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科學家預測:2.5億年後地球或將現超級大陸,人類面臨滅絕危機

2024-10-15科學

2023年,英國的科學家利用電腦進行了模擬實驗。

模擬結果顯示並不樂觀,經過2.5億年後,人類將會完全滅絕。

關於原因,地球的地質不僅發生了變化,而且環境也可能變得極為極端。

極端到何種地步呢?

例如,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在板塊運動的影響下,會聚整合一處,形成一個超級大陸,其外形可能類似於一枚銅幣,也有人認為像是一個甜甜圈。

在超級大陸的中央,有一片廣闊的內海,而其周圍則是遼闊的外海,亦即如今所稱之為太平洋。

當然,這還不是最神奇的,最神奇的是這個超級大陸並不安寧,到處都是火山噴發,煙霧彌漫,熔巖四溢。

目前,人類一直擔憂的二氧化碳濃度更是難以掌控,因為火山噴發所釋放的瓦斯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因此,結果顯而易見,此時地球的溫室效應異常嚴重,不再只是簡單的變暖問題,而是使地球化為一個酷熱的煉獄,許多地區的氣溫甚至達到了四十到五十度。

試想一下,哪種生物能夠在如此極端的溫度下長期存活?

實驗顯示,在這種溫度條件下,螞蟻作為一種微小生物,其生存時間以秒為單位進行計算。

提到這一點,許多人不免會產生疑問,2.5億年?屆時人類社會或許已經非常先進了,說不定早已突破太陽系的束縛,就算無法離開太陽系,實作火星和月球的移民也應該是可行的。那麽,又何必擔心2.5億年後的事情呢?

這實際上涉及到人類前進演化的方向。許多人明白,生物體的演變主要是由於環境所施加的壓力。

這當然是題外話,回到正題吧。

實際上,科學家們早已開始探討人類滅絕這一議題。

回顧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可以發現它已經經歷了五次重大的生物滅絕。

第一次發生在五億年前,第二次為3.77億年前,第三次是2.514億年前,第四次是在2.03億年前,第五次則是在1.37億年前。

你有沒有註意到一個問題,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而且每次生物大滅絕的過程並不是在幾年或幾十年內就能結束,而是可能持續數千萬年。

例如,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歷時七千萬年,直至約6500萬年前才宣告結束。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為許多人所熟知,那個時期,恐龍作為地球的統治者,最終走向了滅絕。

因此,科學家們也在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生物大滅絕進行研究。

今天就來討論一下下一次生物大滅絕的話題。

下一個生物大滅絕事件

人類的消亡將在2.5億年後發生,而前面提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似乎不斷縮短。

2.5億年的時間,與越來越短的間隔規律是否存在沖突呢?

其實並不矛盾,英國科學家透過電腦模擬得出的結論是,地球將在2.5億年後面臨大多數生物的危機。

下一個生物大滅絕的發生時間,可能遠早於2.5億年。

然而,作為掌握科技的智慧生物,人類本身就具備應對環境挑戰的能力。因此,對於地球上周期性出現的生物大滅絕現象,人類能夠找到抵抗的方法,但這種抵抗是有限度的,最終無法改變地球狀況。

例如:

小行星擊中地球,這是恐龍滅絕的一個可信解釋,原因正是某顆小行星的沖擊。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探討直徑超過五公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

結果表明,每兩千萬年會出現一次。

如今,人類不僅能估算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還能夠采取措施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目前能夠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已被全部納入觀察範圍。

目前用於行星防禦的資金達到了1.5億美元。

顯然,這樣的投資仍然相對較少。科學家們預計,要全面防禦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每年的最低預算需要達到一百六十億美元。

盡管一億五千萬美元相比於一百六十億美元相差懸殊,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於現有技術,人類可以有效防禦小行星撞擊地球,從而降低風險。

因此,科技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人類對環境的改造。

根據一般情況,人類的最合理生存周期應為八十萬到一百萬年,而目前已經經歷了二十萬年。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人類若能避免生物大滅絕,有可能將八十萬年的時間延長到十倍、百倍甚至更多。

任何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積極的,另一方面則可能消極。

科技使人類能夠適應環境並抵禦其帶來的傷害。然而,科技的進步也在加速環境的惡化。

例如,環境問題中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

因此,在下次討論生物大滅絕時,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

2013年,超過兩千名科學家聯合釋出了對全球的警示。

下一個生物大滅絕事件,並不是一百年萬年,或者幾百萬年之後,而是本世紀,或者下一個世紀就會發生。

好吧,原本約定是一百萬年或八十萬年後發生的事情,怎麽會提早了呢?

是在這個世紀還是下一個世紀就會發生?

只能歸咎於人類科技對地球的傷害實在太大,導致生物大滅絕的速度加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庫林曾提到:「人類已開啟了地球歷史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事實上,人類在七萬年前經歷過一次滅絕危機。

2008年,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啟動了一個基因地理計畫,與六個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對全球五十多個地區的人類進行DNA樣本采集。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大約七萬年前,人類經歷了一場變故,使得全球僅剩下兩千人幸存。

這兩千人分散開後,重新組成了一個個小型部落,這才形成了如今的人類。

因此,如今的幾十億人實際上是這兩千人的後裔。

關於究竟發生了什麽變故,目前僅有一種猜測,那就是在十三萬五千年至九萬年前,東非經歷了多次嚴重的幹旱。

這種極端天氣的出現,導致了人口數量的劇烈下降。

似乎人類經歷滅絕危機,這已不是第一次了。

上次我比較幸運,成功躲過這一劫,依靠剩下的兩千人延續至今。

實際上,歷史上人類滅絕的事件並非僅此一次。

近期,一項由中國和義大利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研究顯示,早在九十三萬年前,地球的氣候已經歷過劇烈變遷。

此時,面對環境變化的不是現代人類,而是他們的祖先。

此次變故使得人類的祖先在短時間內減少了98.7%的數量。

當時人類的先祖數量超過十萬,但在經歷了這一變故後,驟降至一千二百八十個。

幾乎達到了生物滅絕的極限,經過了十一萬七千年的時間,這一狀況才有所好轉,個體總數增至兩萬七千一百六十。

一千二百八十,這是個極其危險的數位。如果人類的祖先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可能我們就不會在地球上存在了。

實際上,科學研究表明,在地球的歷史上發生過二十次不同規模的滅絕事件。提到五次,是因為這五個事件屬於大規模集體滅絕。

因此,透過地球歷史上頻繁發生的滅絕事件,可以看出這個星球並不安寧。

對於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而言,地球始終是那顆地球,它只是偶爾會變冷或變熱,而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生物無法持續存活。

討論再次回到了最初的話題。

也許人類能夠借助科技手段,避免地球上即將發生的生命消亡和多次的生物滅絕事件,但最終結果會如何呢?

在經歷了最後的2.5億年後,人類是否具備抵抗的能力?

距今2.5億年後的未來世界

前文提到,經過2.5億年的時間,由於地質板塊的活動,各大洲將會匯聚成一體,形成一個超級大陸。

實際上,超級大陸的概念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時間範圍大約是3.35億年前至1.75億年前的古生代至中生代。

目前的各大洲緊密相連,形狀當然並不是經過推測得出的2.5億年前的銅錢模樣,而更像一只蜷縮的小蝦。

這片超級大陸稱為盤古大陸,而四周遼闊的海洋則被稱為泛大洋或盤古大洋。

這片盤古海洋是如今太平洋的祖先。

古話常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古代的盤古大陸裂解後,經過2.5億年的地質變化,它將再次重新聚集在一起。

新合攏形成的超級大陸被稱為究極盤古。

(註:目前的研究顯示,各大板塊每年以幾厘米的速度移動,因此它們最終合並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究極盤古的環境可謂十分惡劣。前文提到,溫度可能在四十至五十度之間,整個世界仿佛變成了一個蒸籠。

日本的火山活動非常頻繁,光是這座小島上就有超過二百座火山。

這樣的地貌非常普遍,因此一旦發生噴發,場面將會如何,大家都能猜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