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量子力學:為何說誇克就是最小的粒子,沒有更小的了嗎?

2024-08-14科學

【第五課:誇克是否構成物質的極限?】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接觸到誇克的概念,都是在高中的物理課上。

同時,普遍的觀點是,誇克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微小的物質結構,但它不可能是終極的最小單位,更微小的物質結構的存在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觀測到它們。

目前科學界還不確定誇克內部是否還有更小的粒子存在。在現行的標準模型中,誇克被視為基本粒子,即構成物質的最基礎單元。

當然,誇克被稱為基本粒子,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最微小的粒子,隨著科學的進步,對基本粒子的定義也可能會更新。

從哲學的角度出發,誇克可能還擁有更復雜的內部結構。

因為在某些哲學理論中,宇宙中的一切要麽是無限可分的,要麽是由一種基本的、不可再分的物質組成。這種基本物質應當是均質的,具備完全相同的內容。

但誇克及其反粒子共有12種,它們在品質和電荷上各不相同。因此,一些信奉這種哲學理論的物理學家認為誇克是可分的。

然而,哲學是哲學,事實是事實。哲學雖能引導思考,但不能決定現實。

那麽誇克真的有內部結構嗎?

現代物理學的回答是:沒有!

因為誇克是最基本的粒子,屬於不可再分的型別。

標準模型將基本粒子定義為物質的最終構成單位,不可再分。所以按照現有的物理理論,誇克的內部結構是未知的,或者說尚未被證實存在的弦。

是否物質的細分就此止步於誇克?

無論是直覺還是邏輯上,這都是難以令人接受的。

為什麽物理學家堅稱誇克不可再分呢?

這與四種基本作用力緊密相關。所謂基本力,是因為它們構成了宇宙中最根本的交互作用。

所有大尺度的力學現象最終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基本力,如果基本力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機制,那麽它們就不再是「基本」的了。

例如,摩擦力和彈力本質上是電磁力的表現,它們不是基本力,因為它們可以被進一步分解為電磁力的作用。

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向心力也不是基本力,而是重力的一種表現。

因此,基本力的傳遞必須由基本粒子來完成。如果基本力的介質不是基本粒子而是複合粒子,那麽這些複合粒子內部又是由什麽力維系的,這樣這些力就不能被視為基本力了。

我們已知,電磁力由光子傳遞,光子是基本粒子。

弱力由W和Z玻色子傳遞,它們也是基本粒子。

強力由膠子傳遞, 膠子 也是基本粒子。至於重力,雖然重力子尚未被發現,但科學界普遍認為重力子也是基本粒子,在標準模型中已有其位置。

那麽,誇克能否被進一步細分呢?

答案是,它們是不可分的基本粒子。

因為電子能發射光子,光子是基本粒子,這說明電子也是基本粒子。如果電子內部還有結構,那麽光子的放射線就不會源於電子,而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電子有內部結構。

理論上,基本力的介質應由相同級別的粒子產生。

基本粒子間的交互作用應當是平等的,如果不是,則基本粒子應當與複合粒子的內部結構有關,而不是與複合粒子本身有關。

現在我們再考慮弱力和強力。

科學家們發現,弱力和強力的作用都發生在誇克級別,誇克的味變引起弱力,誇克間的禁閉由強力引起。

這兩種基本力都在誇克級別上發揮作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誇克是基本粒子,且不可再細分。

為什麽誇克不能被拆分開?

因為誇克無法單獨存在,更不用說單獨撞擊誇克了。

誇克通常以三個一組的形式存在,組成質子或中子。誇克間透過強力交互作用,由膠子負責傳遞這種力。

強力與電磁力和重力的性質正相反。

我們知道,電磁力和重力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弱。

但誇克間的強力卻是相反,稍微增加距離,強力就會急劇增強,這就是所謂的誇克禁閉。

因此,要拉開誇克,需要投入巨大的能量。

這主要是由於膠子將誇克連在一起,形成了強力和誇克禁閉效應。

盡管膠子難以從誇克中脫離,但只要能量足夠,膠子仍可擺脫誇克的束縛。

一旦膠子脫離誇克,釋放的能量會形成新的正—反誇克對,這些新形成的誇克對就構成了介子,介子是核力的一部份,負責維持原子核的穩定。

如果沒有核力,正電的質子會相互排斥,正是由於核力強於電磁力,質子才能聚集形成穩定的原子核。

現在很多科學家對能夠撞開誇克持悲觀態度,因為誇克已經被納入基本粒子的範疇。

基本粒子的定義就是不可再分的最終粒子。物質的細分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許多科學家並不接受這一點。畢竟誇克的不可再分僅僅是當前標準模型的一個妥協。

當前的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理論上,物質的最小尺度被認為是普朗克長度。

這並不意味著普朗克長度

以下不存在任何物理現象,而是在普朗克長度以下的現象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現實世界。

也就是說,存在著兩個分開的世界:普朗克長度以上的物理世界和普朗克長度以下的世界,這兩個世界的物理規律不互相影響。普朗克長度以下可能不存在重力、弱力和電磁力。

按照普朗克長度的定義,我們的現實世界的最小尺度就是一個普朗克長度,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可能存在一個剛好為普朗克長度的物質,這種物質才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終單元,進而組成原子,再組成宏觀世界。

在文章的結尾,我必須強調:所有這些推測都是基於現有的物理理論框架。

如果未來發現誇克內部還有更微小的結構,那將徹底推翻整個標準模型,並可能導致弱力和強力被剔除出基本力的行列。

如果這樣,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的定義將會徹底被重新編寫。

實際上,我倒是希望這樣,如果科學總是遵循簡單美觀的原則發展,物理學就會在牛頓時代就告一段落。那麽我們也就不會有現代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享受不到這些理論帶來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