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600萬年回來一次,生物滅絕隨之發生,太陽真有這樣一顆伴星嗎?

2024-08-11科學
涅墨西斯,這個名字在希臘神話之中是復仇女神的名字,同時它也是一顆假想的恒星。
為什麽要給一顆恒星取上這麽一個可怕的名字呢?因為這顆恒星可能會導致地球上生物滅絕的發生。眾所周知,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或大或小的生物滅絕事件,而這些事件之間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毫無關系,可實際上卻蘊含著一定的周期性規律。1984年,古生物學家大衛·勞普與傑克·賽普科斯基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利用了不同形式的時間序列分析了過去2.5億年間發生的物種滅絕事件,結果發現這些事件存在統計上的周期性。
在統計時間段內,總共發生了12次規模較大的生物滅絕事件,而這些事件之間的平均間隔約為2600萬年。
為什麽生物滅絕事件會存在周期性呢?這兩位科學家認為其很有可能與地球以外的因素有關。就在兩位科學家發表該論文的同一年,一些科學家便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即「涅墨西斯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太陽存在著一顆伴星,這顆恒星以極扁的軌域繞行太陽,大概每2600萬年可以執行一周,而當它來到太陽身邊時,便會給地球帶來巨大影響。
太陽伴星與地球物種滅絕之間到底有何具體聯系呢?
在太陽系的外圍存在著一片由彗星組成的區域,名為「奧爾特雲」,當太陽的伴星來到太陽身邊時,會使奧爾特雲之中的彗星受到擾動,從而脫離原有的執行軌域,進入到內太陽系,於是地球遭遇小型天體撞擊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地球作為一顆巖質行星,還是很抗造的,但地球生態就不是這樣了,小型天體的撞擊會給地球生態帶來巨大影響,這些影響對於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來說都是巨大的災難,於是物種滅絕便隨之發生了。
另一方面,太陽伴星的到來,還可能對地球磁場、地殼運動以及氣候造成影響,這些影響會使地球上的環境出現較大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從而使得現有的生命形式難以適應,進而導致生物的滅絕。
科學家根據2600萬年的執行周期,推測這顆太陽的伴星與太陽的距離並不很遙遠,遠日點大概為3光年,而近日點只有1.5光年。我們知道,已知的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就是比鄰星,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4.22光年,如果太陽的伴星真的存在,那麽它與我們的距離比比鄰星還要近。
這也說明了太陽的伴星是一顆很小的恒星,一顆紅矮星或者棕矮星,因為太小,光亮很是微弱,所以至今我們還沒有觀測到它。
關於太陽的伴星,還有著另外一種猜想,名為「泰坎假說」,這種假說認為太陽的伴星可能並不是一顆小恒星,而是一顆氣態行星,它的執行軌域是圓形的,軌域半徑約為1.5光年。因為是一顆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所以就更難以被我們觀測到了。
無論是涅墨西斯假說,還是泰坎假說,都能夠給地球生物滅絕的周期性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過假說終歸是假說,至今為止我們並沒有任何觀測上的證據可以證明太陽伴星是真實存在的,也有可能這一切都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猜測,太陽根本沒有伴星,而地球生物的周期性滅絕也許另有原因,又或者根本就只是一個巧合。話說回來,如果太陽伴星並不存在,對於我們而言其實是個好訊息,因為如果太陽真的有一顆伴星,那意味著我們遲早將要面對這顆伴星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