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科普:為何說上帝粒子是萬物起源,它究竟有多厲害?

2024-08-03科學

在21世紀的物理學領域,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無疑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完善了我們的標準模型,並指引著物理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向著統一自然界所有基本力的萬有理論邁進。

那麽,什麽是上帝粒子,它為什麽對我們理解宇宙起著如此關鍵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2012年是物理學的一個裏程碑年份。就在這一年,希格斯粒子——也就是上帝粒子,在統計學意義上被確認發現了。這個發現驗證了物理學家們早在1964年提出的希格斯機制,也解開了長期困擾物理學界的粒子品質之謎。

你可能會問,既然從未直接觀測到希格斯粒子,為什麽物理學家還這麽確定它的存在呢?好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希格斯機制、希格斯場、以及希格斯粒子的構想、建立和驗證過程。

標準模型是物理學中描述基本粒子及其交互作用的理論,它涵蓋了除重力之外的所有基本力。模型中,電磁力由光子傳遞,強力由膠子傳遞,弱力由W和Z玻色子傳遞,而構成原子的誇克和電子則是物質的基本組成部份。

在希格斯粒子被發現之前,標準模型還存在一個巨大的謎團:大多數基本粒子的品質來源無法得到解釋。理論上,W和Z玻色子應該沒有品質,但實際上它們確實存在品質。這就讓人困惑了:粒子不是應該天生就有品質嗎?

這裏需要我們對「粒子」這一概念進行重新思考。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人們普遍認為粒子是實心小球,這種想法源自古希臘的原子論,一直延續到牛頓時代。然而,量子力學的發現徹底顛覆了這種觀念。

我們現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又由誇克構成。在量子力學早期,人們認為像誇克和電子這樣的基本粒子是沒有固定位置和形狀的波,它們具有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疊加效應。

但這些觀點現在看來也是過時的。標準模型是基於量子場論建立的。在這個模型中,我們認為,宇宙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粒子,只存在各種量子場。量子場沒有固定邊界,可以延伸到宇宙任何地方。每一種量子場都有自己的激發能量值。

例如,電子的量子場每吸收一份0.511MeV的能量就會激發出一個電子,這個過程透過質能方程式E=mc²將能量轉化為品質。這就是電子的品質來源。

然而,問題在於,如果量子場本身沒有足夠的能量,它是如何激發出帶品質的粒子呢?這就是希格斯場的角色所在。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學家們預想到了一種普遍存在的量子場——希格斯場,它不斷地向外放射線能量,提供給其他量子場,從而激發出有品質的粒子。

希格斯場的能量來源是透過物理學中的對稱性破缺現象解釋的。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質一樣多,但由於某種對稱性的自發破缺,導致現在的宇宙中正物質多於反物質。同理,希格斯場的能量也是由於自發對稱性破缺而獲得的。

希格斯粒子作為希格斯機制的載體,必須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為只有品質大的粒子才會足夠不穩定,容易衰變,衰變即是釋放能量的過程。

現在,我們如何驗證這種粒子的存在呢?理論上,希格斯粒子可以衰變成更輕的粒子,反之,這些輕粒子也能透過獲得足夠的能量重新組合成希格斯粒子。但由於希格斯粒子極易衰變,它的壽命極短,因此很難直接觀測到。

但是,透過對撞實驗,如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使用,科學家們能夠間接觀察到希格斯粒子的衰變產物。如果這些粒子的品質總和恰好等於希格斯粒子的預測品質,那麽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2012年的實驗數據顯示,希格斯粒子存在的統計顯著性達到了5西格瑪,這是粒子物理學中的一個黃金標準,幾乎可以肯定希格斯粒子的存在。

所以,希格斯粒子的發現不僅解答了基本粒子品質的來源,也為未來的物理學研究指明了方向,讓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更加深入。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知識套用於探索更深層次的宇宙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