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的課程中,我了解到,我們的科技成就,是多麽的強大。等我成年了,一定要為中國的航空工業做點什麽,就做什麽。」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落成啟用兩年之後,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了300場科學教育的「三百場」,線上和線下共吸引了將近一千五百萬的觀眾。
七月二十三日早上,航空航天學院李傳江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黎俊教授,機電學院2023屆博士研究生阮旭,以【太空中的無盡風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探月20年】,【嫦娥登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月球鉆井中的作用】等一系列的學術報告,透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科學的滋味」。來自哈爾濱市尚誌小學、哈爾濱市豐豐中學的學生以離線方式參與了此次活動。
「2022年五月二十二日,我在哈爾濱大學擔任了【火星上的科技】講座,時隔兩年,我很高興能在這裏為年輕人講述中國探月二十年的歷史。李傳江表示,「我們在哈爾濱大學開設的講座,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台,我想透過我們的講座,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學技術有所了解,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們所要做的事情。」
李傳江教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一次講座講關於火星的探索
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樹立科學理想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中心組建了一批3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本、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團隊,作為講座的特邀講師。他們用「平常嗑」、老朋友、新朋友、孩子等能聽懂的「家常話」,向人們娓娓道來,講著哈爾濱工業建設大國重器,培育傑出人才的鮮活事例,以及哈爾濱人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揭秘」了一批國家重要科研計畫,如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建巢,祝融探火,天眼問宇等。
從線上的「小」班到線上的「大」班,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年多來,積極地探尋了以「科學普及+思想政治」為核心的大中小學融合教育方式,以「八百壯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技術人員形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把自己的個人發展與祖國民族的未來命運結合起來,投身於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
提供優質的商品,開拓新的內涵和形態
伸手可及的「閃電」,能讓人「隱形」的玻璃,能用微波爐制造的金剛石……從基本原理到科學的最新發展動向,從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再到國家的發展,哈工大的教室,用科普講解、互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方式,將高深、高端、高精尖的科普,變成了好看、好學、好吸收的東西。
哈工大講堂是哈工大的一系列計畫,包括哈工大的每周六講堂,哈工大講堂每月一次進校園,「強國系列科普講座」,以及暑期學校等。哈爾濱工業大學針對學生的個性需要開展科學教育,為學生「量體裁衣」,「精準滴灌」,幫助學生接觸學科前沿,培養科學思維,把科學的種子埋進兒童的心裏。
創新全媒介傳播方式,向全國普及科普
在此基礎上,學院還利用了官方的全媒體平台,與中央媒體、社交媒體、主串流媒體等多個媒體平台相結合,創造性地建立起了「線上+線下」的新型科普融合傳播模式。與央視黑龍江總站合作,依托學院強大的教師及研究資源,制作高品質的【常識課】科普欄目,先後邀請範峰教授,李傳江教授,吳宜勇教授,金晶教授,任延宇教授等10集,成功地引起了一大群「追劇」的年輕人的關註。
四月二十四日,正值中國航空日的第9個日子,哈爾濱工業大學「走進學校」專題——「大國系列」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在航空博物館舉辦。【這個航天日,去月球和火星來一場深空 walk】【帶你探秘哈工大在「家門口」怎樣做「太空實驗」】的專題報告會,由機械工程系楊立軍教授和生命科學與醫藥學系的田維明教授共同主講。兩次的總播放量超過了五百八十八萬。
「我早就想去哈爾濱看看,在這個假期裏,我認識了不少好朋友,也認識了不少航天方面的東西,才知道哈工大是一所多麽了不起的大學。剛到哈爾濱的時候,我一放學就跑到學校,打卡博物館,航空博物館,圖書館,食堂等等。將來,我一定要向哈工大的兄弟姐妹們那樣,努力奮鬥,為國家的航空工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谷逸臣】北京兒童
「上午七點二十三分,南開齊齊哈爾到哈爾濱,坐動車要半個多小時,十點左右就能到了。300多公裏也不算太長,如果能在這裏聽一堂自己最愛的科學講座,了解一下這個國家的科技,對我來說也不算什麽了。」
──李澤銘在齊齊哈爾求學
回程機票部份截圖
李澤銘和教師的交流
「我在哈爾濱大學報名的時候,就一直關註著這個微信,想要趕上一節哈爾濱的課程,讓他開心個幾天。課程結束之後,我們的導師會有很好的解答,並且會對學生進行指導。」
-丁洪偉同學的父母
文稿:哈爾濱工學院文稿:寇鈺合
來源:新聞傳媒集團
文字編輯:李雙余
責編:闞思邈
校對|宋玲、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