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國家自然博物館:與「龍」八竿子打得著的那些蟲

2024-03-28科學

中國生肖中的龍雖然是在現實中不存在的動物,但與「龍」沾邊的動物,現實中可有不少,就拿小小的昆蟲來說,大家是否能想到,它們和「龍」有什麽關系呢?繼去年昆蟲中的「兔」之後,今年就來說說那些與「龍」橫豎都有點關系的蟲。

與「龍」為伴之蟲

眾所周知,「龍」這種生物並不存在,那蟲子怎麽與之為伴呢?這裏的「龍」指的是在地球遠古時期,曾稱霸一時的「龍」——恐龍。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到6000萬年之間的中生代,是那個時期地球上絕對的霸主。然而,就在那個恐龍橫行的時代,有一群更為古老的動物也同樣繁盛,甚至見證了恐龍從興盛走向滅亡,但它們卻沒有和恐龍一起消失,至今仍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它們,就是昆蟲。

昆蟲最早出現於4億年前的泥盆紀,在恐龍生活的中生代達到繁盛,所以它們曾被研究者譽為「恐龍時代的精靈」。如果您認為這些「精靈」生不逢時,只能在恐龍巨大的身影下茍延殘喘的話,那可就錯了,因為它們中有些成員,可是能讓恐龍過不舒坦,比如跳蚤。

現生的跳蚤(圖片來源網路)

跳蚤,是一類寄生在生物體表,以取食生物的血液、皮屑及毛發為生的昆蟲,在人類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引發過許多次傳染病的死亡事件,而這類昆蟲在恐龍生活的時代依然不消停。2012年,首都師範大學科研團隊在中國東北發現了侏羅紀時期的跳蚤化石,並建立了一個新科——似蚤科。這些跳蚤與現生的跳蚤有許多相似之處,復眼小、翅退化、觸角扁平、足上有刺或硬毛、爪鋒利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有利於在寄主毛發間穿梭。不過似蚤科昆蟲體型在15mm左右,是現生跳蚤的10倍以上。更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的口器特別發達,長長的刺吸式口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成排的鋸齒狀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很輕易地插入寄主的皮膚並難以拔出。

侏羅紀跳蚤化石(圖片來源: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8a0f5539f9d607e5f74f879e)

2013年,該團隊再次發現了一類與現生跳蚤關系更為接近的跳蚤,並且建立了又一新科——刺龍蚤科(是不是看名字就能感覺到對恐龍深深的惡意呢)。研究者透過一塊因吸血而腹部膨大的刺龍蚤化石,證實其單次吸血量為0.02毫升,至少是現生跳蚤的15倍。

刺龍蚤化石(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高太平供圖)

那麽問題來了,這些跳蚤究竟吸了誰的血?目前化石證據表明,中生代的哺乳動物大多個頭在15cm左右,但這些跳蚤體型巨大,口器恐怖,不可能生活在小型的哺乳動物身上,它們的口針長度顯然是為了應對更厚的表皮層,所以個體龐大的有羽恐龍和翼龍(翼龍不是恐龍哦),自然成為了這些跳蚤吸血的不二選擇。可見,恐龍雖然看上去威風凜凜,但卻拿這些小小的昆蟲沒有辦法,「龍生」也並非一片坦途啊。更讓人驚嘆的是,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了,而這些跳蚤卻輕易地轉移到新宿主身上,一直存活到現在,成為我們人類的煩惱。

以「龍」為名之蟲

昆蟲裏中文名帶「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龍虱。龍虱是鞘翅目龍虱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大約4000種。它們的成蟲和幼蟲都生活在靜水或流動的水中,捕食水中的軟體動物、昆蟲、小魚、蝌蚪等,是不折不扣的水中獵手。關於龍虱這個名字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清代著名繪本——【海錯圖】中的描述。龍虱是【海錯圖】中記錄的唯一一種昆蟲,書中這樣寫道:「此物遇風雨則墮於田間,故曰龍虱」。古人認為龍能興風制雨,雨後田間又會出現很多這類甲蟲,所以人們認為這是從龍身上掉下來的虱子。其實龍虱並非雨後從天上落下,而是從水中飛出來的。它們平時生活在水中,在雨後因為悶熱而飛出活動而已。

【海錯圖】中的龍虱(圖片來源網路)

龍虱雖然是水生昆蟲,但也需要到水面上來呼吸空氣。它們雖然平時在水下深居簡出,但在需要氧氣補給的時候,便會從水下匆匆遊上來,將腹部末端露出水面,微微張開鞘翅,讓空氣進入到腹部和鞘翅之間的空間,這樣鞘翅下就儲存了一個氣泡,相當於攜帶了一個氧氣瓶。當補給完畢後,龍虱合隆鞘翅重新遊入水中。當氣泡中的氧氣減少時,水中的溶氧會自動滲入到氣泡中去,所以龍虱可以在水下活動很久。龍虱的另一聰明之處,就是雄蟲擁有昆蟲中專門為愛而生的足——抱握足。這類足較短粗,前面幾節特別膨大,好似唇形,上面具有若幹個小吸盤。當龍虱交配時,雄性龍虱會用抱握足吸在雌蟲光滑的背上,以免彼此被水流沖散,這真是一個愛的擁抱。

龍虱雄蟲的抱握足特寫(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213649890_648402)

正在交配的龍虱(常淩小 供圖)

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還有一類水生昆蟲,外形上和龍虱十分相似,經常被人混淆,那就是牙甲。牙甲也稱水龜蟲,屬於鞘翅目牙甲科,全世界已知約2800種。雖然水龜蟲和龍虱粗看之下外形幾乎一樣,但仔細看的話還是很容易區分的,最顯著的差別特征有三個:第一,龍虱的觸角細長,絲狀,而水龜蟲的觸角短,最末端呈錘狀,以至於很多人會誤把長長的下唇須當作觸角;第二,龍虱的胸腹面平坦,而一些種類的水龜蟲胸部腹面具有顯著的針狀脊突;第三;龍虱的後足離中足很遠,而水龜蟲的則很接近。

龍虱和水龜蟲從背面看十分相似(左圖來源:https://www.sohu.com/a/213649890_648402 右圖來源:https://www.sohu.com/a/211683281_648402)

龍虱和水龜蟲從腹面看顯示不同(左圖來源:https://www.sohu.com/a/213649890_648402 右圖來源:https://www.sohu.com/a/211683281_648402)

龍虱雖然並非從龍身上落入田間之物,但卻是落入人們餐盤之物。龍虱據說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因此深受兩廣人民的喜愛,特別是廣東人民,相傳已經有300多年食用龍虱的歷史了,龍虱曾是廣東街頭特別流行的一種零食。但是,這其中其實混進了很多水龜蟲,就這麽稀裏糊塗的被當作龍虱,淪為了人們的盤中餐。不過,據說味道都一樣……

椒鹽龍虱(實為水龜蟲)(圖片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97065748)

身型似「龍」之蟲

我們都知道,昆蟲是個極其龐大的家族,全世界有大約150萬種之多。家族大了,自然什麽蟲都有,這其中不乏長相奇特,令人印象深刻的種類,比如一些蝴蝶的幼蟲。

看到下面這張圖,您腦海中有沒有浮現出這首歌:「我頭上有犄角(犄角),我身後有尾巴(尾巴)……我是一條小青龍(小青龍,小青龍),我有許多小秘密(小秘密,小秘密)……」。

「我是一條小青龍」(上圖來源: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736130222730135445 下圖來源於網路)

這就是有著「小青龍」之稱的白帶螯蛺蝶幼蟲。白帶螯蛺蝶是鱗翅目蛺蝶科的成員,該科的幼蟲通常頭部具有角狀突起,有的全身長有枝刺,看起來很不好惹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們並不可怕,因為這些枝刺並沒有毒性。白帶螯蛺蝶幼蟲頭部的角,隨著齡期的增加會發生變化,1 齡幼蟲頭部僅可見四枚齒狀突,2 齡幼蟲頭部角突長為枝狀,赭色;3 齡幼蟲頭部枝狀角突更為顯著,依然為赭色;4 齡幼蟲頭部枝狀角突漸變為綠色。此外,白帶螯蛺蝶幼蟲的身體中部有一個白色圓斑,這是辨認它們的顯著特征。

相比起幼蟲,白帶螯蛺蝶成蟲就顯得平平無奇了許多,它們的翅面紅棕色或黃褐色,前翅背面中部有白色斑帶,後翅翅面中部前半部有白色斑帶,雌蝶的白色斑帶要比雄蝶的寬而明顯。這樣的特征放在姹紫嫣紅五光十色的蝴蝶堆裏,瞬間就會被淹沒,所以白帶螯蛺蝶只有在小時候才是「網紅」。

白帶螯蛺蝶成蟲(圖片來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04/16/15604356_864801502.shtml)

此外,與白帶螯蛺蝶同屬於蛺蝶科的二尾蛺蝶,它的幼蟲也是形似小青龍,但頭部的角突更長,看上去更為帥氣,龍氣十足。身體中部也沒有白色圓斑,青的更為純粹。

二尾蛺蝶幼蟲(圖片來源: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3413f45000000001d00c64c)

最後,分享一個我師弟在我朋友圈的可愛評論,也借此希望各位無論是名中帶龍、屬相是龍,即使與龍不沾邊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都能龍騰虎躍、龍馬精神,2024年讓我們一起「龍行龘dá龘dá」。

參考資料:

1. 操秀英. 恐龍不堪其擾,或許它們才是侏羅紀的「王中王」. 科技日報,2019

2. 任東. 恐龍時代的精靈——追尋昆蟲的足跡.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3. 譚江麗. 昆蟲通識.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23

4. 鄭樂怡,歸鴻. 昆蟲分類(上、下).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5.梁艷萍,郭正福等. 江西白帶鰲蛺蝶的形態學、生物學特性研究. 南方林業科學, 2016

作者:常淩小(國家自然博物館生命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