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悲催的筍殼魚:入侵中國40年還沒來得及泛濫,就被吃到要圈養繁殖

2024-07-18科學

它是入侵中國最悲催的物種之一,明明是20世紀80年代末才引進中國的,卻被大多數人誤認為是一種本土魚類,說它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經有了

懂行的人都知道, 「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這8個字是絕大多數物種入侵失敗的墓誌銘 ,而這種魚類恰恰就有這種特征,因此 還沒來得及泛濫成災,就被頻頻端上餐桌,只能靠圈養繁殖茍延殘喘地活著

它叫筍殼魚,學名叫做雲斑尖塘鱧 ,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的江河、水庫、湖泊之中。

作為一種底棲肉食性魚類,筍殼魚頗有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之狀,閑來無事時它只會在隱蔽在石縫或者洞穴處,一旦有小魚小蝦遊過才會雷霆出擊。

筍殼魚筍殼魚,顧名思義, 它的體側具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在清澈見底的河流中一看,頗像一張剝落之後沈入河底的筍殼

1987年,廣東省開始陸續引種筍殼魚並試養成功 ,漸漸地,這種魚類在國內尤其是 珠三角地區 大規模推廣開來。

曾經有位藝高人膽大的養殖戶陳厚添,在2002年那會就直接從越南引進了18萬尾筍殼魚魚苗,後面公司養殖面積更是擴大到 2000多畝 ,行情好的時候 每畝至少凈賺5萬元

網路有一句俚語說得好 「太空有空間站,太擠沒有空間站」 熙熙攘攘的筍殼魚大軍中 ,總有一些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於是 部份個體逃逸到自然水域中,形成了野生的入侵物種

對於中國胃來說, 好吃的入侵物種歸為食材,不好吃的歸為藥材,剩下不能吃的歸為建材

偏偏筍殼魚 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而且個頭也不小 ,體長多在30-50厘米之間,體重約為1-2公斤,作為起鍋燒油的蔥姜蒜伴侶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說 性成熟的雌魚一次可以產卵數千枚 ,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還能夠一年繁殖多次。

可筍殼魚的對水質要求較高,不像羅非魚、清道夫似的,丟進臭水溝都像進了紅燈區一樣亢奮,一旦水質汙染嚴重,筍殼魚分分鐘死給你看

再加上筍殼魚的 適宜水溫在16℃到34℃ 之間,北方地區的野外水域是沒法過冬的,逃逸到野外水域的筍殼魚自然分布也相當局限。

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筍殼魚的泛濫自然就成了一個笑話,能夠活得過童年就已經算不錯的了

那從東南亞進口的筍殼魚,為什麽會常常被誤認為本土魚類呢?

本著 「形而上學,不行退學」 的精神,筆者查閱了一番,原來是 咱本土有一種叫做沙塘鱧 的常見淡水魚類 它和筍殼魚(尖塘鱧)只有一字之差,長得還十分相似 ,個頭比手指大一點。

沙塘鱧在不同地區的別名很多, 呆子魚、虎頭鯊、林哥魚、暗哥 等等,個頭太小了吃不上肉,但 用來煲湯味道極鮮

最後貼一張無獎競猜,你覺得下面這些魚是 筍殼魚(雲斑尖塘鱧) 還是 林哥魚(沙塘鱧) 呢?

END

(圖文素材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冒犯,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