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3D打印煎餅?清華高材生辭去百萬年薪賣煎餅,如今成就令人驚嘆

2024-02-02科學

文| 馬曉斌

編輯| 昭明

與IBM高薪工作相比,你會選擇擺攤賣煎餅嗎?

2013年,清華畢業生吳一黎做了一個他人很難理解的決定,他要從IBM辭職,準備開一家煎餅店。

更離譜的是,他的決定竟得到了妻子劉佳雪和同事馮偉的支持,不曾想,多年過去後,他如今的成就令人驚嘆。

01健康高於金錢

對於一些IT行業的精英人士而言,賺錢很容易,但要賺很多錢,那可能就需要用生命去交換。

吳一黎從清華大學畢業後,曾就職於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每年領著高薪過活,可謂是風光無兩。

恰巧他的妻子也是清華畢業的碩士,年薪不比吳一黎低多少。就他們這樣的家庭,只要維持現狀,日子總會過成全天下絕大多數人羨慕的樣子。

然而高薪並不是那麽好拿的,長期的坐班生活,讓吳一黎的頸椎和眼睛不堪重負,時常鬧病罷工。

同時,長久的熬夜和同事關系,更令吳一黎感到身心俱疲,為了健康,吳一黎只能忍痛從公司辭職。

工作按下暫停鍵,但生活的暫停鍵卻無法按下,因為它不會因一個人的生活,而輕易發生改變。

吳一黎從小就有一顆做大事業的心,即使被IBM公司招聘,仍無法滿足他想闖出另一番天地的心思。

在IBM公司時,吳一黎就想過一個問題,從公司離職之後,他要做什麽。

吳一黎和妻子劉佳雪喜歡吃煎餅,而且已經達到了迷戀的程度。每天清早,在街頭或者巷尾,找一家最簡單的煎餅鋪子,要一份裹著雞蛋和醬汁的煎餅。

咬一口,外焦裏嫩的口感瞬間滿足他們對煎餅的所有幻想,而那辣椒、生菜和雞蛋的組合,配合煎餅獨有的鍋氣,沈醉的不只是肉體。

冒然闖入一個行業是很危險的,清華高材生的招牌可對沖不了創業的風險。吳一黎想創業,但卻不想隨便找個行業做做看。

除了在校時所讀的專業之外,煎餅或許是吳一黎最了解的,可即使是這樣,吳一黎在創業前還是做了一番調研。

在他的調研報告中,單北京煎餅每天的供應量就超過十萬張,且不將一些流動商販賣出的煎餅計算在內。

換句話說,煎餅在北京有著足夠大的市場,如果能將煎餅與吳一黎最擅長的IT行業結合在一起,每年賺幾個億,還是有望實作的。

當吳一黎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妻子劉佳雪和同事馮偉時,她們竟意外的都贊成吳一黎的想法,並於同年與吳一黎一起辭職,開始在北京賣起了煎餅。

02玩笑變成產品

經過七個月的準備,吳一黎於2014年春天,在北京SOHO商圈開起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家煎餅店。

為了這個店,吳一黎搭上了40萬的啟動資金。

每一份煎餅都很簡單,只有一份6塊錢的煎餅和一份飲品,而這對很多上班族來說,簡直就是「福利」。

吳一黎開店時,在宣傳方面沒花一分錢,倒不是因為他出不起這個錢,只是因為他想看一看煎餅店的自然顧客量。

這家巴掌大的煎餅店果然沒有令吳一黎失望,每個月的純利潤竟然能高達6萬元,超乎了吳一黎等三人的意料。

每天看著小店內顧客盈門,吳一黎等三人自然是歡喜得很,可總像是缺點什麽東西。

2015年,吳一黎參加了一場畢業聚會,在這裏他碰上了同級學霸施侃樂,這是一個對3D打印技術有深入研究的人。

大學時,因為是同級同屆的緣故,他們的宿舍相離不遠,因此彼此也算是見過。

此番見面,二人相談甚歡,期間施侃樂開了一個玩笑,「為什麽不將3D打印技術與煎餅結合在一起呢?」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施侃樂無意間的一句話,讓吳一黎發現了他一直以為缺少的那樣東西。

吳一黎想用自己的專業,讓煎餅這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小吃「昇華」,從而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神話。

況且就3D打印技術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科學技術。

目前國外已經有人用它打印過細胞、人體器官、塑膠制品、金屬材料,甚至還有別墅和步行街,為什麽就不能用它來打印小吃呢?

抱著這個想法,吳一黎與同學施侃樂進行合作。

在外行看來,施侃樂的想法想要實施其實並不復雜。

只需要將3D打印系統與3D打印器械連線在一起,而後根據吳一黎選擇的材料對相關參數進行調整,打印煎餅也只是手拿把掐的事。

事實上,整個研發的過程並沒那麽簡單。

在剛開始研發的階段,為了能得到更為科學的參數,吳一黎帶著施侃樂和幾個員工,每天都守在打印系統和煎餅鍋前,重復著揉面團、煎餅、測試溫度的過程。

半年時間,連吳一黎這個老板都胖了二十多斤,更別說其他人了。

過程雖然艱辛,可在吳一黎、施侃樂等人的堅持下,全世界第一台能打印出煎餅的機器總算面世了。

03口碑永遠至上

與人工煎餅相比,3D打印似乎並沒有快多少。經過測試,3D打印出的煎餅最短耗時2分鐘,最長耗時5分鐘。

這主要是因為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將煎餅制作成特定的形狀,並配上特定的圖案,圖案越復雜,耗時就越長。

當然,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煎餅,在口感上比之人工要稍微差一點,畢竟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煎餅,對材料會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另外,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煎餅的最大好處在於,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人力資源。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吳一黎等人開發的3D打印技術的支持下,一個人至多可以操作20張鍋,這效率遠非人工可比擬。

近年來,清華北大等高校高材生創業的案例很多,但很多都止步於盲目擴張,忘記了產品品質和口碑才是創業成功的保障。

創業成功後,吳一黎的妻子劉佳雪嚴把品質關,她想要的,從來都不是讓所有忙碌的都市人能吃到煎餅。

而是讓所有人在吃到快樂和好玩的同時,也能吃到一份健康。其目的是為了讓中國的煎餅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早在2016年時,吳一黎等人開發的煎餅機器就已經更新到第四代,對溫度的控制也采用了芯片式控溫器。

2017年初,吳一黎在眾多合夥夥伴的支持下,於北京市中心,開了全球第一家無人煎餅店。從顧客進門到付費離開,全過程不需要人工參與。

至如今,賣煎餅早已經不是吳一黎等人唯一的盈利渠道,同時還有煎餅機和新媒體。

雖然賣煎餅看起來有失清華高材生的身份,但其結果,無疑令人驚嘆。

材料來源:中國網·東海資訊、清華新聞·媒體清華、科技創談、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