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Nature:新冠長期感染,在免疫力正常人群中,比例並不低!

2024-02-26科學

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感染會導致持續持續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感染,在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群中,這種情況的比例並不低。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 Na ture雜誌上。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更容易長期感染新冠病毒,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出現的多種新變種的重要來源,這種變異進一步引發了連續的感染浪潮,包括Alpha和Omicron等多種變種。但到目前為止,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群中出現持續性新冠感染的流行率以及病毒在這些情況下病毒是如何演變的,仍然都是未知數。

為了調查這一點,研究人員使用了國家統計局新冠感染調查局(ONS-CIS)的數據,該調查大約每月對參與者進行測試。在90,000多名參與者中,3,603人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間提供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陽性樣本,對病毒進行了測序。其中,381人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對相同的病毒感染檢測呈陽性。在這個群體中,54人持續感染,持續了至少兩個月。 研究人員估計,所有感染中有千分之一到200分之一(0.1-0.5%)可能會持續存在,並持續至少60天。

在某些情況下,某些個體甚至仍然感染了在普通人群中已經滅絕的病毒變體。相比之下, 研究人員發現,同一變體再次感染非常罕見,可能是由於宿主對該變體產生免疫力,並且該變體在幾個月後頻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

在381例持續感染中,65例在感染過程中進行了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核酸測試。這些人中的大多數(82%)表現出反常的病毒動態,經歷了病毒載量高、然後變低、然後在升高的動態變化。據研究人員稱,這表明病毒可以在長期感染期間保持積極復制的能力。

在這項研究中,與更典型感染的人相比,持續感染的人在感染開始後超過12周內報告長期新冠肺炎癥狀的可能性高出55%。

某些個體表現出極多的突變,包括定義新的冠狀病毒變異的突變,改變單複制抗體的目標位點,並給冠狀病毒尖峰蛋白帶來變化。然而,大多數個體沒有大量突變,這表明並非每一種持續性感染都會成為新變異的潛在來源。

該研究的聯合首席作者,牛津大學大流行病學科學研究所的Mahan Ghafari博士指出,我們的觀察強調了基於社群的基因組監測的持續重要性,既可以監測新變種的出現和傳播,也可以從根本上了解新病原體的自然歷史和前進演化及其對患者的臨床影響。

聯合首席作者Katrina Lythgoe博士(牛津大學生物學和流行病科學研究所系)說:盡管病毒永續性和長期新冠肺炎之間的聯系可能不是因果關系,但這些結果表明,持續性感染可能有助於長期新冠肺炎的病理生理學。事實上,已經提出了許多其他可能的機制導致長期新冠肺炎,包括炎癥、器官損傷和微血栓形成。

這樣的研究提示我們,新冠感染可能會在短期內從我們的體內清除,但即使是免疫力正常的人,某些新冠變體也有可能會形成長時間的感染,持續時長甚至可能會超過2個月!這種情況,既有可能會大幅影響患者的生存品質,也會帶來「長新冠」症候群風險的進一步增加,另外,還可能會引起長期的炎癥反應,誘發其他的風險事件,如何盡量減少新冠的感染風險,如何積極應對感染後可能出現的持續性感染風險,這些都是我們的疾病預防和新冠研究中,應該進一步明確的。

參考文獻:

Ghafari, M., Hall, M., Golubchik, T. et al. Prevalence of persistent SARS-CoV-2 in a large community surveillance study. Natur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