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黃梅天蘋果長出蘑菇,網友曬帖引來中科院博士:有研究價值

2024-07-11科學

梅雨季,家裏的一只蘋果長出了「白色蘑菇」,浙江德清縣的鄧女士覺得好玩,拍了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獲得近3萬點贊量,還收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讀博士許容聚的私信,求購這只蘋果做研究。

鄧女士網上發帖曬出長出蘑菇的蘋果。受訪者供圖

「感謝博主把蘋果寄過來,我們已經切開觀察並接種,這株菌株非常強壯,有研究價值。」7月11日,許博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白色蘑菇」是裂褶菌(白參),是一種在全球廣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長在腐木上,也作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現在桃子、柿子、椰子殼上,自己是頭一次在蘋果上看到,「這一菌株靠很少的基質就長得如此強壯,可以為白參菌種的選育提供參考。另外,如果是白參的菌絲侵染了蘋果果肉或樹木,那就有必要警惕白參可能對蘋果種植產生的影響。」

一個多月前,鄧女士在水果批發市場買了十幾個蘋果,到六月底還剩兩三個沒吃。「6月30日早上出門前,我遠遠看見客廳水果籃裏有一只蘋果的頂部有白色的東西,心想大概是受潮發黴了,晚上回來要扔掉,結果忘了扔,到7月2日,蘋果上已經長了一叢白色蘑菇,蘋果摸上去有些幹癟,但沒有爛。」她說,女兒和丈夫看了都覺得「神奇」,便決定留著,「我拍了照片和視訊,把蘋果放在廚房窗台上。也許是有陽光直射,第二天蘑菇縮小了,還有些發黃,我噴了點水,它又長開了。」4日晚,她的照片發到網上,6日收到許容聚的私信,想買下蘋果做研究,要她出價。

「我說免費送你好了,明天就寄。」鄧女士說,她照許博士交代的,把蘋果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到冰箱,第二天和冰袋一起放在泡沫箱,選擇了空運,8日運抵昆明。

7月10日(左邊)和 7月11日(右邊)蘋果上的白參菌絲生長對比。許容聚博士供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國植物學、植物化學領域重要的綜合性研究機構,許博士所在的真菌多樣性與分子前進演化課題組主要從事真菌種質資源、航天育種等研究。「我常在網上看網友發的各種‘蘑菇’,碰巧看到小鄧發的照片,認出是白參,但好奇為什麽會長在蘋果上,而且長勢這麽好,想拿來和航天育種的白參做比較研究。」他告訴澎湃新聞,課題組已把蘋果的果肉、果核、果柄等分開,分離出不同部位的菌絲,提取了白參子實體的DNA序列,鑒定出該菌株屬裂褶菌的模式種,接下來會進一步分離、純化菌絲,很快就能進入栽培實驗階段。「栽培出來後,我幫大家嘗嘗有沒有蘋果味。」 他打趣道——鄧女士發的網帖引起熱議,有的網友戲稱這只蘋果是「果菌王」,有人關心「這蘑菇會不會有蘋果味」?

課題組提取的白參子實體DNA序列。許容聚供圖

許容聚的導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教授級工程師趙琪告訴澎湃新聞,白參一般生長在PH值6-7的環境中,PH值低(酸度較大)的水果上很難長出肉眼可見的真菌,「蘋果的PH值較低,長出白參確實少見,但1970年代曾有外國學者把白參菌絲接種到蘋果上,長出了子實體。」他說,這只蘋果長出白參有兩種解釋,一是果柄處有傷口,白參孢子侵染果柄並擴散到果核,如溫度、濕度適合,子實體就可以從蘋果頂部長出來;二是孢子先侵染蘋果樹,擴散到果實中。他認為第一種可能性較大,白參適宜生長在溫度5-30℃,相對濕度超過70%的環境中,6月是江浙的梅雨季,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