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頂尖研究所所長遭Science撤稿,牽出學術造假「窩案」

2024-04-23科學

編譯 | 張晴丹

近日,一場涉及神經科學和癌癥研究領域的造假風波席卷學術界。

此次風波核心是美國科學院院士Laurie Glimcher。4月19日, Science 雜誌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發表的論文,Laurie Glimcher正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

Science 給出的撤稿原因是,基於從2021年2月開始的內部調查和分析,文章中有許多關鍵圖片存在問題,論文部份作者認為這些數據已無法支持原研究結論,因此撤回了這篇論文。

俗話說「拔出蘿蔔帶出泥」,撤稿事件背後牽扯出了更多學術造假情況,多名學術「大牛」的學術不端行為浮出水面。

4月19日,Science雜誌撤回Glimcher的論文。

論文一作拒絕撤稿

第一位要介紹的涉事「主角」是這篇撤回論文的第一作者——「明星神經科學家」Claudio Hetz。

18年前這篇文章發表時,Hetz正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工作,而Glimcher是哈佛大學免疫學和醫學教授,她也是Hetz的導師。Hetz當時所做的研究主要與細胞雕亡有關。

人體每天都有很多細胞死亡,死亡方式也五花八門,其中一種「死法」叫細胞雕亡。細胞雕亡是機體維持組織穩態和胚胎發育的重要機制之一,受多種訊號分子的調控。促雕亡Bcl-2家族成員BAX和BAK蛋白在細胞雕亡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Hetz的這項研究則揭示了BAX和BAK透過與內質網應激感應蛋白IRE1α交互作用以調節未折疊蛋白反應的機制。當年論文一發表,就引起了廣泛關註,被認為是細胞雕亡和蛋白質穩態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

論文發表的第二年,Hetz就入職智利大學,繼續研究這些蛋白質,而且一路上做得風生水起。現在,Hetz已經是智利大學生物醫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哈佛大學兼職教授,更是國際神經科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領軍學者之一。

後來,不斷有人對論文中所用的影像提出質疑。Hetz曾在PubPeer上回應過對這篇論文的質疑。Hetz指出,影像問題是無心之失,他提供了有關研究的一些原始數據。不過該回復已從他的網頁上刪除。

Hetz被質疑的實驗圖片。圖源:PubPeer

對此,學術偵探Elisabeth Bik表示,這份回復中提供的影像似乎與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重復無關。考慮到所有這些問題,Bik建議期刊撤回這篇論文。Hetz沒有再作出回應。

2021年1月13日,Hetz被指控在他作為作者或共同作者參與的一些已發表的研究論文中存在違規行為——竄改照片。

今年1月,學術偵探、分子生物學家Sholto David也在一篇博文中強調了這篇論文的問題。David寫到,當時Hetz所在大學對他進行了調查,並釋出了一份譴責性報告,指責Hetz「極大的粗心和缺乏嚴謹性」。而Hetz則輕描淡寫,只是對自己沒有使用更高版本的Photoshop來更好地處理影像表示遺憾。

在2021年9月的一次采訪中,Hetz談到了他所處的境況。這是他被指控後第一次接受采訪。他承認犯了錯誤,但澄清說,這些錯誤從來都不是故意的,也沒有欺詐行為。他說,這段經歷讓他和他的團隊擁有了新的影像處理工具,以防止此類錯誤再次發生。「我們向發表的期刊發送了更正內容,並且被接收了。」

有位學者表示,Hetz的更正是錯誤的,「不足以恢復人們對相關數據可靠性的信心。」發表在 Science 雜誌上的撤回通知還指出,作者不再相信這些數據支持該研究的結論。

這篇論文對於Hetz的意義重大,是他截至目前在 Science 上發表的唯一一篇論文。 Science 出版商、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發言人Meagan Phelan透露,Hetz反對論文撤回的決定,因為他「堅持論文的結論,部份是基於他的實驗室所做的額外實驗。」

4位元著名學者,一家世界頂尖研究結構

作為Hetz的導師,Glimcher的學術造詣和地位十分崇高。

1976年,Glimcher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在免疫學和骨質疏松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上世紀90年代末,她開創性地揭示了白血球幫助免疫系統對抗感染和疾病這一機制,徹底顛覆了免疫學,也為後來的癌癥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她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腫瘤治療機構——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DFCI)的所長,該研究所出過諾貝爾獎得主。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癌癥治療藥物裏,出自DFCI的藥物占了半壁江山。

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DFCI)。

誰能想到,如此級別的學術「大牛」也會被撤稿。不光Glimcher攤上大事,她領導的DFCI也卷入學術造假風波。DFCI還有3位高級研究人員也被指控涉嫌學術不端,他們分別是DFCI執行副總裁William Hahn、實驗醫學高級副總裁Irene Ghobrial、哈佛醫學院教授Kenneth Anderson。

今年1月,David在博文中指出,他使用人工智慧影像分析軟體ImageTwin和手動檢測相結合的方法來尋找論文中的錯誤,發現這4位元「大牛」的多篇論文涉嫌實驗數據造假。被投訴指控的57篇論文發表時間從1999年至2017年。這些論文涵蓋了癌癥基礎研究,並行表在 Cell、Nature Medicine Science 等一系列期刊上,主要問題是透過修改影像偽造數據,多幅影像中發現重復痕跡,有些甚至直接復制、貼上。

2003年Glimcher作為通訊作者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的論文,圖片存在明顯的復制貼上行為。 圖源:PubPeer

四人中,William Hahn的學術誠信問題更嚴重。他在PubPeer上被質疑的文章多達40多篇,有18篇與影像問題相關。其中比較典型的是2005年發表在 Cancer Research 上的一篇論文,存在非常多的拼接和重復現象。目前這篇論文已於今年3月15日被撤回。

Hahn作為通訊作者於2005年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論文中,影像存在大量拼接和重復問題。 圖源:PubPeer

如此集中在同一個科研機構的學術不端行為令學術界瞠目結舌。在過去的幾周裏,DFCI撤回6篇論文,並對另外31篇論文進行數據更正,還有16篇論文正在接受調查。調查可能會持續一年之久,這場造假風波不知何時才能落下帷幕。

造假不斷,情況只會更糟

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不少精英高校都未能幸免。

此前,美國史丹佛大學前校長Marc Tessier-Lavigne被指控竄改影像和論文數據,【史丹佛日報】首次曝光了他的學術不端行為,在經過8個月審查後,於去年夏天辭職。

大約在同一時間,哈佛商學院教授Francesca Gino被指控偽造數據,導致該大學開始對她的任期進行正式評估。

去年12月,哈佛大學前校長Claudine Gay被指控在她的整個學術生涯中有數十起抄襲行為,她在國會聽證會上對美國大學校園反猶太主義問題的回應引發巨大爭議,而抄襲的指控更進一步加劇了要求她辭職的呼聲。她在今年1月宣布辭職,任期僅6個月,成為哈佛大學建校史上在職時間最短的校長。

越來越多的學術造假事件,給學術生態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僅影響公眾對科學研究的信任,更是對科研發展貽害無窮。

論文撤回證明文中的發現並不成立,既然研究結果不成立,也意味著相關研究所投入的資金沒有了意義。此次有57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的DFCI,每年都會獲得很多的科研資金。去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就提供給DFCI超1.6億美元的科研經費。

David就曾指出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在癌癥研究上,但相關研究進展十分緩慢,學術不端在裏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除此之外,參照這些撤稿研究內容的其他研究工作都會受其誤導。 Science 撤回的這篇論文是一項非常著名的研究。截至目前,已經被參照超過800次,產生的影響難以估計,可能會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帶來沈重打擊。

參考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123480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6B3AB4AA887C2D05639A8B072912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645094/

https://www.latercera.com/que-pasa/noticia/revista-science-finalmente-se-retracta-y-retira-publicacion-de-estudio-de-cientifico-chileno-claudio-hetz/HK7JNDYASND4TGJCDKBFNN22YY/

https://www.pressreader.com/

https://mp.weixin.qq.com/s/4CurhwjQNJDRbQJ03-adPw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A52B423E7F819C3E78182A846BD4B3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F14E205A17927ADE0ACE0F148660E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errors-found-dozens-papers-top-scientists-dana-farber-cancer-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