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資源消耗激增,地球面臨三重危機丨2024年版【全球資源展望】釋出

2024-03-08科學

世界正處於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汙染和廢物的三重發展危機之中。2024年3月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釋出了2024年版【全球資源展望】(Global Resources Outlook 2024),該報告說明了自2019年版【全球資源展望】釋出以來,全球資源使用的變化趨勢,強調了資源對於有效推進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的重要性,並呼籲全球加速向永續資源利用模式轉型。

本文對報告中的一些重要觀點與數據進行了梳理,以供參考。

資源消耗增長是生態危機的主要驅動力

報告指出,資源使用所造成的各類環境影響都在上升:物質資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礦物、非金屬礦物和生物質)的開采和加工占溫室瓦斯排放量的55%以上,在顆粒物質對健康的影響中占40%;如果考慮土地利用變化,則各類資源使用的氣候影響將增加到60%以上。其中,生物質資源影響最大,占比28%,其次是化石燃料,占比18%,然後是非金屬礦物和金屬,共占比17%;在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和水資源緊缺的所有土地使用總量中,生物質資源相關活動(農作物和林業)也占到了90%以上。

資源使用在過去50年增加3倍多

全球人均資源需求量已從1970年的8.4噸增至2024年的13.2噸。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資源使用增加了3倍多,且當下仍在以每年超過2.3%的平均速度增長。建築系統和交通系統是資源需求上升的主要驅動力,其次是食品和能源系統。所有這些系統的資源需求加起來約占全球的90%。如果不采取緊急和協調一致的行動來改變資源的使用方式,到2060年,全球物質資源開采量可能比2020年增加近60%,即從1000億噸增加到1600億噸,這將影響 「滿足所有人的基本人類需求」這一永續發展目標的落實。

向可迴圈和永續的生物經濟過渡

目前,資源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大大超過控溫1.5℃和避免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目標所對應的影響水平。基於對多邊環境協定(如【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荒漠化公約】)和各類科學文獻制定的科學目標的分析,報告指出,全球需要在采取行動降低溫室瓦斯排放的同時註意資源的關鍵作用。鑒於生物質資源造成的環境影響日益嚴重,向可迴圈和永續的生物經濟過渡至關重要。同時,永續的生物經濟必須建立在最大限度提高人類福祉並最大限度減少環境影響的基礎上,從而避免富含豐富生物多樣性和碳匯的自然系統發生轉變。

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資源足跡最高

數據顯示,當前,高收入國家人均資源消耗是低收入國家的6倍,人均造成的氣候影響是低收入國家的10倍。自2000年以來,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資源足跡就始終保持最高水平,中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資源足跡則增加了1倍以上,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但人均氣候影響仍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低收入國家的人均資源消耗和相關環境影響則自1995年來就一直相對較低,幾乎沒有變化。報告強調,高收入國家將環境影響透過全球貿易轉移到了其他國家,這種不平等現象必須作為全球永續發展行程的核心問題加以解決。

資源消耗與人類福祉提升需要逐步脫鉤

報告認為,提升資源效率和推行支持性政策可以減少物質資源的使用,在大大減少中高收入國家環境影響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實作資源消耗與人類福祉之間的「絕對脫鉤」,將資源留給其他更需要的地區。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政策則應側重於實作「相對脫鉤」,在增加資源使用以減少不平等的同時,盡可能提高效率、減少環境影響。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絕對脫鉤」現象。

綜合措施具有最佳化資源使用模式的潛力

相關模型對於全球實作資源消耗與福祉提升脫鉤的潛力進行了情景模擬。模型顯示,在實施覆蓋資源效率、氣候和能源、糧食和土地的綜合有效行動的假設下,從2040年左右起,全球資源使用總量將開始減少(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以上國家減少的資源消耗量總體上超過了低收入和中等以下收入國家增加的資源消耗量)。而推動這些變化的轉型政策也將同步減少經濟不平等並促進全球收入增長,模型預測,到2060年,全球GDP有希望比按照歷史趨勢預測的數值高出約3%,全球人類發展指數也有可能高出7%。

需要加大對消費端資源使用的關註

報告提出,當前全球針對永續資源利用的措施主要側重於生產端,如果要從結構上改變資源的過度消耗,就要輔之以消費端措施。例如,調整飲食方式、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等措施可以使糧食所需土地在2060年比2020年減少5%,同時確保人人獲得充足營養;與目前趨勢相比,透過共享和減少主動運輸,可以在2060年之前減少50%的相關庫存需求、50%的能源需求,以及60%的溫室瓦斯排放;采用更多可迴圈、壽命延長的建築材料以及其他迴圈經濟措施的社群建設,可在2060年減少25%的建築材料庫存,與之關聯的能源需求和溫室瓦斯排放也將同步減少30%。

以大膽的政策行動淘汰不永續活動

報告認為,由於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當前實作全球永續發展的道路越來越陡峭和狹窄,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使資源治理制度化,包括將資源納入多邊環境協定的執行工作,在所有治理層面確定永續資源利用途徑,以及制定支持永續自然資源管理的多層次制度規劃。此外,各國還需要持續探索監測經濟結構中資源的真實成本,透過適當的金融、貿易和經濟激勵措施引導資金轉向永續資源利用,將永續消費選擇納入社會主流,以及推動創造更多迴圈、高效和低影響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

來源丨 永續發展經濟導刊

文丨 朱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推廣、投稿、轉載可在後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聯系我們~

推薦閱讀

7種良性反饋迴圈,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10個數據告訴你,氣候變遷是如何影響自然災害的

什麽是氣候臨界點?7個有失控風險的自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