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黃金攻堅戰 | 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2024-07-27科學

1986年的一天

上海城隍廟附近一家店鋪門前

排著彎彎曲曲的長隊

「這是要買什麽?」

從貴陽到上海出差的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盧煥章上前詢問

排隊的人告訴盧煥章

買的是金戒指、金耳環等黃金首飾

因為「每天限量供應

要買就必須提前一天連夜排隊」

回到貴陽後,盧煥章把這一情形

講給同事、中國科學院院士塗光熾聽

「這說明了什麽?

中國的黃金產出難以滿足現實需要 」

塗光熾說

研究找礦、成礦的我們

應該急國家、人民所急

趕快行動起來

▲ 礦床學及地球化學家塗光熾在工作中。


1987年

塗光熾與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陳國達

聯名 向國務院「請戰」

建議在中國加速黃金開發工作中

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多學科綜合性優勢

中國科學院由此開始了

為期10年的「黃金攻堅戰」

1988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

黃金科技工作小組

由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孫鴻烈擔任組長

塗光熾、陳國達、葉連俊、陳家鏞4位元院士

具體指導、參與決策

調集23個研究所的500多名科技人員

組成一支多學科、「多兵種」的攻堅團隊

解決黃金這個對國家至關緊要的大問題

黃金產量和儲量

是一個國家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

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安全

1988年,位居全球前三位的

美國、澳洲、加拿大黃金產量已遠超100噸

而中國的黃金產量僅40噸左右

遠不能滿足國家建設需要

國務院提出目標:

「加快發展黃金開采

5年內產量要翻一番」

任務十分艱巨

彼時,中國金礦以中小型礦山為主

開采的都是500公尺以內的淺部金礦體

尋找新金礦乏力,選冶技術也相對落後

中國科學院黃金科技工作小組迎難而上

500多人的「大部隊」遵循同一道指令:

理論上有突破、儲量上有貢獻

技術上有創新、並向生產延伸

這一系列硬指標

猶如一座座「碉堡」

為了攻克它們,黃金攻堅隊

在新疆、粵西、海南

探索快速尋找金礦靶區的途徑

在黑龍江、內蒙古、陜甘川、新疆艾爾泰

研究江河水系發育地砂金礦的富集規律

在閩浙、川滇、桂西

開展金礦新型別研究

開辟中國金礦找礦遠景區



▲ 1990年,塗光熾(後)應邀 到東坪金礦考察。


彼時,許多人認為

中國可以像南非等國那樣找尋超大型金礦

前往國外「取經」後

塗光熾卻認為

我們要依照我們的國情、地情

走自己的路

1991年8月

山東招遠縣三山島

71歲的塗光熾和十多位科技人員

爬入礦井鐵架車

下探至海拔負100多米的廢井

那時,塗光熾曾做過胃和心臟兩次大手術

但仍堅持實地考察

無照明的井下

他們憑電筒微光前行

涉過及膝深水

沿泥濘路艱難行進

專註觀察巖石礦化

發現一個含金的好標本

塗光熾臉上的皺紋形成的「五線譜」

頓時譜出美妙的樂章

在膠東的一次金礦地質調查中

塗光熾提出「攻深找盲」的金點子

在招平 斷裂帶深部探明180噸黃金

相當於找到了一座超大型金礦床!

他還發現

貴州是全國微細粒金礦

紅土型金礦儲量最多的省份

助推黔西南州成為「中國金州」


▲ 1992年1月11日,塗光熾(前排右一)出席在地化所召開的滇黔桂微細浸染型金礦研究評審驗收會。


一次次考察中

塗光熾與攻堅隊凝練出一系列成礦理論

在當時金礦勘探缺乏理論支撐的情況下

這些理論突破

深刻影響了中國地質找礦的走向

河北遷西「金廠峪礦」

是一座開采了30多年的老礦山

被認定「金礦資源已枯竭」

金廠峪礦請來中國科學院專家「號脈開方」

專家們從理論上否定了資源枯竭的說法

提出了構造控礦的新觀點

使該礦的遠景金儲量增加30噸左右

讓被判「死刑」的瀕危金礦山

重新恢復了青春

黃金攻堅隊

還發現了一系列新型別金礦

並在選冶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推動中國黃金生產進入新階段


▲ 利用遙感拍攝到的金礦地質照片。


1995年,中國黃金產量

首次突破百噸大關

成為全球第6個年產黃金百噸以上的國家

不少專家認為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因為中國大型、超大型金礦的勘探、開采

和選冶技術

比已開發國家至少晚25年

「這次實踐證明

中國科學院必須走在科學技術的最前頭

只有先取得理論突破

才能在技術上有根本性突破

才能對國家科技工作起導向作用」

孫鴻烈說

時至今日

中國已成為世界黃金行業的

重要參與者、引領者

2023年,中國黃金產量達375.155噸

居世界首位

站在歷史新起點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

繼續書寫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宋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