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Z世代」科學「轉譯官」:探索科學與藝術融合之美

2024-03-23科學

中新網合肥3月23日電 題:「Z世代」科學「轉譯官」:探索科學與藝術融合之美

中新網記者 張俊

「人造太陽」、先進光源、量子電腦……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研究生楊遠帆和他的團隊,正致力於將科學原理和重大科學成果透過視覺化技術呈現給公眾,讓科學之美得以廣泛傳播。

楊遠帆的「可視科學」團隊成立於2022年,最初起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內雙創賽道,團隊平均年齡僅為24歲。他們的目標是成為科學的「轉譯官」,透過影像技術,引領觀眾用全新的視角去認識科學實驗室,感受科學的溫度和美麗。

「當時我們在校內的時候接觸了很多頂尖的科學家,發現他們都有很棒的科學故事,我們就在想能不能來做幫他們講科學故事的人,來做科學的‘轉譯官’。」楊遠帆表示,他們希望能成為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幫助科學家講述他們的科學故事。

楊遠帆和團隊成員正在討論視覺化科學計畫。張俊 攝

楊遠帆團隊做的第一個視覺化科學計畫是子午工程二期的「陣列式大口徑雷射雷達」。這個計畫不僅技術上要求高,而且在理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方面也面臨挑戰。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團隊組建了一個由多個領域專家組成的科學顧問團,以確保他們能夠準確傳達科學原理和成果。

「我們本身追求的是科學跟藝術極致的結合,因為我是相信這個科學它是很美的,怎麽把這樣的科學之美給它體現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楊遠帆介紹,他們團隊成員背景多元,一半來自理工科專業,另一半來自藝術類院校,這體現了他們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理念。

「可視科學」團隊制作的視覺特效。楊遠帆供圖

楊遠帆認為,科學視覺化是一個廣泛的定義,包括所有能將科學成果呈現出來的方式。「可視科學」團隊不僅制作科學動畫,還探索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以及使用AI生成內容(AIGC)來加速科學視覺化產品的生產,讓科學原理和技術成果可以變得更加可知可感,甚至可觸可解。

目前,楊遠帆和團隊仍在繼續他們的科學傳播之旅,為合肥的科技創新增添傳播力量。「我們現在也在圍繞著合肥的大科學裝置在做一些視覺化方面的工作,因為現在合肥已經建成執行的有4座大科學裝置,另外還有9座在建。」楊遠帆表示,未來期望來圍繞合肥的大科學裝置,來幫助合肥的大科學裝置進行成果的展示和宣傳。

「可視科學」團隊制作的視覺效果圖。楊遠帆供圖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科學領域中最懂藝術的,以及藝術領域中最懂科學的團隊。」楊遠帆介紹,團隊在校內外舉辦的科學主題藝術展,也是為了透過科學視覺化,讓科學以美麗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見和理解。

楊遠帆表示,「可視科學」的願景是講好中國的科學故事,將中國最前沿的科學成果展現給世界。希望透過他們的努力,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能夠在更廣泛的領域和人群中傳播,激發人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對藝術的欣賞。(完)