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工匠匯·第三批中國紡織大工匠|錢琴芳:經緯之間見匠心 紅黃藍中繪彩虹

2024-01-27科學

她,28年堅守一線,從事紡織品染整技術開發工作,研發「紡織顏色大數據系統」,改變傳統的顏色配色模式,紡織品調色效率大幅提升。

她,開發數千款新型面料,170余款面料獲得各類面料評選獎勵,多項研發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她,就是蘇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盛虹集團印染副總工程師錢琴芳。

一身素凈大方的工作服,爽朗的笑容中透著隨和,這便是錢琴芳給人的第一印象。走進她的辦公室,窗台上幾盆長勢旺盛的綠植將她心靈手巧的另一面彰顯無疑。辦公桌上各類工作用品擺放井井有條,處處透出主人的標準化作風。在靠墻的櫃子裏,整整齊齊躺著半櫃子工作日誌,隨手翻開一本,滿滿的記錄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思路和試驗結果,像這樣的筆記本,錢琴芳已經積攢了50多本。一摞摞的筆記,壘起了錢琴芳28年染色生涯的拼搏與堅守……

1991年,19歲的錢琴芳走出中學學堂,進入家鄉蘇州市相城區的一家小型紡織廠成為一名擋車工學徒。從那時起,錢琴芳每月都是全勤,她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學習上。技術不行,她就一遍一遍打樣琢磨配方,不懂的公式書裏查,不明白的工藝到現場請教老師傅;學歷不行,她就自學各類文化知識。1992年,她作為「苗子」被選派到蘇州大學舉辦的染整大專班脫產學習兩年,從此走上了紡織品染色開發的道路。

2000年,經過8年的發展,位於蘇州吳江盛澤鎮的盛虹印染已經由1992年創辦時的一家村辦小廠快速發展成為擁有8家染色、印花分廠的中型集團企業。此時盛虹集團正處在起步積累期邁向專業發展期的新階段,錢琴芳正是這個時候應邀加入求才若渴的盛虹,成為了一名調色師傅。進入盛虹後,錢琴芳很快因為技術精湛、學習能力強被任命為技術部經理。這個新成立的部門其實只有錢琴芳和兩個「兵」,但她沒有任何抱怨,三人小團隊開始了部門內部創業之旅。工作局面從哪裏開啟?錢琴芳開始一家家分廠去走訪調查,征詢需求。錢琴芳說,「大夫是給人看病,我是給布看病,人不舒服能說出來,布‘病’了,只能用經驗和技術去感受。」分廠遇到難題,她總能第一時間給出最佳方案,並且親自反復試驗,對比效果,為分廠生產提供保姆式服務。憑著精湛的配色技術和熱情的服務,錢琴芳慢慢成為了分廠遇到生產問題的首選咨詢物件。為了幫助分廠提高一次成功率,她和團隊成員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主動對全公司幾百支染料進行了系統的打樣分析,透過溫階實驗、PH實驗、助劑梯度實驗對所有染化料進行了系統分析歸類,全部整理成技術資料下發到車間,利用空余時間逐批培訓到每一位打樣員。從這時候開始,錢琴芳的心裏就埋下了要做標準化配色技術的種子。

2010年,錢琴芳提出了「中央顏色資料庫」的概念,但當時的國外顏色裝置廠家不同意開放數據介面,同時公司資訊化程度也無法達到數據互通的水平。錢琴芳並沒有氣餒,她堅信,電子資訊等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在傳統的紡織印染也能做到,印染行業也可以有「燈塔工廠」。認準方向的她默默地開始了細致的調研,兩個月後,一份詳細的可行性報告交到了總經理的案頭。自此,盛虹印染拉開了漫長的「兩化融合」這一建廠以來最大自我變革的帷幕。理想有多高,困難就有多大。盛虹印染既有自建分廠,也有兼並分廠和合作分廠,同時實行的是「一廠一品」的發展戰略,裝置型號復雜、產品種類繁多,各分廠發展程度和自動化水平也不盡相同,擺在錢琴芳面前的工作千頭萬緒。那幾年,「周末不休息、夜裏加班做」成為錢琴芳和團隊成員的工作常態,無窮無盡的基礎數據需要收集、整理、分析討論、制定參數。隨時會遇到新的問題,形成新的子計畫亟待解決。在做織物前處理環節數據整合的同時,錢琴芳提出將前處理數據與液堿線上管理系統整合成一套標準化系統,在獲取精確的裝置執行數據的同時,針對品種特性和前處理效果進行持續的工藝最佳化,最終實作了前處理工序液堿耗用降低25.6%的巨大進步。幾年間,她帶領技術和資訊化團隊一路披荊斬棘,圍繞「兩化融合」先後進行了70多次計畫攻關,考察、引進裝置600余台套,開發MES、CRM等資訊化系統,公司整體自動化、資訊化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間到了2016年,彼時的盛虹集團,已經憑借先進的技術優勢和管理模式在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獨占鰲頭,成為擁有20家染色、印花分廠,年產印染布超20億米的國內領先印染企業。規模優勢帶來了海量的生產大數據,同時也讓國外顏色裝置廠家看到了不可阻擋的趨勢。已經憑借出色的創新成績被任命為印染副總工程師的錢琴芳認為,推進顏色管理系統的時機已經到了,她再次提出了經過最佳化的「紡織顏色大數據系統」,她解釋道:「這套系統是基於海量大數據結合盛虹20多年印染經驗,自主開發涵蓋顏色、裝置、工藝、管理功能的印染整體解決方案」。該系統配色模組放棄了國外顏色裝置廠家基於染料內容進行配色的模式,選擇自主開發找色系統。基於400余支染料、26000余種面料基材、每年新增的200多萬個顏色配方整理形成龐大的基礎資料庫,開發找色功能,解決國外裝置廠家軟體無法適用多種類基材的問題;基於Kubelka-Munk單常數理論的三刺激值匹配的配色及修色演算法;解決絕大多數情況的配色及修色問題,存在不適用的盲區,如熒光色等情況;開發基於經驗的色差值修色演算法,補充解決三刺激值匹配演算法不適用的情況,打破了歐美公司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錢琴芳還帶領技術和資訊化團隊,不斷深度開發配色修色功能,探索AI套用,研究客戶偏好配方,匹配最低成本配方、最簡單工藝配方等。經過幾年的開發,努力終於實作重要突破。目前盛虹已經實作了打樣裝置自動化、配方智慧化、工藝智慧化,配色一次成功率已經達到90%以上,打樣操作難度不斷降低。與2016年前相比,配色效率提升40%以上,勞動強度至少降低50%。

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錢琴芳每天穿梭於各分廠之間,日復一日地解決著各種技術難題,固化每一款新面料的染整工藝。近5年她帶領公司技術團隊研發各類新型面料2000余款,完成各類技術創新30余項;每年都有多款面料在國際國內各項優秀面料評選中獲獎,成為年度時尚產品,其中「紡織品數位機印印花面料」在2013年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隨著各地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陸續落地,對企業來說,一場馬拉松式的「大考」已經到來。錢琴芳對此信心滿滿,早在幾年前她就已提前布局,投入大量精力研發生態環保印染技術和生物基纖維面料,制定清潔生產標準。2014年,錢琴芳研發的「高密化纖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及技術」就實作了單位產能節水60%,節電59.5%,節省蒸汽35%,減少COD排放30%以上的巨大進步,每萬米面料綜合成本直接降低1200元,該技術獲得2014年中國紡聯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她負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計畫【生物基聚酯、聚醯胺高效聚合紡絲技術】五課題的研發工作,計畫基於生物基PTT、PA56纖維特性,開發低溫淺色勻染、高配伍深染的加工工藝,多功能協效整合整理工藝,並綜合整合為一體化的紡織印染加工技術,將形成2000萬米/年生物基聚酯、聚醯胺纖維面料生產能力,銷售收入約2.4億元、新增利稅0.6億元。2011年9月,江蘇省技術監督局下發了關於江蘇省地方標準計畫的通知,由盛虹集團負責江蘇省地方標準「印染布可比單位綜合能耗限額及計算方法」的編撰和制定,錢琴芳透過大量的實測和摸排,與同事一起共同編寫完成該標準,在編寫過程中,廣泛參考國家、行業法律法規,同時對比山東、浙江等省地方標準。在2012年7-8月召集了江蘇省內40多家印染企業、多位江蘇省紡織行業協會專家,進行了標準草案意見的征詢、研討,涉及蘇州、常州、南通、宜興、江陰等地區,並囊括了棉類、絨類、滌棉類、化纖類、人造纖維類等印染生產品種。最終建立了江蘇省印染行業能源消耗量的計算考核及控制評價體系。

現在,錢琴芳把大部份心思和精力花在「傳幫帶」上。在她看來,培養更多高水準技術人員才能夠實作標準化操作,讓染色一次成功率不斷提升才是關鍵。目前,每個月的技術培訓交流會已經成為慣例,來自各分廠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在經過系統的技術培訓與考核後,回到車間班組均成為分廠骨幹力量。她的團隊也被江蘇省總工會授予2015年「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的集體榮譽稱號。

印染行業是一個走在科技與時尚之間,創新與堅守並存的行業,作為該領域的技術先行者,錢琴芳一直在踐行自己探索與傳承的職業理念,她用50多本工作筆記把職業價值記錄在一次次創新中。工於致誠,行以至遠。錢琴芳相信自己能用執著和智慧,發揚工匠精神,為中國印染行業發展染就新的錦繡。

(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全國委員會供稿)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