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利用人工智慧搜尋辨識 天文學家發現類太陽恒星周圍最近最小行星

2024-10-16科學

人類天文學家智慧搜尋的新招數,讓宇宙探索更上一層樓啦!一群科學家搗鼓出了個高科技的深度學習演算法,簡直比福爾摩斯還厲害,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5顆超級迷你的行星。這幫小家夥比地球還小,圍著和太陽差不多的恒星轉悠,轉一圈連一天都不到,真是忙得團團轉。

這批新發現的"火星表弟"可不得了,它們是目前已知最靠近母恒星的"小不點"。科學家們可興奮了,這幾個小家夥的存在,對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可是大有裨益。誰能想到,就這麽幾顆不起眼的小石頭,卻能為我們揭示宇宙奧秘提供重要線索呢?

說起來,這次發現還真得感謝人工智慧。以前天文學家找行星,那叫一個費勁。現在好了,這個新演算法比傳統方法快了15倍,準確度也提高不少。這不,一下子就找到5顆新行星,還是那種極其罕見的超短周期行星。要知道,這種行星在類太陽恒星周圍出現的機率只有0.5%,比大熊座的北鬥七星還稀罕。

這個新演算法可有意思了,它結合了GPU相位折疊和摺積神經網路。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就是讓電腦模仿人腦思考,自己學習辨識行星訊號。科學家們還挺有創意,用電腦生成了200萬個假的行星訊號來訓練這個演算法。這麽一來,它就能在真實的天文數據中快速找出疑似行星。

這個研究團隊可厲害了,他們用這個新演算法分析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7年公布的數據。結果不得了,一下子發現了5顆新行星!這些小家夥的編號分別是Kepler-158d、Kepler-963c、Kepler-879c、Kepler-1489c和Kepler-2003b。聽名字挺普通,但它們可是宇宙中的"稀世珍寶"。

這5顆新發現的行星,有4顆堪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超短周期行星。它們的大小和火星差不多,比地球小多了。而且,它們離自己的恒星特別近,軌域半徑還不到恒星半徑的5倍。可以想象,這些小家夥在那麽近的距離繞著恒星轉,得多熱啊!

這個發現可不是小打小鬧。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聽說這個訊息都興奮壞了。他原以為克卜勒望遠鏡的數據都被翻爛了,不會再有新發現。沒想到,科學家們借助人工智慧,又從這些老數據中挖出了寶藏。這位教授還特別佩服研究團隊的技術水平。

這次研究的負責人葛健可是費了不少心思。他說,這個研究從2015年就開始了。當時AlphaGo剛剛在圍棋界大顯神威,他就想,能不能把人工智慧用到天文研究中來?經過將近10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

葛健他們的新演算法,就像是給電腦裝上了一雙"火眼金睛"。它能在海量的天文數據中,快速找出那些微弱的行星訊號。要知道,這些訊號平常人根本看不出來,但對電腦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這個研究可不是閉門造車。葛健他們的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引起了同行的廣泛關註。這項技術不僅能用來找行星,還能套用到其他天文研究中,幫助科學家們在浩瀚的宇宙中發現更多奧秘。

這次發現的5顆超短周期行星,為科學家們研究行星系統提供了寶貴的樣本。雖然目前已知的超短周期行星只有145顆,但每發現一顆,都能為我們理解宇宙增添一份力量。這些小行星的存在,為研究行星系統的演化、行星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恒星和行星之間的關系,都提供了重要線索。

人工智慧在天文研究中的套用,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發現新的天體,還能從已有的數據中挖掘出更多資訊。這種技術的進步,讓我們離理解宇宙的奧秘又近了一步。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在天文研究領域肯定還會有更多驚喜。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借助這些智慧工具,發現更多像地球一樣宜居的行星,甚至找到外星生命的蹤跡。這種可能性,難道不令人興奮嗎?

這項研究成果,無疑是天文學界的一大突破。它不僅展示了人工智慧在科學研究中的巨大潛力,也為我們探索宇宙開辟了新的道路。看來,人類智慧結合人工智慧,真是無所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