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特大暴雨跑偏了,暴雨大暴雨範圍確認,7月17號入伏暴雨分布如下

2024-07-20科學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伏時節,炎熱夏季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近期肆虐全國的特大暴雨,卻給不少地區蒙上了一層陰霾。尤其是河南省,暴雨肆虐導致嚴重內澇,農作物遭殃,基礎設施受損,還發生了可怕的農民工遇難事件,可謂災情嚴峻。

據氣象部門最新訊息,暴雨範圍並未退去,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內蒙古、黑龍江、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河南、江蘇、上海等地仍將遭受大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襲擊,部份地區還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的風險。

還有,隨著第16號台風「安比「即將登陸廣東,華南地區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可以說,這個入伏季節,天氣多變,暴雨橫行,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作為資深氣象專家,我將從多個角度為大家詳細解讀這次特大暴雨,並就如何應對炎熱夏季和暴雨災害,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防範措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01 | 入伏時節,要當心「暑邪「侵襲

每年的7月17日,都是中國傳統節氣「入伏「的日子。這一天標誌著為期40天的「三伏天「正式開啟,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

所謂「三伏「,其實和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在古人看來,人體內部存在著「正氣「,能抵禦外界的「邪氣「侵襲。而夏季的酷熱,就屬於「暑邪「範疇,容易導致人體陰陽失衡,endangering健康。

為了防禦「暑邪「,古人在三伏天裏,尤其是中伏這個最熱的時期,都會盡量避免日曬高溫,選擇陰涼僻靜的場所靜養調理。這也就是為什麽「三伏天「又被稱為「伏邪「的原因。

可以說,入伏以後,不僅氣溫高漲,而且濕度也會隨之升高,形成悶熱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僅容易造成人體內熱量積聚,還可能導致皮膚濕疹、中暑甚至熱帶病毒感染等諸多健康隱患。

因此,在入伏季節,我們一定要註意做好防暑降溫,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多休息調理,遠離酷暑,以應對「暑邪「的侵襲。同時也要密切關註天氣變化,做好防災準備,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02 | 特大暴雨肆虐,河南遭殃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入伏季節,氣象部門釋出了特大暴雨預警,給不少地區帶來了嚴重影響。其中,河南省無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據氣象部門最新訊息,截至7月16日晚20點30分,全省範圍內就有63個縣市出現了大暴雨以上降雨量(50-99公釐),其中駐馬店市更有8個縣市出現了特大暴雨(100公釐以上)。最大降雨量高達270公釐,在信陽地區也有8個縣市遭遇特大暴雨。

可以說,這輪特大暴雨給河南地區帶來了巨大災難。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河南省農業遭受重創,大量農作物受損,直接影響了糧食產量。除此之外,暴雨還造成了房屋、橋梁等基礎設施的嚴重損毀。更令人心痛的是,在信陽地區發生了數百名農民工遇難的慘劇。

這種特大暴雨不僅危及生命財產安全,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03 | 為何此次暴雨如此「霸道「?

那麽,為什麽這次特大暴雨如此「霸道「呢?氣象專家給出了一些解釋:

首先,從氣象角度來看,這次暴雨事件與西南季風活躍有關。今年入伏以來,西南季風持續影響,使得大量水汽源源不斷輸送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加之高溫高濕的環境,為大規模對流性降雨的發生創造了良好條件。

其次,一些地區的地理環境也加劇了暴雨災情。以河南為例,該省地處中原腹地,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加之城鄉規劃和排水設施建設不足,使得降雨很難及時排出,從而導致嚴重內澇。

此外,氣候變遷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全球氣溫不斷攀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這次特大暴雨或許就是氣候變遷引發的一個縮影。

總的來說,這次特大暴雨事件呈現了多重復雜因素的疊加效應。單一的天氣系統已難以解釋其「霸道「程度,這也啟示我們需要從更加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和應對此類極端天氣。

04 | 未來天氣走勢如何?

根據最新天氣預報,暴雨範圍並未完全退去。氣象部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內蒙古西部和中部、北京中部和東北部等地仍將遭遇大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部份地區還有雷暴大風或冰雹。

同時,隨著第16號台風「安比「即將登陸廣東,華南地區也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據悉,「安比「目前強度較弱,但登陸後仍可能帶來強降雨,對當地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東海附近還有可能生成新的低壓系統,也將帶來陣雨或雷雨天氣,給南方地區增添「添亂「。

可以說,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天氣將保持多變的態勢。一方面,特大暴雨持續肆虐中部和北方地區;另一方面,台風天氣也可能侵襲南方沿海。這無疑給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小挑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天氣形勢,我們更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各項防範工作,守護好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05 | 如何應對炎熱夏季和暴雨災害?

要妥善應對當前的炎熱夏季和暴雨災害,我們需要從多個層面著手。

1. 做好個人防暑降溫

入伏以來,氣溫持續高漲,不少地區還面臨嚴重的內澇威脅。對此,個人防暑降溫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白天過度勞累。同時,多喝水補充水分,並適當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外出時要選擇輕薄透氣的衣服,並隨身攜帶遮陽傘、扇子等防暑用品。盡量減少外出時間,一旦感到不適,要及時尋求醫療救助。

2. 做好家居防範

在家中,可以適當調低室內溫度,利用電風扇、空調等制冷裝置。同時,也要註意室內通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防蚊蟲叮咬。

對於易受暴雨影響的地區,提前做好家居防護也很重要。檢查房屋是否存在滲漏隱患,及時維修破損部位;準備好應急工具,如雨衣雨傘、防水袋等。一旦暴雨來臨,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區域,切記不要輕易外出。

3. 提高社群防災意識

社群的防災減災能力也是保護好自己的重要一環。在社群內,要積極參與防災演練,熟悉應急避險路線和庇護場所。同時,關註身邊的特殊群體,如老人兒童等,提供必要的照應。

此外,還要密切關註氣象資訊,並主動向社群報告災情。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確保社群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只有全社群上下共同行動,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風險。

4. 加強政府防災能力

政府作為防災減災的主導力量,其職責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要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強氣象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高災害預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註重排水防澇、抗災橋梁等關鍵領域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減少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一旦發生災害,政府還要快速組織應急救援,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5. 共建氣候韌性社會

除了應急防範,我們還需要從長遠角度來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這不僅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也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我們要加強節能減排,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時,要大力發展適應力農業,提高糧食生產的氣候韌性。此外,還要因地制宜地最佳化城鄉規劃,提高城市排澇能力,降低極端天氣的破壞性。

只有上下聯動,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才能真正構建起永續發展的氣候韌性社會,從根本上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

總之,面對當前的炎熱夏季和暴雨災害,我們既要采取應急防範措施,也要從長遠角度來提高社會整體的抗災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嚴峻的天氣考驗面前,保護好自己,守護好這片美麗的家

-------------------------

續寫如下:

06 | 避免重蹈河南覆轍

在這次特大暴雨事件中,河南遭受了最為嚴重的沖擊。除了大量農作物受損和基礎設施遭殃,更令人心痛的是發生了數百名農民工遇難的慘劇。這場災難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生計都造成了沈重打擊。

究其原因,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其地勢相對平坦,加之城鄉規劃和排水設施建設存在不足,使得暴雨無法及時排出,導致嚴重內澇。同時,大量農民工聚集的偏遠山區,救援難度也較大,從而釀成了悲劇。

可以說,這次河南特大暴雨事件暴露出了中國在應對極端天氣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癥結所在。我們必須引以為戒,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首先,要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排澇系統的完善。針對地勢平坦的區域,可以考慮修建大型蓄水工程,提高積水排放能力。同時,要完善城鄉雨水管網,提高城市的排澇效率,減少內澇發生。

其次,要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健全救援體系。對於偏遠山區等特殊區域,要提前部署好應急救援力量,並做好物資儲備。同時,加強對特殊群體的照顧,確保他們在災情發生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再者,要大力發展適應力農業,提高糧食生產的氣候韌性。透過推廣節水灌溉、耐澇抗旱品種等技術,增強農業生產對極端天氣的適應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最後,我們還要深化氣候變遷的科學研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提升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的準確性。同時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共同構建起更加安全、永續發展的社會。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河南的覆轍,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推動中國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再上新台階。

07 | 結語

總的來說,這次特大暴雨事件給我們敲響了很多警鐘。一方面,中國氣候變遷的趨勢日益嚴峻,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這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小挑戰;另一方面,我們在應對災害防範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亟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采取有效行動,從個人、社群到政府、全社會各方面著手,共同構建起更加安全、永續發展的「氣候韌性「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各種氣候災害,保護好這片美麗的家園。

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