天然水道外,沒有形成立體、快捷的陸上通道,致使本來就不發達的城鎮缺少橫向溝通,大大削減了城市的放射線和集聚功能。

庫東宜昌市和庫西重慶市對三峽庫區腹地的奉節、巫山、巫溪、雲陽、巴東以及建始等地經濟放射線能力。由於受到地形環境、交通設施的水平限制和行政區域的分割而大大減弱,三峽地區腹地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鞭長莫及」的地區,而這個地區恰好又是一個國家級欠發達區的集聚地帶。由於嚴重缺乏中等及其以上城市,城鎮之間放射線和聯動效能十分弱小,城鎮缺乏拉動機制,沒有形成以分工為基礎的城鎮互動體系,表現出獨特的城市單體性特征。

假如能夠以奉節縣為中心建立「白帝城」市,能夠逐漸在庫區腹地建立一個以「白帝城」為支撐的新興的城鎮網路體系,從而改變庫區城鎮空間布局的斷帶性和單體性特點,提高庫區城鎮對長江流域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三)建立三峽庫區社會和經濟發展支撐體系的關鍵

該地區二元經濟突出,工業企業主要以自然資源的粗放型開發為主,技術缺乏,裝置陳舊,國有企業沒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城鎮化行程慢,第二、三產業不發達,城鎮就業門路窄小;長期以來農業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單一;工業結構傳統,主要依靠工業原料、燃料的初級產品為企業龍頭,第一產業的比重大,其科技含量低,缺少技術含量高的精、細加工產業和計畫,致使經濟發展缺乏新興產業和計畫支撐。

建立白帝城市可以在三峽地區逐步建立一個人才、資本、技術、資訊等生產要素的聚核點,將對該地區特色資源開發、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升級和改造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提升形成巨大的推動力,從而全面促進該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當地「富饒的貧困」問題。

三、設立「白帝城」市的戰略定位

把自然條件、經濟結構、環境資源相同,經濟發展關聯性極強的巫山、奉節、巫溪和城口四縣整合為地級市,市政府設在原奉節縣城,下轄巫山、奉節、巫溪三區和城口縣,把「白帝城」市建成三峽腹地新興的「山水」型生態移民旅遊大都市,渝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陜南鄂西渝東(陜鄂渝邊)貿易中心,並以此為支撐,構築渝東北地區城鎮網路體系。

(一)建立三峽腹地交通便捷,功能齊全,管理先進的旅遊大都市

以深度開發當地產業關聯效應極強的旅遊資源為龍頭,構築由三大交通骨架構建的庫區腹地以奉節(白帝城)為中心的海陸交通樞紐。

其一是西起成都東至上海的沿江陸上交通大動脈—滬蓉高速公路萬(萬州)巴(巴東)段經過奉節白帝城,打通沿江高速通道;這裏還有鄭萬高鐵、鄭渝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在奉節縣境內設有奉節高鐵站。

其二是北起陜西的安康市途經全國集聚貧困地區的城口、巫溪,穿奉節白帝城南接湖北建始至恩施市的高速公路,北通西安市,南接張家界市達華南地區,把世界級的旅遊資源連成一線,同時也開啟長期封閉落後的三峽腹地與外界的溝通途徑。

其三是把奉節港建成三峽腹地三峽成庫後的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成為沿江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以及陜南鄂西重要的轉口貿易口岸,從而構建以白帝城為中心,橫跨南北,溝通東西,連線鄰近旅遊城市的快捷的交通網路體系,並納入全國網路體系之中,形成旅遊地之間客源互流機制,強化地區間人流、物流、資訊流的節奏和強度。

按照旅遊城市建設的要求和標準,合理規劃和布局城市功能,加強基礎設施升級,全面提升交通、通訊以及酒店、餐飲,娛樂、廣告及展覽等硬體設施的裝備水平胡服務行業的服務水準,憑借「白帝城」的中外歷史名城的知名度,建立一個與三峽齊名的國際旅遊都市。

(二)建立「山水」型生態特色城鎮

庫區絕大多數城鎮分布在宜昌市至重慶市之間一個涉臨大江的高山峽谷地帶之中,因受地形條件的限制而形成了全國城鎮布局的獨特特征—山水城。作為移民城市的奉節白帝城的構建絕不會脫離這一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新的移民城鎮建設中,將之作為城鎮建設的一大優勢來發展,構建獨特的山城風格,重點突出城市建築和空間分布的視角線,完善城市生態「自凈」功能,強化城鎮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建成山水合一的生態城鎮,提升城市旅遊的觀賞價值。

(三)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把奉節建成具有三國古文化與巴渝文化特色的歷史旅遊名城,要大力挖掘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形成特色旅遊。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要以三國史實為依據、以歷史古跡為依托,建立集建築、人文、風情、歷史環境的「形」「神」於一體的三國文化城,或復建最新發現的4座規模龐大而且完善的三國六朝城遺址,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以增強歷史文化產品的感染力和對旅遊者的吸重力。

四、重慶市創新設市方式設立地級白帝城市方案設想

(一)創新方式設立地級白帝城市設想

巫山、奉節、巫溪和城口的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產業結構等諸方面都具有雷同性,產業優勢均集中在旅遊業、再生特色資源上。透過調整行政區劃,四縣合一,建立白帝城地級市,下轄三區一縣,一方面可以減少行政編制,裁減行政開支,加大財政性資本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集中優勢財力、人力、物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結構,以旅遊產業為龍頭,把「金三角」旅遊區的特色旅遊產業盤精盤大。

根據憲法規定,直轄市是省級行政區劃。但是,直轄市沒有地級行政區劃,而是直接管轄「區」。直轄市的區與地級市的「行政級別」相同,但直轄市的區仍是「縣級行政區劃」,不是「地級行政區劃」。為此,重慶市委市政府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進行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打破直轄市下不設地級市的「慣例」,整合行政區劃,創新行政區劃模式設立地級市—白帝城市,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再生和集聚能量。假如重慶直轄市無法突破現有的「直轄市不能設立地級市」的桎梏,那麽可以考慮將地級白帝城市劃給四川省或湖北省管轄。

(二)關於建議取名「白帝城市」原因分析

為什麽城鎮規劃君何方洪認為應該取名為「白帝城市」呢?因為白帝城不僅出名,還是這個區域歷史文化的見證者。縱觀奉節歷史的長廊,白帝城見證著奉節,甚至是三峽地區一個又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承載數萬年的人類發展史。

白帝城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歷史園區之一,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批準長江三峽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白帝城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白帝城獲得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保護區,2020年白帝城遺址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被評為重慶市首批歷史名園。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白帝鎮白帝村1號社,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西端入口。

白帝城擁有多座城門,發現的有東門、小北門、大北門、皇殿台甕城門(桑閤門)、小西門、西門等。東、西城門靠近長江。白帝城築造是在歷代築城基礎上增補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南宋宋元戰爭山城則是城連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禦體系,具有強烈的軍事堡壘特征。

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築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便借此自號白帝,並名此城為白帝城。公孫述死後,當地人在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並在此屯兵積糧。公孫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親信先造輿論,於建武元年(25年)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

白帝城有「詩城」的榮譽,歷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等登臨白帝城留下詩篇。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註】中記載:「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沒,秋時方出。諺雲:灩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灩滪大如馬,瞿唐不可下。蓋舟人以此為水候也。白帝城出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劉備白帝城托孤。章武二年(222年)8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東吳,兵退夔門之外。從此劉備一病不起,於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重慶奉節縣的夔州城)永安宮托孤於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