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蓮,一種極其「中國」的水生經濟作物

2024-02-01科學

作為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一億三千萬前,它的「家族」曾遍布全球。

第四紀冰期以後,諸多植物被冰川吞噬消失,蓮卻得以幸存。

雖得以幸存,但與同為孑遺植物的銀杏一樣。

原本龐大的「家族」,唯剩兩個植物種續存;原本廣泛的地理分布範圍,也縮小至亞洲和大洋洲北部。

而後歷經數千萬年時間裏的風雨陽光,蓮,等來了最懂它的中國人。

滄海桑田,我們無法追尋何時、哪刻,中國人與蓮第一次相遇。

但我知道就在那時、那刻,蓮這個水生植物和中華民族結下了不解之緣。

至少5000年的采食利用、3000年的栽培種植歷史,蓮,在中國地無分南北西東,凡有水處皆可種植,集食用、藥用、觀賞價值於一身,又超脫植物內容,成為精神文化的載體。

其它水生植物也好、作物也罷,無出其右,經年累月,蓮,已經成為一種極其「中國」的水生經濟作物。

蓮,有菡萏、荷花、澤芝、芙蓉、芙蕖、朱花、凈友等諸多別稱。

毛茛目睡蓮科蓮亞科蓮屬多年生水生植物,是起源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

化石證據表明,在第四紀冰期來臨之前,蓮屬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相當廣泛,古植物學家據蓮

化石形態特征推測,彼時蓮屬植物至少有10——12種。

目前,蓮屬植物只有兩個植物種,分別是分布在亞洲和大洋洲北部的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和分布在美洲的美洲黃蓮(Nelumbo lutea (Willd.) Pers.) ,前者種質資源豐富,後者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部份地區已被列為極度瀕危或瀕危物種。

野生分布於中國和中國主要種植的植物種是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也稱「中國蓮」。

蓮,本就生在中國

作為在地球上存在數億年之久又經歷冰期幸存孑遺的古老植物,從物種這一角度出發,當前很難準確探究其最初原產地。

所以,蓮究竟起源於何處,早前一直存在爭議,爭議主要在印度和中國之間。

不少早期國內外文獻資料中記載蓮起源於印度。

比如1957年出版的【中國蔬菜栽培學】中就記載:

蓮原產於印度,自印度傳至蘇聯和中國。

再比如,蓮的英文名為「East Indian Lotus」,轉譯過來是「東印度蓮」。

但在新的考古證據和深究之下,顯然並非如此。

先說蓮的英文名問題

這其實很簡單,歐洲國家沒有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於數百年前才開始引種,最早從印度引種,所以命名「East Indian Lotus」,因此代表不了什麽。

再從多角度看

一方面,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古植物學家就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蓮化石。

而後國內多地都發蓮化石並且年代更為久遠,2018年中國古植物學家在黑龍江嘉蔭發現了距今約8300-8600萬年的蓮化石,足以證明恐龍時代中國就已經有蓮了。

反觀印度,別說近億年的化石,就是千萬年的也未見報道,所以從中國多地古早化石證據可以看出,以物種角度出發絕無印度傳入一說,同時可以證明中國至少是蓮屬植物的起源地之一。

另一方面,印度對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利用雖然也相當悠久,但是與中國相比差之甚遠。

確實也曾伴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不過傳入的只是蓮文化概念,而漢朝(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 之前,我們對蓮的利用已經相當充分,並且已將其視作精神文明的載體,更何況到唐代時,那一隅的外來蓮文化概念,也已經被我們改後同化了。

1973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鄭州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已經碳化的蓮子,距今約5000年的時間,並且這些蓮子是和碳化的糧食一同發現,足以證明至少在50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開始食用蓮。

而記錄周朝事史的【逸周書】記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表明3000年前中國就或已經開始人工種植蓮。

總得來說,不論從考古證據,還是文獻記載。

亦或是文化傳承和當前學界主要共識以及生物多樣性中心等角度出發。

蓮,都本就生在中國。

蓮,被利用到極致的水生植物

由於蓮本就全身是寶,加上又遇到善於物盡其用的中國人,在中國蓮早早便已被充分利用。

諸多考古證據表明,在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蓮就已經逐漸成為,集食用、藥用、觀賞於一身,受王侯貴胄推崇、尋常百姓喜愛的水生植物。

戰國時期成書的【爾雅】中記載:

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短短的二十多個字,看起來沒什麽,但實則文字所蘊含的力量巨大。

它表達了在先秦時期,蓮的根、莖、葉、花、果、子等每一個部份都有專用的名稱,這在其它原產中國的植物、作物身上極其少見。

說白了,為啥蓮的每一個部份都有專用名稱,就是因為蓮的每一個部份都有用。

我們都知道藕、蓮子是蓮的主要食用部份,但在物質匱乏的古代,蓮身上除了老莖、須根外都曾被作為食物。

從秦朝開始,蓮已經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

在大量、廣泛分布的野生資源基礎下,加之隨著人為種植和種植範圍、規模的擴大,到隋唐時期蓮在普通百姓餐桌上也已經相當常見。

提到種蓮,古人真是對得起這個全身是寶的植物。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種藕法」和「種蓮子法」兩種種植蓮的方法,距今約1500年的時間。

或許「種藕法」和「種蓮子法」沖擊力不強,那我換種說法,至少在15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蓮的「無性繁殖技術」和「有性繁殖技術」。

除了【齊民要術】後世諸多古代農書中基本都提到了蓮,並且蓮還有其專屬著作——【瓨荷譜】,不僅記錄了諸多蓮栽培品種,還種植方法總結的相當精細,在其它植物上同樣少見。

早早誕生和日趨完善的種植技術讓蓮成了古代盛世美菜,亂世饑糧。

除了食用價值外,蓮的藥用價值也被早早的發現。

【神農百草經】中記載:

蓮,味甘平,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

雖然用現在的視角回頭看,所載蓮之藥效確實有些誇張,但以當時背景去看,可以理解。

另外現代醫學證明,蓮確實具有一定的藥性。

除了食、用,蓮還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從湖澤賞蓮到古代園林造景發展至盆栽、碗栽,從自然直接搬至家中,可見古人是多愛蓮花吧。

即便是現如今,滿湖蓮花、缸中芙蓉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並且蓮還是國內很多城市的市花,比如「太美~」的濟寧(「太美~」是個梗,詳情見抖音濟寧文旅) 。

蓮,中國文化,文化中國

吃它、用它、看它,如果蓮只是滿足了我們的物質需求,講它極其「中國」或多或少差點什麽。

怎麽能差呢?

中國人與蓮第一次相見,或許只是因為它能吃,但而後吃它、用它、看它時,蓮給予的滿足就不只是物質。

沒有精神層面的滿足,本能生吃的蓮子、蓮藕,又何必成為餐桌上造型精美、味道獨特的「妙手藕得」、「蓮滿金秋」、「孔雀開屏」、「玲瓏寶塔」等一道道嘗味也吃意境的菜肴。

又何必,用面粉、米粉做成蓮花、蓮子、蓮葉的樣子,慶節氣、寄哀思。

沒有精神層面的滿足,哪來吳王夫差修建「玩華池」,今天誰又能想象那「沈魚」的越國西施采蓮、浣紗時的絕美。

沒有精神層面的滿足,哪來漢樂府采蓮曲【相和曲·江南】的古韻悠揚和雅俗共賞人人都能哼唱兩句的【荷塘月色】。

沒有精神層面的滿足,蓮又怎會是儒家「君子花」,道、佛之「祥瑞」,在儒、釋、道三大家都具有光明、美好、聖潔的象征意義。

沒有精神層面的滿足,李商隱何必【贈荷花】,周敦頤何必【愛蓮說】,文人騷客何必有感而發,「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應知周子意,可上采蓮船。」、「芙蕖不忘頻頻笑,青蓋芬芳情意飛。」如何驚艷,怎會傳唱千年。

君子是蓮、和諧是蓮、愛情是蓮、吉祥是蓮、多子多福是蓮、富裕有余是蓮、青雲直上是蓮、高尚清廉還是蓮。

一張張畫蓮的古畫,一件件繡蓮的衣裳,頭上的蓮花發簪,房屋上的蓮紋,精神層面的滿足拉滿。

5000年的采食利用歷史,吉祥、高潔的蓮已經於中國的文學藝術、音樂繪畫、裝飾服飾、飲食風俗、建築園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蓮,是中國文化也文化了中國。

蓮,再續萬千年情緣

除了過去,還有當下和未來。

現階段,中國是全球蓮種植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範圍最廣、文化延伸最為多樣濃郁的國家。

不過,凡事如是,多了,往往就不珍惜。

目前,不少野生蓮資源遭到各種破壞,生存環境堪憂;蓮種植、加工產業發展多遇瓶頸,從事種植生產、加工制作的業內人士收益不穩。

這個極其「中國」的水生經濟作物雖仍然極其「中國」,但總不能真入困境時,再談珍惜。

我是一個農業人,但本篇文章突出了蓮的歷史和文化,要的就是引發農業人對作物文化的重視。

當下的中國人,需要不只是湖中景、盆中花、甘蓮和脆藕,更需要的是吃它、用它、看它時的精神滿足。

蓮,千萬年積累下的文化夠講,我只說了一隅。

望業內人,左手抓實用,右手握精神,與蓮再續萬千年情緣。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農民、農村、植物科普等型別的文章,那請關註、點贊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